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名慶/作為一個編輯,我喜歡……
作為承接或邀約各種稿件,使其經過一些專業「處理」,成為刊物、網頁或書籍的編輯職務這些年下來,也算是慢慢地確認了一些自己喜歡,並希望在今後的職場持續意識到的事:
一、(有一段較完整的時間)安靜地獨自讀稿。與此相似的,是專注做一件事,完成後再進入下一件。儘管……像是與這樣的願望不共戴天,編輯(尤其在辦公室)的多工角色,譬如回信發信、校對、閱讀或查考資料、開會、構思企畫、電話、作者或讀者服務……難得有不被打斷或者可以按照預定順序、時程完全專注的情況。
二、準時下班,關機,起身,結束這一日工作的時刻。延伸來說,是保有生活的品質與獨處的空間,還原並守護「編輯以外」的身分。這才能讓人真正愉悅地期待隔日的開始。
三、有點變化。甚至接近於一種創作──對經手的作品的想法、關注乃至於製作條件和過程,都有可能展現不同的感受、想像、觀點或態度,能實際提出或做出來,開拓視野與經驗,更有不分資歷年紀的「成長」。
四、好作品──畢竟要讀好幾次啊。至少必須先合於個人主觀標準,能順利進入,或心嚮往之,或啟發想像與情感;接著才評估怎樣介紹給讀者。
五、(邀稿)作者準時交稿(貓編對不起!!)。稿件延遲,這意味著工作項目不得不臨時增加……編輯未必都是控制狂,只是,不知為何總是不太容易讓作者意識到,必須留下一些時間(以及包含於其中的心情餘裕,必要檢查,或激發創意的空間)給交稿後的任務環節:修潤、溝通、文案、設計、製版印刷、配送等等,且編輯的位置也會轉成「被」催逼的人(醜哭)。
六、合作過程裡,作者願意交付信任與尊重(初次合作需要一些耐心,甚至練習)。逐漸熟悉後,彼此可以體貼,可以坦率,也可以放手。
七、能適時補位提供支援或建議的同事、團隊,或有默契又能激盪出新趣味的合作者(比如設計師或行銷)。
八、實際做出東西來(不論是實體或線上),開箱或正式發表的那一刻。這才感覺自己確實地完成了一件事,或一個承諾。不過也有些許劫後餘生感,又像是翻過了一座山。
九、讀者或作者的回饋,甚至深刻的作品評論。老實說,在各類型同業間,這個部分都意外地少──就算不是正面的──或者難以持久延續。因此哪怕是間接或極偶然而微小的收穫,比如社群貼文、私訊的隻字片語,或陌生人的閱讀場景,都能帶來一段滿懷感激的好心情。
十、合作愉快,開啟下次合作的契機與期待,甚至已經有些想像可以激盪。
你或許看出來了,這十個喜歡,也是編輯的十個「不容易」;不容易常常實現,更幾乎沒有實質或立即的好處。不過對我來說,這至少是個必要提醒,就算是編輯這樣一個人們普遍印象裡優先被要求配合各層各方、妥協折衝的傳統職業角色,仍應該誠實地面對自己真正的心情。
我其實覺得自己有點太晚體會到了:比起時間、經驗或資歷,情感的覺察與積累,才是職人過日子的真正底氣。
作者簡介:丁名慶,台北藝術大學戲劇所碩士。編過八十多本書,曾任《印刻文學生活誌》副總編輯、《文訊》副總編輯、《幼獅文藝》主編、《誠品好讀》編輯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