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柔/來不及告別的「食」代

來不及告別的「食」代。圖/紅林
來不及告別的「食」代。圖/紅林

半夜兩點多,我盤算著早上若能爬得起來,就要去一間約有四十年歷史的傳統咖啡店吃早餐。但前陣子騎車經過瞄了一眼,店面不僅沒開,鐵門上還貼了一張紙,儼然是不祥之兆。保險起見,我決定google確認營業狀態,果然,映入眼簾的是「永久停業」的紅色標示。

「怎麼了?」Y被我的驚叫聲吵醒,迷迷糊糊地問。我解釋後,他嘟噥著「好可惜喔⋯⋯」又昏睡過去。乍看風平浪靜,但他明天醒來一定會黯然許久,就像去年的最後一天,他來不及前往以美食著稱的南機場夜市,錯過了當天就要謝幕的虱目魚粥老店一樣。

或許是受到他念舊的性格影響,我雖然不是老饕,這幾年也時常為了食物感傷,或者說,為了食物所沾帶的記憶感傷。好多熟悉的店都陸續收了,有些是受到疫情衝擊,有些是自然代謝。就這間經營數十載的「喜蕾咖啡」而言,從新聞得知去年底就傳出要熄燈的消息,原因是老闆夫婦要退休了;比起虧損嚴重或後繼無人,這倒是圓滿的句點。

第一次去喜蕾咖啡是2016年,先是一位同事誤打誤撞地闖入這間以老派聞名的咖啡店,再以發現新大陸的心情廣為號召,於是某個早上開會前,十餘人浩浩蕩蕩地推開鑲著玻璃的木門,占據了整整三張桌子。店內特色是點飲料就會附上奶油吐司和醬油荷包蛋,胃口再大一點,也可以另點現烤的總匯三明治。餐點再樸實不過,卻因為料理得當,意外地令人滿足,尤其三明治中間黃澄澄的厚蛋,讓視覺都飽滿了。

很多人形容喜蕾是老派咖啡店,但它說穿了就是「老」咖啡店,並沒有故意作派。地毯散發著陳舊的氣味,假使曾是楊德昌或李安的電影道具也不奇怪。從菜單的樣式看來,應該是剛流行電腦時由Word初學者所設計。每項細節都違逆了這個世代的主流美感,但負負得正,堆疊起來竟構成強烈的吸引力,讓我們這群明明才二十幾歲的傢伙,對著疑似三十年沒整修過的裝潢嚷嚷著好棒喔、好迷人喔。角落裡讀著報紙的叔叔伯伯大概都很納悶,我們為何有這樣的情懷,眷戀著沒有經歷過的時代。

如今回想起來,那是我出社會後還很熱血的時期,公司也正值草創,氣氛蓬勃得像剛成立的大學社團。後來幾年,大家因為不同的理由轉換跑道,有些人則進入不同的生命階段,結了婚、生了孩子。雖然聯繫依舊,但很多經驗是火過為灰,不可逆的化學反應。現在想起喜蕾,我眷戀的是失去的時代。

每一間來不及說再見的店家,都收納了某個階段的自己,見證了當時的生活。大學剛畢業時,從事的工作雖符合志趣,但勞動條件幾近剝削。那年冬至,我滿心想吃湯圓,下班時卻已經沒有力氣去找,租屋處也不方便煮食,只能走進同一條巷弄裡的餃子館,暗自心酸為何連一點小確幸都那麼艱難。打烊時我要結帳,發現老闆夫婦和兒子恰好在煮湯圓,便詢問能否買一碗外帶。他們直喊不必買,挾著我坐下來,連塞四顆還要再餵。

這家餃子館曾獲舒國治撰文推薦,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招牌擔擔麵,「麻醬的渾郁,調味中醋的微微酸香,又滲出一絲加了糖的輕甜,更有脆屑般的花椒末蘊涵的麻澀之鮮。」但多年後我即使搬了家也會回去,與其說是為了麵食,不如說是因為湯圓。可惜這間曾深深溫暖我的小店,在疫情期間關門了。

生命本就無常,疫情更讓各種無常攪成一團。新生北路原本有家涼麵,中年老闆熱情得欠缺分寸,第一次見面就嫂子嫂子的喊,並吼問:「什麼時候要結婚?」然而店裡的雙醬麵、味噌蛋花湯和鮮切辣椒異常美味,我願意一次次地承受稍嫌油膩的寒暄。但2021年四月,老闆忽然告知六月要歇業,原本想趁關店前多光顧幾次,五月卻逢本土疫情爆發,台灣升為三級警戒,彷彿所有人一同被捲入巨大的漩渦,等到我們抽開身、回過神,時序已進入夏天。

每一間來不及說再見的店家,背後都是來不及說再見的人。目前的住家附近有間牛肉麵店,清燉湯頭有水果的甘甜,燙青菜拌著恰到好處的蒜泥,我足足吃了六年,阿姨喚我「妹妹」,像招待自己的小輩,也了解我固定都吃什麼、討厭蔥等等挑食的習慣,我連開口點餐都免。但去年確診隔離出關後,赫然發現店面已經頂讓,變成一間陌生的滷肉飯了。

昨天還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今天就相忘於江湖,既深又淺的關係令人心驚。就像每天都去的連鎖咖啡店,幾位店員對我而言已是理所當然的存在,甚至比異鄉的家人還要頻繁見面,但仔細想想,實際上對彼此的認識少得可憐,牽引著我們相會的那條線,要斷可以隨時就斷。雖然有點惆悵,但人與人的關係似乎一開始就定型了,日子一久要改變也很困難。

最近有位朋友在中和買房,約我們慶祝喬遷。才停好車Y便激動驚呼,原來朋友住家樓下的咖啡店,正是他初出社會那年常喝的咖啡,只是當時的店址在大坪林,離他任職的公司很近。隨著他換了工作,很少再去那一區了,曾陪伴過他的咖啡自然成為歷史,怎麼也沒想到原來咖啡店也搬了家,而且在十年後硬生生從記憶抽屜蹦了出來。說起來,他也是因為老朋友進入新階段,才有機會與咖啡店重逢,宇宙間似乎真有神祕的連帶。

他衝進店裡,老樣子點了最樸素的黑咖啡。

「味道怎麼樣?」記憶總是最美,我擔心他會失望。

「配方好像變了⋯⋯」他皺著眉,緩緩品嘗後又綻開笑容,「但還是很香。」

待在同一個城市久了,必定會發展出專屬個人的生活圈,充滿私密的儀式與路線。但也因為久了,終將體會生活圈的成、住、壞、空,不再天真地以為眼前的階段就是全部的人生。免不了感慨,但中和的奇妙際遇讓我稍感安慰,只要好好生活下去,無論是食物或人,就算是以別的形式,總有一天會再相見吧。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閒話吃喝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蘇之涵/動手做一個自己的衛星吧

騷夏/蟻民的祈禱

金玉涼言

山女孩KIT(方妙)/攔便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