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名慶/等

同業們曾聊起,最好地凸顯一個編輯的教養的部分,未必是創意、經驗,或處理作品、材料的細緻度,溝通協調能力,視野、博聞強記或閱讀量,熱情……(那些當然都非常重要且基本),而是「等」。

等。字面印象,好像什麼都不能做,目擊時間在眼前轟轟流逝,彷彿被誰暫時遺棄,只能原地張望。實際上,那個等並不是對峙、索求,比方說緊迫盯人催稿,給對方製造壓力,儘管有苦衷但不算是好品質的等。在編輯這邊,等是讓自己安於被動(只是……不會有被動收入),讓等的對象感覺彼此的承諾還有效,能繼續獲得支持、信任與陪伴,而得以精神寧定完成預期或超出預期的任務成果。

若說編輯的日子是由一連串的等待串起來的,似乎也不為過。

編輯的等,並不為自己。因為有些事無法代勞或擅自做主,內容需要時間長出血肉與靈魂,不是靠努力或投入人力金錢就能做到。只好等。等作品定稿,等授權同意,等設計提案,等調整修改。等主管或委託主回饋。等說好的那一日到來(日誌本註記:某某某交稿日),沒等到想等的,就再等一兩天,發一封「方便什麼時候到呢?」的委婉問候。

有時甚至無關作品本身:等一個(自己或他人的)沒幫助的糟糕情緒過去。這倒是與其他行業沒有什麼不同。

等是需要練習的。對於拖稿成習成謎的作者(比如我),要鍛鍊「果然又來了」的好脾氣應對與底線;邀稿或合作對象遲遲不回應,要探聽其他接觸途徑,也預想備案;讓合作對象知道自己有在等而非放生,也須意識到還有其他人在等──在作品抵達讀者眼前的這一路上,是一種上下游生態系,不會只有一個人在等。某個地方淤塞了,其他也難以動彈。

但這種種的不得不等,箇中具體作為或心境,因為太過瑣碎或隱晦,委實難以說予他人──還包括編輯們託身其中,因為攸關生存而對於獲利、流量與影響力愈來愈在乎的整個出版系統--因而讓人焦慮,在等待期間,編輯的專業能力、效率乃至於進取心,是否有辦法衡量、獲得理解,甚至成長?

等待總給人錯覺,某件與你有關的事,暫時無關了;你有了多出來的時間,可以休息或者做別的事。事實是,不可能好好休息(因為還牽掛著在等的人或事,心神仍磨耗中),或是不好意思休息;而所謂別的事,也常常是另一個或數個等待,回頭盤點現況的中途。你可能一直都搞不清楚,到底是這份工作或者是你自己,要求你不能只是單純地枯等,總要做點什麼,證明自己沒有不勞而獲。

一般職場情況,「等」必須明確納入計畫或進度表,給予合理的存在狀態與時間,某一方的等待,是為了給予和守護另一方推進的餘裕。大家在下一站會合,也開啟另一階段等待。不過,難免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時候──怎麼等也等不來,或等來的卻不合期待……就使得等待有點難以為繼了。

那麼,還等不等呢?等啊。編雜誌的時期,足量備稿是必須的救命索;有時僅僅改個標題、換個位置或呈現方式,寫歪的稿也有可能起死回生。在確認等待是否能有個(不論好壞)結果之前,我最常做的事,就是準備兩到三份反覆斟酌調動的不同落版單,儘量讓最後跳上車的作品能有個座次。編書就相對無法這麼靈活了,額外的等待對於作者編者雙方來說都是抗壓韌性的打磨拋光。

我也清楚,有些等待對象比我或任何人都盼望一聲「不等了」的解脫宣告……打掉重練也在所不惜。或許大家都在等,誰會先說出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山女孩KIT(方妙)/攔便車

丁名慶/回到地方,創造心靈的容身之處

一句好話

達達・尚/花事三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