中國勢在必得的珍珠!《珍珠鏈戰略》習近平南洋的戰略與布局

習近平。新華社(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習近平。新華社(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中國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洋上的珍珠小國來說,究竟是福還是禍?

《珍珠鏈戰略》本書全面剖析中國在印度洋戰略布局、野心擴張的專著,端看新興強權中國如何攪亂印度洋的一池春水,作者詳細研究了印度洋上每顆「戰略珍珠」的政治與經濟發展情況,中國如何布局,以及印度、美國、澳洲等國的回應策略。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我國駐印度代表處政務公使陳牧民則推薦說:「對於台灣讀者來說,這些小國和島嶼或許實在太陌生,但透過本書,我們可以一窺21世紀各強權在印度洋上的一場大規模戰略競賽現況。」(編按)

文/柏提爾.林納(Bertil Lintner)

川普的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有更強力且具國際重要性的對等口號,那就是的「讓中國再次偉大」(Make China Great Again)。根據艾利森的說法,這表示要讓中國回到西方殖民強權出現前,它在亞洲曾有過的主導地位。重新控制「大中國」領土,不只是香港、澳門自治區,還有台灣;重建歷史上沿著邊界伸入鄰國的影響力,讓這些國家向中國表現出對大國應有的尊敬與順服;並且贏得世界其他強權的敬重。

習近平同時開始活化中國共產黨,清理貪腐、推動經濟成長,以及同樣重要的復興中華民族主義,並灌輸身為中國人的驕傲。他也承諾要重新整建中國軍隊,能如他所言「戰之必勝」。習近平想像中的國家,比任何古代中國王朝都更加強盛。他相信中國必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的經濟、政治與軍事主要強權,並且期望這能發生在他仍擔任國家領導時。二○一八年三月,中國的國會全國人民大會投票取消憲法限制國家主席、副主席兩次五年任期的限制,讓習近平的任期得以無限延續。在將近三千名代表中,只有兩票反對、三票棄權。而美國面對中國漸增的亞太地區影響力,卻沒有實質的抗衡戰略,也鼓舞習近平持續掌權到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權的野心。川普唯一的興趣似乎是向中國發動貿易戰,對進入美國的中國貨物施加關稅。

不過習近平讓中國再次偉大的夢想,還有另外一面。他將小島礁與岩石轉變為南中國海上的主權領土島嶼,在吉布地建立中國首座海外軍事基地,花費數百億美元在防衛研究與採購上,目標在於打造世界級軍隊,實現讓中國成為亞太地區主要強權的渴望。此外還有昂貴的一帶一路倡議,它建立在提供給弱勢國家的貸款與信貸上,然而它們若無法償付借款,往好處想,中國可能就多了更多海外資產。這本身將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收穫,儘管金錢將付諸流水。

(圖/Unsplash)

由於北京試圖以擴大支出脫離二○○八年經濟危機,結果已深陷於巨大的債務問題。當時在全球不景氣的情況下,北京以銀行大規模放款給地方政府,成功讓經濟持續成長。而地方政府將錢花在公共建設上的計畫可能有用,也可能沒啥用處。雖然此舉讓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維持在驚人水準,卻也為國家留下巨大的內部債務問題。近期美國對中國貨品施加關稅,也有損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的模式。

此外還有人口問題。由於一胎化政策與人口老化問題,預計到了二○五○年,中國將有四億八千七百萬老年人口,大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必須由逐漸下滑的勞動人口來支撐。中國缺乏應對這議題的適當計畫,無論如何這都是即將到來的經濟災難。

中國存在過度使用資源的風險,即使習近平也未能逃避一個事實:好幾個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抵制情緒正在增強,雖然它們理應受益於中國的慷慨捐助。根據中國治理研究專家裴敏欣的觀點,國家領導人並未適當地意識到,必須避免所謂的「帝國過度擴張」。裴敏欣主張:「雖然一帶一路倡議的早期徵兆,還有過去蘇聯的經驗,應該讓中共先停下腳步,但中國似乎決心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國家領導人已視其為新的『大戰略』支柱。」

二○一八年十月,在東京與東南亞五國領袖會面時,也提出了有別於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另一個途徑。日本在東南亞區域領導的公共建設發展計畫,其實早於一帶一路倡議,日本政府將具有競爭力的提案重新包裝為「高品質公共建設」,這種說法毫不遮掩,意指中國有時候建設品質低落的計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緬甸、泰國、越南、寮國及柬埔寨領袖的會議,明顯是為了重建區域內失去的勢力。近年來中國的支票簿外交及公共工程貸款與補助,已經掌控了這區域。而東京的「高品質」建設,同時也暗指中國提供的援助經常累積成債務陷阱,當借款國(如斯里蘭卡)無法償還時,就可以做為侵蝕其主權的條件。

比起中國,日本在東南亞區域內建造道路、橋梁與機場的歷史則更悠久,但部分是出於二戰時在東南亞的爭議歷史。日本對計畫採取相對低調的處理態度,不同於中國大膽且充滿想像的一帶一路倡議。日本沒有跟西方國家一樣,批評緬甸政府處理穆斯林羅興亞人的方式,也沒有重新施加部分制裁,它很清楚這類處罰手段只會將緬甸推回中國懷抱,因此採取較細膩的手法:提供金錢協助解決危機,重新安置在孟加拉難民營中憔悴度日的數十萬名羅興亞人。

