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婦/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圖/陳完玲
清明祭祖。圖/陳完玲

往年元宵後就是,今年公婆出遊延了兩星期,二叔或許因此不開心,推託有事不來,而堂哥也有工作。三叔家有兩個堂弟處理,屘叔不在,由堂妹代表住國外的母親和哥哥。眼看二叔家沒人出席,小叔和先生商量他去載二嬸,我們載公婆,四兄弟總算湊齊。

七點半接了公婆,載著水果、金紙和分裝在免洗餐盒裡的祭品,向大肚山上的靈骨塔出發。祖先們一一納進塔後,祭祖就變得很制式,無須翻山越嶺、不用鐮刀除草,到靈骨塔前臨時搭的藍色防水布棚裡,擺出供品,在金紙上寫下逝者的名字,點香拜拜就是了。

這段空檔是大家話家常的時刻。身邊兩個老人剛擲完筊,從長相及身材推測應是兄弟,換了手還是擲不到聖筊。兩人似乎不太相熟,祖先要他們多聊聊,沒話說只好問問小孩近況……

以前掃墓不是這樣的。或先到山上阿嬤老家集合,或各自開車到墓地停車場。女人拿供品金紙,男人拿鋤頭鐮刀。清明就算沒下雨,早晨的野草也沾滿露水,泥地濕軟,所有人一趟下來,鞋上肯定沾著沙土。二伯本就在山上種竹筍,裝備最專業,腳踩大拇指分叉的「做事鞋」,頭載斗笠,既防曬又可搧風。只有像我這樣的都市俗,才會笨笨地穿著過年新鞋來這兒踩髒。

祖先的墓散在一大片觀音山坡上,這是全台最大的墓地區,還好有二伯帶路,規畫路線帶大家依序走過要掃的墓。找到自家祖先的墓便開始整理工作,男人拿鐮刀除草,有些要用鋤頭把根掘出來,以免春風吹又生,再用小石頭或土塊將墓紙壓在墳上。女人們準備供品,燃香祭祖。

這樣忙下來肚子都餓了,拜好的水煮蛋和粿正好當大家的點心。聞著草香,勞動過的肚子,就算只是沾鹽的水煮蛋也覺得格外好吃,剝下的蛋殼就散灑在墓上。坐在墓前兩旁的水泥護手上,感覺像坐在祖先懷裡,一家人的感覺都圈回來了。

一群小孩看準時機過來,大人會拿些拜好的供品或零錢給他們。不熟的兩位老先生終於擲到可以交差的聖筊,解除無話可聊的尷尬回家了。「香燒一半囉!」換我們擲筊,婆婆面露緊張,怕有什麼沒照料好的讓祖先掛念,擲不出聖筊,身為長子的公公要解釋某某為什麼沒到,還好今天第一擲就是聖筊,應是二嬸已向祖先報備二叔缺席的原因。

順利擲到筊,大家心情輕鬆不少,快手快腳收好各自的祭品,愈晚車愈多,趁著天沒下雨怎麼來怎麼回去。

今年祭祖,扣除等人到齊的時間,不到一小時就完成,看來一切順利,但事後公婆頻頻叨念不出席的二叔和遲到的三嬸,重新複習一次眾兄弟姊妹姑嫂間過去的新仇舊恨。

人活著就是這麼熱鬧,不像塔裡的祖先平靜多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生活點滴 清明節 祭祖
🐶🐱最後倒數來領千元好禮👉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包子逸/兔子與塗鴉

智子/意料之外的幸福空間

Tina/可貴的上司

金默穎/母親的誕生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