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喪親之痛」,我們以為的做好準備,其實並不存在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蘇菲.莫特(Dr. Sophie Mort)

我們失去了誰?他們是怎麼死的?

要知道,喪失親人沒有程度等級之分,沒有哪種死亡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會比另一種更容易接受。

但是,我們確實對死亡抱有某些預期。我們預期首先會降臨在生活中最年長的人身上。如果心愛的祖父母去世,並且他們告訴過你,他們已經準備好離開了,你做足了心理準備,那麼你的感受可能會與喪失一名年輕的親人不同,因為他還沒有活到這個地步。

對於任何覺得自己沒有機會說再見或修復關係的人,也許你可以寫一封信,並分享你沒有機會說的話。或者,你可以在拜訪親人的墳墓時,或在他們最喜歡的地點,或在看他們的照片時,來做這件事。只要是你覺得最自在的方式就好。

突然或意外死亡

由於生產或生活中的醫療併發症,或突然生病、事故、自殺或謀殺,導致突然或意外的死亡,可以理解的,這會引發你震驚的感覺,打破你對世界安全的信念。我們可能會問自己,為什麼?我本來可以做些什麼?

如果是意外、自殺或謀殺,可能還必須與警察交涉,我們必須處理的事情多到讓人吃不消。我們可能會一直在想他們最後活著的時刻,想知道他們當時的情況怎麼樣,以及他們是否害怕。如果你認識的人現在正在經歷這種情況,請提供實際的支持,幫助你的朋友處理要負擔的任務,並盡量不要逼問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還必須在這裡澄清一個迷思:人們經常認為,長期患病導致的死亡比較容易接受,因為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我有一名來治療的案主,對他過世的家人感到極度悲痛,他覺得困惑。「我知道這一天會來,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如此難過,但我確實如此。我整個人都垮掉了,而且迷惘。」

我的案主母親久病離世,當母親還活著的時候,他一直保持著勇敢的樣子,忙著處理每天的工作。母親去世後,就沒有了其他分心的事物,所以他多年親歷的痛苦突然浮現。由於子女們的角色突然改變,他們也感到失落。他們以前曾經是照顧者,但現在呢?

最後,他們對自己在母親生命盡頭時所做的決定深感恐懼和內疚。如果你曾想過,我做的決定是否正確?我的回答總是:「以你當時所得到的資訊,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不管是誰,都是已經盡力的情況了。」

關於失去親人的最後說明

失去親人沒有所謂好的時機,每個年齡和階段都有其自身的挑戰。同樣的,這樣刻骨銘心的經歷,言語無法表達。如果還有財務問題要解決、家族衝突,或正在進行刑事調查、法院官司或審訊,事情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

克服悲傷的方法也沒有對錯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和時程,而且目的不是要「擺脫」某人或忘記他們,完全不是這樣的。你也可以寫信給逝者,或者大聲對他們說(可能用大喊的),告訴他們你生活中的進展。

然而:要預期情緒會突然回來。當你達到重要里程碑時,你本想與親人分享而親人卻不在身邊,你的悲傷很可能會重新出現。想一想,在這些時刻,你可以使親人與你保持親近的方法。也許當你結婚時,你可以帶著他們的照片,可以在致詞時提及他們;你可以用親人的中間名替你的小孩取名字,或在嬰兒房裡擺放他們的照片;你可以寫一封信給離世的親人,告訴他們你的消息。

(圖/Unsplash)

幫助喪慟的人

我們通常會避開經歷喪慟的人,認為他們需要空間。如果我們都這樣做,那麼這個人就會一人。如果你認識有人經歷喪慟,請讓他們知道你可以陪伴他們,你在想著他們好不好,然後看看他們是否接受你的幫助。

要知道如何支持經歷喪慟的人可能很難,但這裡有一些建議。

▍對於兒童和青少年:

讓他們知道所有的情緒都是可以接受的,小孩需要有人和他們一起調節情緒,示範給他們看釋放情緒的方法。例如,允許他們生氣;也許帶他們到可以盡情大喊的地方——告訴他們在這裡可以發脾氣;讓他們跳上跳下,發洩喪慟的情緒。確保他們知道,在隨時有需要時,可以談論任何需要談的事情。