跟中國比起來,日本的夥伴關係「相對乾淨」。中國經常在緬甸之類的國家,使用有問題的當地包工與中間商做為中介。由聲名狼藉已故毒梟軍閥之子經營的亞洲世界公司,不僅參與克欽邦的密松水電計畫與皎漂港計畫,也涉入新加坡的石油詐欺案,而他不過只是其中一個案例。在緬甸與國內許多少數民族反抗團體持續進行的和談過程中,中國偏好的地方夥伴是華裔的魏學剛,他是聯合佤邦軍的領袖之一,也是惡名昭彰的毒梟大亨。一九九三年,紐約聯邦法院在魏學剛未出庭的情況下,以海洛因走私罪名將他起訴定讞;二○○五年再度以安非他命生產網絡首腦罪名定讞;泰國法院也以同樣罪名判魏學剛死刑,而他依然未出庭。為了逮捕魏學剛,美國懸賞兩百萬美元徵求相關資訊,但他卻安然無恙躲在聯合佤邦軍位於中國邊界的邦康(Panghsang)總部。他使用緬名「吳盛溫」(U Sein Win),與中國情報官合作,並指揮跟政府進行和平對談的佤邦代表團。

日本同時尋求跟印度及東南亞國家更緊密的經濟合作。它承諾協助新德里提升破敗的大規模鐵路網;當印度總理莫迪於二○一六年十一月出訪東京時,在與安倍晉三簽訂協助興建六座核子反應爐的合約時,獲得了更多協助的承諾。這是日本首度同意跟未簽訂《核武禁止擴散條約》(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的國家進行此類交易。從二○○八年十月簽訂《印日安全合作聯合宣言》以來,日本在馬拉巴軍演中的參與一直相當醒目。儘管當時雙方的總理與首相不同(印度為辛格,日本則是麻生太郎),但訊息相當明確。印日同意針對「亞太地區區域事務及長期戰略與全球事務」分享資訊及統合政策。

此外,日本更承諾協助推動莫迪的「東進政策」。該政策主要為了抗衡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力,因此打算開通印度東北地區至緬甸北方城鎮的新貿易路線。印度堅定拒絕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並視其為試圖包圍印度之舉。一側是中巴經濟廊道,另一側則是緬甸廊道,印度的恐懼並非毫無道理;追求新貿易路線與獲取政治戰略影響力確實密不可分。

書名:《珍珠鏈戰略:中國在印度洋的擴張野心》
作者:柏提爾.林納(Bertil Lintner)
出版社:馬可孛羅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1月25日

原始的絲路引發地緣政治對手爭相控制有價值的貿易路線,這是無可避免的情況。此競爭在十九世紀所謂的「大博弈」中達到頂峰,讓英俄帝國彼此對抗,競逐對中亞的控制權,其中也包含俄羅斯想獲取的印度洋暖水港口。今日的中國不只是陸地上的參與者,更重要的是海上(特別是印度洋)的競逐。十九世紀的大博弈並未引發英俄之間公開的軍事衝突;那是一場雙方以滲透地方統治者來強化己方利益的間諜戰。從這角度來看,舊大博弈與新冷戰之間有其相似之處,然而差異也很明顯。此刻,所有涉及印度洋權力與影響力爭奪的國家,都擁有現代科技與先進武器,而常駐軍事基地分布在廣闊的區域中。

戰爭可以避免,但不是透過休.懷特那種烏托邦式的「權力分享協議」,也許是透過類似冷戰的恐怖平衡,就像當時西方與蘇聯理解到軍事衝突代價可能太高,而且有損雙方利益。根據艾利森的說法,習近平了解到這一點,也同意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的另一項提案,「運用雷射、電子與動力武器,使危機區域上空的美國軍事衛星被破壞或失去作用,並以網路攻擊癱瘓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指揮控制系統。目標是緩和衝突:習近平希望美國會因震驚而退縮。」

然而這聽起來反倒像可疑的戰爭宣言。這將對迪亞哥.賈西亞島之類的美軍基地有何影響?對印度的軍事基地跟強大海軍又會如何?只關注全球與區域強權的作為是不夠的。對區域的未來而言,印度洋小島國的內部發展也同樣重要。若說由於一個「失足」或精心策劃的挑釁就會引起武裝衝突,那很可能是發生在印度洋區域,因為此地的航運路線控制權遠比其他地區更重要:這裡有不同的利益競逐交疊,更是中國區域霸權野心的極盛之處。對大英帝國來說,印度有如掌上明珠;對習近平來說,印度洋則是他為茁壯的中國帝國爭取的珍珠,而且不計一切代價。

●本文摘選自 出版之《珍珠鏈戰略:中國在印度洋的擴張野心》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印度 日本 習近平 馬可孛羅文化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青春痘、婦科問題令人頭痛!也許你可以嘗試中醫調體質

歷史大對決,誰說的才是事實?中美關係該如何轉變並且修復

從《如蝶翩翩》觀察龐大粉絲基礎 如何帶動改編韓劇討論度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