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瀞仁Jill/可以做的事趕快做,不然明天就肚子痛了

跟日劇《派遣女醫》的主角大門未知子類似,她的興趣和專長都是手術;而我,興趣跟專長都是捐錢。別誤會了,我不是財產太多所以需要配置,或是收入太多所以需要捐款抵稅的人,我的專長是幫助前述那些人好好捐款。不僅上班時都在做這件事;下班後,我的興趣也是看看哪邊有做得很棒的公益團體,然後送上我的小小支持。日子久了,我不知不覺變成行業內常常擔任顧問的人:企業或基金會來問要怎麼捐款、公益團體來問怎麼募款,或是兩邊都來問怎麼合作比較好。三不五時,也會有朋友問:「捐給誰比較好?」「我想捐給真正需要的單位,你能幫我介紹嗎?」

這些愈來愈頻繁的顧問案,讓我更有機會深入了解每個單位的實際狀況。公益團體其實跟任何業界都類似:大家在同一個市場裡、競爭同樣的資源。政府的社福預算和社會資源都不會瞬間增加,「如果這個公司捐錢給你們,或這個政府案子被你們申請到,我們今年就要找其他方法去補這塊缺口。」這個邏輯應該不陌生。比起業界的競爭關係,大家期待公益團體較會互相幫忙,好像也不總是成立。我發現有些機構很小很辛苦,卻很無私幫忙其他辛苦的機構,會主動說:「不然我們社工過去幫你們。」有些機構很大、每年收到許多捐款,別人來請教經驗時選擇三緘其口。其實也沒有孰是孰非,就像一樣米養百樣人,公益團體彼此有不同的價值觀,跟吃早餐要配奶茶一樣理所當然。

某次在看全亞洲的公益團體時,我忽然想:如果說這些公益團體是人的話,他們會是什麼樣的個性呢?剎那間,眼前浮現了各種不同的樣貌:有的整天在講電話卻行動緩慢、有的古道熱腸卻不太會理財、有的覺得就算借錢也要發薪水給員工、有的希望員工把薪水的部分回捐給老闆。這些人的模樣讓我啞然失笑,突然想到人家可能也用這種方法在看我,不禁又正襟危坐了起來。

那麼,我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呢?美國知名顧問艾莉森‧路易斯在著作《走吧!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中列出一個清單選項,可以作為參考。先用直覺挑出七到十個你覺得符合自己的;再從中選出三到五個你在生活中必須被滿足、最能呈現你個人風格、對你而言最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觀,那就是你現在的樣子。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在跟出版社密切合作接下來的出版作品。開會時,我發現團隊總是小心翼翼詢問我的想法,後來知道做書做久了,不是變得無所畏懼就是變得戒慎恐懼。他們可能就是後者,畢竟每天面對的作者也是百百種。「哎唷,不用這樣啦!我們本來就是團隊,真要說的話,你們才是專業人士,我只是偶爾創作的業餘寫作者,再怎麼樣應該是我要聽你們的吧。」我笑著請他們放鬆一點。沒想到接著的是一段沉默,我心跳也跟著停了一拍,想說:「完蛋,我是不是講到什麼不能開的玩笑?或不小心冒犯到誰了?」沉默過後,其中一位開口:「好夢幻喔,我沒碰過這麼夢幻的作者。」嚇死我了,這些人未免太誇張,我只是奉行「誰會就誰上」的上班族,這些人是受過多少委屈啊?當然,不是說委屈的總是編輯,我也聽過不少作者遭受的委屈,再度印證人生的路上總是各種人都有。

「可以做的事趕快做、可以幫別人的地方趕快幫忙,不然明天就肚子痛了。」我現在大概是這樣的哲學。無論對面站著什麼樣的人,願我們都慢慢成為自己想變成的那種人。

●本文稿酬捐贈「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協助微型社福單位。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陳立翰/出國就是要血拼

古家榕/下定決心休一天

勒虎/未竟的印度支那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