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孟柔/從鴕鳥到熊鷹--獸醫的心跳時刻

從鴕鳥到熊鷹--獸醫的心跳時刻。圖/Mrs.H
從鴕鳥到熊鷹--獸醫的心跳時刻。圖/Mrs.H

無論是特殊寵物或野生動物,最常見的病患非鳥類莫屬了,偏偏鳥類不是一種好醫療的動物,沒有經過適當訓練的鳥兒們,時常看個診就緊張到休克。天性易緊張之外,鳥的種類和體型也是千變萬化,舉例來說,同樣是鼻孔,有些長在外面、有些長在嘴巴裡面,有些鳥的鼻孔還要負起排鹽分的工作;同樣是腳爪,因應不同棲地,有些為了抓緊樹枝腳爪分為前後、有些為了抓緊牆壁而腳爪都往前……這些細節差異讓醫療工作難上加難,若再算上體型從十幾克到幾十公斤都有,診間自然跟著出現各種哭笑不得的狀況。

我們不要折磨彼此了,你回家吧!

我有幸診治過體型最大的鳥類──鴕鳥,那時才知道真是不能小覷牠們,雖然不會飛,可一雙強而有力的腿,每每讓人在要打針的時候左閃右躲,以防被踢斷小腿骨。從前還沒經驗的時候,我常想鴕鳥這麼大隻,抽血一定很好抽,等到本尊在眼前,卻怎麼找都找不到頸靜脈:明明脖子沒有毛又粗,理論上血管也會很粗啊,為什麼左看右看什麼都沒有?原來,鴕鳥的頸靜脈比較起其他鳥類更往背側,也就是在脖子的後方,幾乎接近到正後方的位置。

記得有一回碰上一隻精神食慾皆不佳的鴕鳥,我們將牠帶回院內,牠沒有什麼力氣反抗,任由獸醫師做檢查、抽血、打針、上針給予點滴。隔了幾天再去看牠的狀況,正要檢查點滴是否出現異常,那隻鴕鳥立刻狠狠往我頭上啄,痛得我抱頭哀號:「原來你不是乖,是之前病太重!」接下來幾天,天天上演你啄我閃、我追你跑的戲碼,想靠近幫牠打針,牠就逃走,只好呼叫男士們來幫忙。然而,當一人一邊架著翅膀,牠的腳就使出迴旋踢,踢得男士們也不要不要的。這麼有精神,看起來是恢復得差不多了,我們不要折磨彼此了,你回家吧!

如何不傷到自己,又把熊鷹抓起來?

鴕鳥是非洲來的朋友,台灣體型頗大的鳥類則是瀕危物種熊鷹。熊鷹體重大約落在兩到三公斤,母鳥又比公鳥來得重,力氣也比其他猛禽大許多。若要保定熊鷹,需要多出一些力氣,如何不傷到自己又把熊鷹抓起來,是一番考驗。通常我們會讓熟悉猛禽的人來捕捉與保定,第一步先遮蔽牠的視線,用毛巾蓋在熊鷹頭上,令牠無法預測人類的行動再下手。第二步要穩定身軀,穩穩抓住牠的兩隻腳,再用公主抱的姿勢把熊鷹擁在懷中。

以上整個過程一定要戴著一定厚度的皮手套,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腳爪抓到──不是破皮那麼簡單,猛禽的腳爪有特殊結構,讓牠們可以緊緊地抓住獵物飛行不易掉落,所以當抓到你的手時,也是一樣緊緊不放,旁人愈急著掰開爪子,爪子就抓得愈緊,傷痕也就愈深。這時必須藉由保定姿勢的改變,趁著猛禽想要逃脫或平衡而放開腳爪。

熊鷹入院多半與盜獵有關,為的是牠們那具有三角圖騰的飛羽。在一些傳統文化裡,它象徵勇士,而某些商業行為讓金錢取代了文化,就導致熊鷹遭到獵捕。我永遠記得第一次看到被捕獸夾抓住的熊鷹,當下百思不得其解:捕獸夾不都放在地上,為什麼熊鷹會踩到?經過研究學者解釋,才恍然大悟捕獸夾初始目標就是熊鷹,所以用美味的大赤鼯鼠當誘餌放在樹枝上,熊鷹不疑有他一爪下去,被獸夾抓住,倒吊在樹上。

不幸中的大幸,是那隻熊鷹的指骨沒有被夾斷,腳趾剛好沒被獸夾的尖端夾住,加上本身夠強壯,算是輕傷──但這個輕傷也使牠住院三個月才恢復到能野放。

鳥的種類繁多,數量也多,因此最容易從牠們身上看到環境所面臨的問題,像是熊鷹的盜獵、農田的毒鳥行為、玻璃造成的窗殺等,藉由關心鳥類的狀況,可以很清楚地了解環境議題,若對於生態保育很陌生的朋友,不妨從認識台灣的鳥開始吧!

●本文作者創辦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投入花東地區野生動物救援及環境教育。若您願意一起投入野生動物保育,請見:https://www.wildonetaiwan.org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野生動物救援筆記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夏夏/【來到神明的面前】360度環繞的聖母

山女孩Kit(方妙)/山裡物:再來喝茶

梁綉怡/【來到神明的面前】信任神明或許就不必問太多問題

心玲/只是一句輕聲提醒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