為了處理痛苦,人們經常說,「一天一天慢慢來吧。」有時候,當悲傷降臨時,即使是一天一天地過,也會難以承受。你要一次一點、一分一秒地慢慢處理悲傷的情緒,是沒有關係的。

如果你認識失去了親人的年輕人,而且他們看起來很生氣、孤獨,或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請一定要記得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請不要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因為他們是「壞孩子」或「問題少年」。即使他們告訴你沒事的,也請記住他們內心深處可能的感受。 

盡量態度保持一致。正如我之前所說,死亡可能帶來更多其他失去的東西。對於兒童和青少年,盡量減少他們所經歷的變化,以及他們可能需要承擔的責任,因為兒童和青少年經常必須照顧兄弟姊妹和痛苦掙扎的照顧者。 

尋找榜樣。無論孩子失去了誰,都要確保他們在自己身分認同的各個方面有人可以當榜樣。另外,如果可以的話,向他們介紹那些失去過親人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或在故事中),而這些人現在正過著充實的生活,這樣可以告訴這些兒童和青少年,我們現在可能會感到悲傷,但仍然能夠成長,並擁有未來。

▍給大家的建議:

承認他們所失去的事情。你可以說出「死」這個字。例如,「我很遺憾你的______死了。」這象徵著你可以與他們討論此事,你可以接受這種談話。避免說類似這樣的話「他們現在在更美好的地方」,或「該繼續向前邁進」,或「不要專注於負面的東西,想想你還有那麼多事情可以感激」。即使這個人是小孩,你也可以談論這個話題。不管對方是幾歲,敞開的對話和支持都很重要。

讓自己有空傾聽某人的情況。如果覺得合適,可以問他們:「你想談談嗎?」明確表示如果他們不想談也沒關係,如果你問他們的情況,你並不期望他們說:「我沒事,謝謝你。」準備好安靜地陪對方坐在一起,如果這是他們所希望的,也準備好專注投入關於逝者的談話。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明顯,但是如果某人的親人死於自殺,讓對話由他們帶領。人們最後可能會提出一百萬個問題,而他們也在問自己,並慢慢接受這件事,所以不要拷問他們。

書名:《心靈自救手冊》
作者: 蘇菲.莫特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28日

提供實際的幫助。替他們準備好飯菜,送上門去;提議要幫忙照顧寵物或小孩;提議要陪伴喪親者,如果這樣能讓他們感到更安全。

有時候人們很難回答「我能幫什麼忙?」這個問題。因此,你可以改成說:「我想給你做晚飯,可以嗎?」或者,只是煮些東西,然後送過去。

如果你不能到對方那裡提供關愛與安全,你可以送一些物品,在他們的家中營造出溫馨的環境,例如,你可以準備一個愛心包裹,裡面放了觸感舒適的毯子、聞起來和(或)嘗起來很好的食物,或談論悲傷的書。

明白這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要有長期的準備,並記住重要的日期,例如週年紀念日或接下來可能很棘手的節日,並提醒對方,你把他們放在心上。

不要害怕用正面的方式提到逝者,例如,「你還記得___教我如何___的時候嗎?他們做___的時候,我很喜歡那段時光。」

不要批評別人喪慟的方式。無論人們選擇公開自己的傷心情緒,還是私下悲傷,無論他們是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照片,或將一切藏在心裡,這是他們悲傷和選擇的方式。我們要做的是支持,而不是批評。

●本文摘選自商業周刊出版之《心靈自救手冊》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孤獨 圓神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你的房子能抗幾級地震?921地震前興建的房子怎麼辦?

2025年生肖運勢解析出爐!乙巳靈蛇年屬狗、屬猴好運難擋

杜絕職場霸凌發生!菁英領導者應避免遷怒、情緒化管理團隊

看過的書馬上就忘了內容?做好讀書筆記幫助你完整吸收內容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