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琬融/旅人的獨角──讀《夢遊的犀牛》

犀牛的獨角,亦是旅人的獨角。林禹瑄在散文集《夢遊的犀牛》(潮浪文化出版)中寫下她十餘年來的旅途,當中包含著獨旅的反思與遇見異地人事物的見識。一切起點從離家到比利時念書開始,生活之餘,她前往肯亞、北馬其頓、亞美尼亞、美國、德國、摩洛哥、克羅埃西亞、阿曼、印度、土耳其、斯洛維尼亞……旅行帶來的暈眩有如藥癮,使她一再踏上旅途,反覆練習之後成功把自己活成一個可以隨時離開、隨時放下的人。她往往樂意選擇相對困難的途徑,如搭夜間巴士,離開觀光地,執意往無人的廢墟前進、探索,走在偏離常人的視野。但當有人問起「為什麼」,問句後頭的鉤子卻讓她支吾起來。「重點是進去,不是進去後看到的東西。」這句話她從一個廢墟探險者的口中聽來,想來能回答那個人們執意要問的問題。自由是動態的,而這是她如此體會自由的方式。

能走多遠呢?走多久?下一趟旅程會在哪裡?隨著時間,她感受到過了三十歲後住在青年旅館的格格不入,原本的旅伴也各自有了自己的人生規畫,難以再隨她說走就走。儘管如此,她依然持續到遠方旅行,而那旅途的方式,有如把自己走到盡頭,以叩問自己所能經驗的極限。

某次旅途至邊境時,她遇到了另一群沒有國家、護照、身分的人,被邊境警察攔截,她才體認到有一群人是連存在也不被允許的。他們無法和她一樣進出邊境、移動到另一個國家,沒有安居的棲所。此後旅途從經驗變成了一種注目,同一輛巴士、同一條路徑上的「我們」原來不是「我們」。但當台灣的護照不被海關認可時,那處境又是多麼相似。前往他地的途中,似乎總會遇見一些絆腳的石頭,或刺點,提醒你自己是誰,思索著自己的來歷與去處。

歸屬是如何被建立起來的?在一地生活數十年與自己出生的家鄉,哪一個更像是歸屬?旅途結束,她回返布魯塞爾的住處,再度說著一口流利的外語,而胃惦記著油餅和燒餅。當語言早已懂得如何伸縮自如,顯得不動聲色,身體卻隱隱出現一條裂隙,渴求著過往熟悉的事物去填補。存在是如此矛盾。母親隔著電話說著:「你已經是個當地人了。」只有她能認出旁人眼裡看不見的那絲裂隙,也只有她能清晰地辨認出那之中所代表的意義──那是一種失了根的代價。

《夢遊的犀牛》是一本獨行者的筆記,在種種搬遷、流浪的旅途中,揭示了自已灰暗與徬徨的時刻,然而卻也是因為照見這樣的時刻,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她的堅毅。一名旅人是如何長出與磨利自己的角?又拿著什麼樣的心情去與世界碰撞?我們是那名見證者,在她的夢遊中,品嘗了迷霧的滋味。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文學筆記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陳育萱/關於異鄉的一個逗點

隱匿/祕術一千零一種之使悲劇變喜劇法

鄭琬融/旅人的獨角──讀《夢遊的犀牛》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