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遠離病痛,跟著權威醫教你從日常習慣開始超前部署!
自律神經系統,又稱「植物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主要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前者在早上活躍,讓我們能有精神地活動;後者則在夜晚被喚起,讓我們一覺到天亮,同時身體進入修復程序。自律神經無法由我們的意志來控制,當兩者運作變得紊亂不規律,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不但人體無法正常運行,連帶影響到全身器官,使身體出現不適症狀、外表老化,長期下來,甚至可能引發嚴重病痛。
《自律神經超圖解》本書由日本最強名醫權威專醫精心規劃,以最清楚詳盡的圖解說明,教你從生活習慣、飲食、心理、運動多管齊下,帶我們快速掌握自律神經運作原理,養出不易生病、比實際年紀更年輕的好身體!(編按)
文/小林弘幸
◆ 最能調節自律神經的早晨生活
〔重點在於放慢步調〕
要讓自律神經一整天都很穩定,如何度過早晨可說是非常重要。在深夜變得活躍的副交感神經會隨著天亮慢慢變得安靜,再交棒給交感神經。可是,若早晨過得很忙碌、很慌張,副交感神經就會突然變得太安靜,自律神經也會因此失調,我們也會一整天都覺得很緊張與興奮。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早晨生活有幾個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點就是提早三十分鐘起床,避免自己太過慌張。早點起床能更從容地做完所有事,自律神經就比較不會失調,還能避免自己忘記帶東西或是遲到。
第二點是醒來之後不要立刻起床,先在床上做簡單的伸展操,促進血液循環,讓全身慢慢地醒過來。
起床後,記得拉開窗簾,沐浴在早晨的陽光裡。陽光是能讓副交感神經切換成交感神經的開關。
最後一點就是一定要吃早餐。吃了早餐,腸道就會動起來,而腸道蠕動與副交感神經直接相關,能讓自律神經安定下來。早點就寢,睡飽一點也很重要。讓我們一起調整自律神經,讓一天順利地啟動吧。
〔理想的早晨生活〕
時間快來不及才急急忙忙地起床,會讓副交感神經突然變得很安靜,也會因此一整天都處於興奮與緊張的狀態,讓一天都過得很糟糕。建議大家比平常早30分鐘起床,讓每天都過得更加從容吧。
❶ 比平常早30分鐘起床
➡ 這30分鐘會讓心情變得更加從容。
❷ 醒過來之後,在棉被裡伸展一下
➡ 讓自律神經從睡眠模式切換成起床模式。
❸ 曬曬陽光
➡ 陽光最能幫助我們重設生理時鐘,調節自律神經。
❹ 喝一杯水
❺ 慢慢地吃早餐
* ①~⑤以及其他的行動都要放慢節奏。
* 尤其③與④是最能重設生理時鐘,調整自律神經的方法!!
早晨生活的優劣會產生下列的差異
若是早晨的步調慢一點,自律神經就會比較穩定,交感神經也會在白天正常運作,一整天都將活力滿滿。到了晚上之後,副交感神經會變得活躍,我們也能一覺到天亮。
要是早晨太過慌張,交感神經會變得太活躍,副交感神經則會突然變得太安靜。此時呼吸會變得急促,一整天都會變得煩躁不安,到了晚上也很難入眠。
◆ 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水
〔早上的一杯水能調節自律神經〕
早上起床後,有一件希望大家務必實踐的習慣,那就是先喝一杯水。
我們的身體約有六成是水,生命之源的水也對自律神經有很大的影響。當我們陷入緊張、慌亂的情緒時,喝杯水往往可讓我們恢復冷靜,這是因為水會刺激腸道,提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讓自律神經變得穩定,還能調節生理時鐘。
早上喝一杯水有很多好處。當我們睡著時,腸胃也會跟著休息,所以在早上喝一杯水,可以打開腸胃的開關,讓腸胃準備接受食物,也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假設身體長期缺水,血管就會因此受傷,血液也會變得黏稠。若是早上不補充睡覺時少攝取的水分,身體就會呈現脫水狀態。
補充水分前,記得先稍微漱一下口,把晚上睡覺時,在口腔繁殖的細菌漱掉,之後再喝一杯不會刺激腸胃的常溫水。除了一早起床要先喝一杯水之外,一整天最好也要補充一到兩公升的水。
〔喝水可提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
大家是否有過明明很煩躁或不安,喝杯水就恢復冷靜的經驗?「喝水」這個行為有調節自律神經的效果。有資料指出,越常補充水分的人,越能讓副交感神經保持活性。
喝水➡適度刺激腸胃的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活性提升➡自律神經變得穩定
〔想像力也很重要〕
想像這杯水會讓腸胃變得活躍,清澈的血液也會流往身體每個角落♡
記得養成外出帶水壺,一天補充1〜2公升水分的習慣。
〔早上喝杯水,是一整天最重要的事〕
起床後,曬曬陽光、喝杯水,能讓休息了一整晚的腸胃緩緩甦醒,也能啟動自律神經的開關,上廁所也會變得通暢無比。
●本文摘自創意市集出版之《自律神經超圖解:身體怪怪的,都是因為它?學會與最不受控的人體系統和平共處》。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