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櫻芷/修練之旅

前陣子整理書房時,找到許多過去準備國小教師檢定與甄試的資料,我望著「兒童發展與輔導」項目的手寫筆記,頓覺感觸良多。

原以為擔任國小教師,僅須了解小學階段的一切,不過人類發展畢竟是一連串的身心靈成長過程,考試也自然囊括了各種年齡層。然而進入職場後,並不會遇到學齡前的孩子,因此腦海裡不斷加深印象的依然是六至十二歲的相關內容。

進入職場數年後,女兒出生了,我也開始被先生追著問各式各樣的教育問題。我發覺曾用心學習的知識或許會淡去,但不會徹底遺忘,當日常生活需要它們時,就會一一浮現。

「現在應該要抱她嗎?」「要,根據包比的依附理論,這樣能讓她對世界建立安全感。」

「她怎麼什麼東西都想拿去吃?」「佛洛伊德把人格發展分為五階段,兩歲前都還屬於口腔期,這樣是正常的。」

即便我大致能為問題找到相關的理論及應對方式,但是實際照顧女兒時,卻會遇到許多沒有標準解答的狀況,如:調整奶量的時機、無故哭泣的情形……與前輩、親友聊天時,亦發現每個人作法都有所不同,端看寶寶狀態和家庭選擇而定,大家能夠完全一致的事,或許僅有對孩子平安的真切盼望。

父母都是在有自己的寶寶後,才開始真正理解當父母的幸福和難處,雖然有諸多專家學說作為參考,但「做中學」終將是每對親子必須共同前行的旅程,大人們可得繼續努力修練才行呢。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父母心情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一起去跑步5-3】陳彥任/吸吸吐

觀景窗

【一起去跑步5-2】宇文正/我會的韓語更多了!

【家庭好時光‧網路徵文】物的冬季戀歌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