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維民/戇瓜叔的二三事
不管文武,他皆有兩把刷子
金門后湖村的「戇瓜叔」(本名許金印),是一位念歌謠的高手,套句大陸常講的話來說,他很「牛」。他土名「戇瓜」,可其實一點都不傻,那是竹籃打水,裝的。
民國16年出生的他,幼時家貧,養成耐操耐磨的個性,會種田、會抓魚、會做搬運工、會做館棧,不管文的武的,皆有兩把刷子。
憨瓜叔也會種花生,能夠種出幾乎要絕跡的「建寧ㄚ種」土豆,後製功夫尤其厲害。鹽煮,曝曬一天,然後水洗,再持續曝曬多日,如此的鹽煮花生既入味又可避免返潮,可口耐嚼,美不可言。
戇瓜叔還會抓魚。年輕時,他買船設網,雇夥計網腳,民國42年的一天,大夥出海捕魚無獲,人人頹喪著「散網」要回家,他鼓舞士氣,表示午後就會抓到吻仔魚,但眾人不信,仍是要回。戇瓜叔因為獨自一人拉網力氣不夠,好話懇求大家留下,眾人將信將疑,姑且就叫人擔糜來海邊吃午餐,午後潮漲滿,果然大群吻仔魚入港,大家撈捕分了好幾十斤。原來,他觀察到海水變白沫色,即是有浮游生物隨海潮飄來,吻仔魚會追隨潮水來補食。
戇瓜叔會做粗工,日據時代,他被徵召去開闢安岐機場,那時「出門天未光,返家不見影」。構工時,若想休息喘一口氣,日本兵的棒子就會揮過來,至今他仍記憶深刻。
民國38年國軍退守金門,缺乏兵源,時有「抓兵」的風聲。為了保全自己,戇瓜叔找了一口井,趁沒人注意的時候,用根扁擔橫擱井口,再於扁擔上綁根繩子,沿著繩子垂下去,雙腳橫跨井圈撐住,朝著井壁鑿洞。花了三天時間,他鑿出一個足以藏身的空間,當國軍抓兵,就有了個藏身之所。
他沒有拜師學藝,完全靠自學
國軍時代,戇瓜叔也當過搬運隊的碼頭工,那是在民國四十幾年的事,當時有水頭隊與新頭隊,合計將近有一百二十位碼頭工。工人們常愛較勁,以「推手尾」拚輸贏(比賽的兩人各自蹲馬步,手掌握床板的一端推向對方,誰的手肘先彎曲就算輸),那時湖下有一位綽號叫「豬屎」的大漢,不服氣戇瓜叔,向他挑戰,還插賭兩包新樂園香菸,結果連輸了兩次。
當軍艦到來,運輸隊員要搶灘搬運麵粉、水泥、汽油、食油等。以麵粉來說,一包麵粉是四十四斤,就要扛六十包麵粉上岸,約兩個多小時就要搬完。有一回,古寧頭南山有一位李海樹,與戇瓜叔比賽扛麵粉,李一回扛十二包,他只扛十一包,輸了一包。但試想一次兩百多公斤的麵粉壓在肩膀上,那還真不是蓋的。
戇瓜叔會做館棧,但他沒有拜師學藝,完全靠自學。昔時后湖有「敦叔」與「趨伯」兩位總鋪師。當他們做菜時,戇瓜叔會勤快幫他們洗菜做雜差,在一旁觀察他們做菜的功夫,之後則向他岳母的三妹婿(蔡清潘先生)討教祕訣。就這樣,旁敲側擊、眼觀耳聽,戇瓜叔學得館棧的本事。大女兒出嫁就是他自己辦桌,之後有幾次后湖村民嫁女兒的、後岐村安宮廟的、古寧頭社安祖厝的,他都去開過菜單。
憨瓜叔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念謠專家,民國七十幾年,我第一次採訪他講述金門民謠諺語,大家才知道這位民間達人,之後不知有多少專家學者,博士碩士邁進他家的門檻,就只為聽他念歌唱謠,至今高齡九十七歲的他,還能一口氣念出〈博繳〉、〈搖榕樹〉、〈雪梅思君〉、〈勸世歌〉等,他的記憶力沒有絲毫衰退。民國112年,他以只念過幾年私塾的背景,獲得金門縣文化獎的表揚,堪稱空前,恐亦絕後。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