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宏/勇敢面對,終將揮去生命陰影

勇敢面對,終將揮去生命陰影。圖/和平製品
勇敢面對,終將揮去生命陰影。圖/和平製品

祖母在我的國中時期因為癌症過世,這是我與癌症的第一次接觸。

然而,時間的流逝似乎還來不及沖淡我的傷感,接續幾年間,癌症像是一朵烏雲,開始吞噬著與我親近的家人。祖母過世後,父親與伯父竟也相繼罹患肺癌與鼻咽癌而離開我們。

衝出賽道的賽車

父親正值壯年時期離世後,我經常提醒自己,要比過去更積極生活。我就像一輛緊踩著油門的賽車,努力發展興趣與工作,認為自己將從失去至親的傷痛中走出,沒有意識到持續的衝刺,將在生理與心理上積累多少壓力與負荷。

2013年的夏天,我獲得了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在入職健檢中發現一顆良性腫瘤。本以為進行簡單手術就可以回到工作崗位,沒料到麻醉退去,自己竟是在加護病房中甦醒。

「在手術過程中,發現腫瘤巨大且已經侵襲心、肺,必須以大型開胸手術進行。」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噩耗發生了!手術損傷了我控制聲帶的神經,想開口說話,卻無法正常言語,這讓當時的我無比恐懼。

主治醫師曾向我表示,我的病灶在專業醫療院所中屬於少見的類型,最終判定為淋巴癌四期,必須進行化學與標靶治療。被鋸開的肋骨疼痛著、神經受損使我難以順利言語、化療更帶來身體上的不適,種種狀況同時發生,我既不知所措,也不能接受。想起罹癌過世的家人們,還有另一種深沉的害怕,擔心自己的生命終將走向同樣的結局。

害怕但依然選擇面對

隨著化療與標靶療程的順利進行,身體逐漸恢復,在狀況較為穩定後,我選擇透過兩次聲帶手術,幫助自己能夠更順暢地發聲。在那段漫長的治療與復元時間裡,我漸漸發現自己與許多癌友一樣,恐懼「復發」。

「醫生,我每次過來都很擔心會從您的口中聽到癌症復發。」

深刻記得主治醫師聽完後,轉過頭來望著我說:「你覺得可以怎麼做?」

這個被拋擲回來的問題,讓我重新探索自己的擔憂,也思考能夠怎麼回應對癌症復發的擔心。

我試著將過去生活中認為重要的目標重新排序,才發現「健康」、「家人」以及「有意義的生活」的重要性,意識到自己不必陷入過度的恐懼中,我其實是有所選擇的:能夠選擇按時回診追蹤、學習讓自己保持健康的知識、空出較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尋找讓自己快樂且感到充實的生活。

當然,這些行動的確無法保證我的癌症不會復發,復發的擔心也不會因此完全消失,可是當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學習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與家人相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幫助其他病友,我也開始能夠感到生命的踏實與滿足。

轉換跑道,成為諮商心理師

「這是一條辛苦的路,我想要回頭幫助和我一樣罹癌的病友。」此後,便展開了實踐這個願望的路。

我一腳踏入與過去商管截然不同的領域,進入大學心理所就讀,癌友是我主要關注的對象,也時常跟社區的諮商中心,或是與基金會合作舉辦相關的心理議題講座、提供心理諮商服務。

有次演講結束,一位病友走向我,問:「之後我還能工作嗎?」表示自己腫瘤是在腦部,目前還在治療中,言談之間,臉上不帶一絲憂愁。我對這件事感到十分震撼,即便在療程中,她關注的也是如何調整自己、去適應罹癌所帶來的衝擊與變故,這樣的生命韌性,讓我感到非常佩服。

2021年,我以「探討罹癌中壯年對於疾病過程與心理諮商的經驗」作為畢業碩士論文的主題。原本計畫在銀行任職到退休,如今竟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這是在罹癌之前從未想過的人生故事。我一步步實踐著當初許下的心願,陪伴病友走過低潮,也像是陪伴當年無助的自己,以及我天上的家人。

「生命總在意想不到的低谷裡,找到其中的意義。」我始終堅信。

●摘自博思智庫出版《不只存活,還要樂活:翻轉癌症,抗癌力大躍進》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綦孟柔/過年值班萬歲萬萬歲

徐正雄/文學初生之犢遇瘂弦老師

王立柔/安靜的人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