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龜/小心別落入「細節地獄」的陷阱
完美主義傾向高的人,有時會陷入「細節地獄」。舉例來說,有一位學者將論文投稿至某學術期刊,經過審查後,這篇論文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對此,這位學者需要提出額外的文獻資料,證明其觀點。有時,寫出一句補充說明或解釋,就需要花上幾天的時間。若是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即使已經蒐集了所有需要的資訊,他可能仍會覺得自己似乎遺漏了什麼,於是又繼續尋找相關資料,導致自己來不及撰寫補充說明的內容,進而拖到回覆的時間。
那麼,為什麼完美主義傾向高的人,會花費過多時間和精力蒐集資料?他們又為何如此執著於細節呢?
他們共同具有的特性,是「個人標準高」與「成就需求」導向。他們害怕沒有達成目標的自己會被否定,害怕這樣的自己不被他人接受,於是盡可能地努力達到理想中的完美,也因為如此,他們才不願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完美只存在於幻想中,哪怕他們再怎麼接近完美,也不會就此滿足,反而會繼續追求更高的目標。
於是,他們很難體會到「這樣就夠了」的感覺。即使已經收集了充足的資料,卻因為擔心會出現紕漏,所以即使繳交期限迫在眉睫,還是會不斷查找資料,試圖做到連細節都完美無缺的程度。
「預防自己犯錯與失敗」這件事,在完美主義者眼裡至關重要。對此,他們需要充足的準備,儘量降低無法預期的負面結果發生的機率;為了確保一切完美,他們會反覆檢查兩到三次,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處;同時,所有事物都必須在自身可預測、可掌控的範圍內,他們才能安心。於是,當他們認為自己的能力無法勝任某項任務,或感覺事情不受掌控時,就容易出現拖延行為。要是任務難度高或任務的分量太多,拖延的可能性也會更高。
試圖控制某部分的細節或不足,卻無法控制在期限內完成重要事項,這反倒讓人啼笑皆非。當然,如果可以完美地展現細節,並在期限內完成任務,這是最好的,完美主義者也希望自己能如此。然而,當人陷入「執著細節」的地獄中,做事的進度往往會被拖累,過程也會相當辛苦。若總是事與願違,常常難以維持「細節」與「期限」間的平衡,就需要以實際情況來判斷,究竟要先確保哪一方面的掌控權。
●摘自聯經出版《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