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妮/終局之戰前的盤點

昆汀.塔倫提諾非虛構作品《狂野電影史》。(圖/黑體文化提供)
昆汀.塔倫提諾非虛構作品《狂野電影史》。(圖/黑體文化提供)

當代名導昆汀.塔倫提諾總對外宣稱,第十部電影會是他的封山之作。自第九部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2019)上映至今,倒數暫停,昆汀轉鏡為筆,接連交出兩本書,一部是《從前,有個好萊塢》的同名小說,另一部,則是這本非虛構作品《狂野電影史》(Cinema Speculation)。

《狂野電影史》是一部優秀的非虛構作品,展現了昆汀對電影文化的廣泛知識,最迷人之處,在它保留了某種「我手寫我口」的風格,將他的黑色幽默與經典反諷全都收錄。這是一本聚焦在1970年代的好萊塢電影史,很多時候,更是昆汀夾述夾議也夾帶情緒的個人成長史。不論何者,它都開始於一段宛如命定的故事:1970年,七歲的昆汀跟隨著他的母親與繼父,初次進戲院觀看那些與年齡不相配的電影……在當時,播放著「反文化電影」(主要集中在1968到1971年)的「蒂芬尼劇院」,那些夜晚都讓小昆汀著迷不已。

昆汀的第一次電影體驗是約翰.艾維森(John G. Avildsen)的《喬》和卡爾.雷納(Carl Reiner)的《爸爸去哪兒》。此後,他的片單大量累積了許多珍貴也超齡的時代電影,如《警網鐵金剛》、《終極雷霆彈》、《德州電鋸殺人狂》、《亡命大煞星》、《計程車司機》等等。成年也成熟後的他,選擇以一種昆汀.塔倫提諾式的愛意剖析它們,看它們如何影響了自己的電影作品與運用電影暴力的方格歷史。

《狂野電影史》的原文「Cinema Speculation」,是電影的思索與度量,書名也不僅僅是修辭,因為許多最好的片段,那些充滿激情的批判性見解,都來自他的大量閱讀與親身經歷。這些1970年代的電影,不只在年輕時吸引了他,至今仍然使他著迷,像是不只一次提及《計程車司機》是他的最愛,也經常說起《德州電鋸殺人狂》是獨一無二完美的電影,《洛基》(第一部)與史特龍又是如何的無可取代。真正令人動容的不只是電影與明星,也是裡頭召喚出的其他名字,像是不再廣為人知的早逝演員巴瑞.布朗(Barry Brown),以及昆汀的忘年知交──佛洛伊德。佛洛伊德是完全的素人,卻是影響他電影創作最深的無名氏。

不管你最愛昆汀.塔倫提諾的哪部電影,它們都透露著一種草莽而複調的非主流美學,後來也成為了他的標誌風格;書中提及的那批「反體制」和「電影屁孩」世代的導演們,就是他的啟蒙。如他所寫:「在某種程度上,我這輩子的光陰,無論是看電影或拍電影,都一直在試著重現1972年某個周六夜,在黑人電影院觀看一部吉姆.布朗新片的經驗。」

昆汀以這本書帶領不同世代回到電影院,在他心中,所有人最初的電影體驗,都是帶著一份天真無邪進入戲院──「那是一份轉瞬間就將失去的純真」。如果,正如昆汀所說,他只打算再拍一部電影,《狂野電影史》可能就是終局前的大盤點──引爆前,內心進行的一生清算。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當代文化現場 聚焦昆汀‧塔倫提諾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但唐謨/昆汀.塔倫提諾──玩出俗爛電影花招新高度

熊一蘋/關於音樂……他喜歡就好

蔣亞妮/終局之戰前的盤點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