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生活5-5】懶妹/潮間帶的啟示

夜間的潮間帶依然生機勃勃。圖/懶妹提供
夜間的潮間帶依然生機勃勃。圖/懶妹提供

捕蟹當賣點 卻使生態失衡

丟蟹籠、釣浪花蟹(蟬蟹)、追沙馬仔(角眼沙蟹),是我們民宿初始經營的主打項目,為的是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提高住房率,當時還推出只要訂房就能免費體驗生態導覽的優惠。其中丟蟹籠活動最受歡迎,除了能體驗漁民的生活,更有美味的螃蟹佳肴能果腹。

通常一個蟹籠下去,每回能捕到四到六隻螃蟹,每趟放四、五個籠子,一到兩小時收一趟,來回兩次就能有豐碩的收穫。捉到的螃蟹,取大隻的帶回民宿料理,體型小或抱卵的就放回海裡。這樣的模式持續大約兩年的時間,每個前來住宿的客人都非常開心,民宿的收入更以倍數成長。但漸漸地,這樣的活動模式讓我們產生警覺與恐懼,由於我們的過度捕撈,螃蟹數量大為減少,同樣四、五個籠子下去,要收七趟才能捕捉到足夠的數量料理給客人吃。

我們不但要花費四倍的時間及力氣去執行,漁港生態無法忽視的改變,也讓我們愈來愈憂慮。夫妻倆開始思考,帶遊客進行捕撈活動並大肆食用,這樣的做法真的好嗎?我們當初的決定是不是錯的?轉型,是我們仔細討論後的結果。

為求改變,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外出,到處探查訪點,終於在不同海域的景點中找到一個亮點──。潮間帶提醒了我們,靠海生活的不只有漁民,還有許多特別的生物在這裡生存。

走入潮間帶 從頭認識

不過,對當時的我們來說,這是很陌生的領域。到書局找尋相關資料,購買自覺可行的相關書籍,我們開始帶著書本走進海岸線、踏入潮池生態圈。當夜幕來臨,就是夫妻倆的「潮間帶約會時光」,頂著頭燈、捧著書本,比對遇到的生物究竟叫什麼名字,學著了解潮汐漲退潮的頻率……自學的辛苦難以言喻,但我們知道這條新路必須堅持下去。

就這樣,我們慢慢認識了潮間帶生物,慢慢觀察到牠們的趣味面,並一步一步轉為潮間帶的紀錄者和生態解說員,展開全新的。這是一段難忘又刻骨銘心的記憶,是我們從「獵捕魔人」轉變為「生態紀錄兼教導者」的過程。

接下來的日子,孩子一個接一個到來,隨著時光流轉漸漸長大,我們也習慣性地帶著他們走入潮間帶的世界。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期,開始有了想與同學分享喜愛事物的想法,卻因為同學對潮間帶的陌生而無法交流,讓孩子備感無奈。

當親近自然的時間多了,孩子對生物的喜愛亦隨之增加。圖/懶妹提供

為孩子展開的親子教學

「爸爸,你能帶我的同學認識潮間帶嗎?潮間帶的生物都好有趣,有的生物還很漂亮,可是他們都不知道!爸爸,我希望你能帶我的同學去認識潮間帶,可以嗎?」

孩子充滿期盼的一席話,勾起先生阿智的英雄魂,當爸爸的,怎麼捨得讓孩子失去英雄形象呢?經過些許時日的思索及討論,我們邀約幼兒園學童參加潮間帶的活動,從初始的一、二個梯次嘗試舉辦,每梯次不超過十人為限,開啟步入校園教學的大門,之後漸漸延伸為每年五月開辦的「半島潮人生態親子教育活動」。

因為熱愛海洋生物變成紀錄者,進而成為學術界的助力,以及想維持孩子眼中的英雄形象而化身環境教育的傳遞者……這些轉變真的很大,也非常不容易,很慶幸我們堅持下來了。

我們的轉變尚未畫上句點,未來還會有許多挑戰,期盼大家能從我們的故事中領悟到海洋的重要,並有機會感受自然的美妙。

懶妹不只帶客人認識海,更讓自己的孩子認識海。圖/懶妹提供

●作者簡介:

擁有三個寶貝的母親,同時是潮間帶解說員。

熱愛戶外活動,更愛帶領孩子走進自然,除了讓孩子了解爸媽的工作,更期盼孩子能與我們一樣,生在自然,做在自然,愛在自然。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海邊的生活 潮間帶 海洋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周盈君/愛的羽絨被

撒比娜/努力與忍耐,並非萬靈丹

阿薰/一字之差

觀景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