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立/在累積中逐漸豐潤的生命──重讀《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書名:《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暢銷十週年.特別增訂版)》 
作者:彭明輝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07日
書名:《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暢銷十週年.特別增訂版)》
作者:彭明輝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07日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是一本給所有人的書,書中將引領你瞭解你的情感能力、智慧、人品、堅持與勇氣,以及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一切,都在別人看不見、也無從衡量的內心裡!它們都是外在的際遇所無法奪去的,也是巧取豪奪或汲汲營營所無法增益的。所以,一切外在的際遇與得失都不足掛齒。

「彭老師的文字總讓人心裡寧靜。」網路上的各種評語裡,彭明輝最喜歡這一則。在、經濟與國際關係都讓人心亂如麻的世局裡,希望本書能幫助讀者找到自己生命的重心和寧靜的力量。(編按)

文/黃偉立(臺中市立清水高中校長 )

兩年多前的暑假,學校辦理了一場跨校的國際教育活動,我和幾位老師帶領十多位同學,遠赴瑞士上了將近兩周的課程,並且參訪了幾所國際學校。來自十多個國家近一百多位同學,與我們一起上課、用餐、住宿,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乃至國際觀點的交流,是身為世界公民的深刻體會,也是生命中難忘的學習亮點。

彭明輝《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暢銷十週年.特別增訂版)》書中提到出國留學的三個理由:第一是看見自己能力的極限;第二是去看看外國的文化;第三是見識真正認真思考文化問題的人。用以上三點反觀同學們在國外的學習生活,我們可以發現知識的學習和語言能力的增進,是接觸世界的工具,而打開視野與格局的,是勇於突破和學習的心態。

示意圖。(圖/Unsplash)

生命因學習而大好,而學習則來自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累積。不論是學業、人際、職場、還是終身志業,無一不是人生學習的場域、自我修煉的道場。明輝教授提出了生命是持續發展歷程的觀點:「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單一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富含對生命的關懷與人文的重視,恰如目前高中在108新課綱實施後,增加學生選課的空間和自主學習的時間,期待帶給學生自我探索、學習如何學習、以及為了滿足好奇而學習的喜悅。

高中階段是孩子邁向獨立自主的重要階段,除了課程的選擇性增加、自主運用的時間增加,也需要對於未來的發展做初步的抉擇。

由於高中學習生活賦予孩子更多選擇的特性,我們更有機會引導孩子省思在這些選擇的過程中,對自我的認識有多少?對於外在的評價如何解讀?進而協助孩子檢視對自我的認知是如何形成?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嘗試?

在這些學習歷程中,一段時期的自我評價或外在考核,不能代表學習歷程的全貌,也不足以論斷人生的成就。相對的,若是能在不同的挑戰、挫敗與省思中,以成長型的心態逐漸自我調整,人生閱歷的累積更能豐潤我們的生命。

示意圖。(圖/Unsplash)

當我們在引導青春期,甚至年紀更小的孩子面對挫折時,如何讓他們體認到人生是一段不斷累積的過程,短時間的挫折僅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是身為父母親和老師們可以共同思索與交流的。如何看見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如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以及在挫折中調整自己重新出發、從心開始,也都是人生歷程不斷修習的功課。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在累積的過程中,我們要能蘊釀生命的能量,讓生活中的挫折轉化為對自我的關照,在生命的進程中不斷自我突破,學習是很值得參考的方式。透過學習,豐富生命的內涵,也讓我們以正向的心態面對人生旅程的每個際遇。

明輝老師在書中還有探討兩個重要的議題,ㄧ項是我們對於的認知,另ㄧ項則是人生的智慧與陷阱。兩個人因相愛而在一起,但是愛情並無法改變我們原本的生長經驗、價值觀與兩性文化的差異,如何將戀愛的激情轉化為澹然卻更持久的夫妻情,是需要雙方以「合夥人」的心態來共同努力和經營的。從踏入婚姻到邁入中年,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與體悟。明輝老師的書,值得在悠閒的午後時光細細品味,也適合在三五好友讀書會的分享中,回顧生命各個歷程的風景,找尋生命意義的雋永。

●本文摘選自來自《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暢銷十週年.特別增訂版)》專文推薦。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婚姻 疫情 聯經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被原本親近的朋友冷落、疏遠,可能是雙方之間默契失去平衡

拜登退選表態支持賀錦麗:她如何開創女性領導,打破政治天花板?

能者多勞還是過勞?落入高效率陷阱,小心讓自己更忙!

60歲的她長照90歲老人: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