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鈞堯/無底洞放繩索
寺尾哲也《努力是癮》(聯經出版)讓我想起九○年代,主流一時的知性書寫,戒嚴到解嚴、鄉村到城市,傳統散文作為敘事抒情的載體,已難以表述變遷,如林燿德冷靜解析城市,以及新科技帶來的電話答錄機、影印機等,科技容易把人事催老,甚至淘汰,科技的牽動在《努力是癮》是看不到了,直接切入核心,更新是理所當然,接受且運用也是理所當然,新的知性、新的裂縫,也「自自然然」流淌寺尾哲也筆端。
文中描繪作者家境普通,〈小康之家〉面對學校家庭經濟調查,母親一定要他勾選「小康」,這在內文的第一五五頁,按照書中順序來讀,已經漸近尾聲,但在「普通」跟「小康」之間,價值、階級感深沉刻劃。〈不肖之夢〉寫父親開過火鍋店、賣過冰淇淋、當過證券營業員,過往的堆積置放角落,努力過的痕跡也必然時刻提醒人子,關於父親怎麼努力,又如何無能為力。
「普通」、「小康」,母親加重語氣說,一定要勾選「小康」。我也強調性地再寫一次。
《努力是癮》開宗明義是知性,而且是作為「理工科」的知性,對調閱讀順序、來回比對,更利於思索,作者不像前輩調用知識與城鄉,而以客觀、挾帶小說氣味的筆觸,記敘辭掉科技工程師,從普通或小康,抵達自由之境,再回頭看那些立志成功、一起爬索的人爬到哪裡了。
第一輯「癮中人」拼圖在美國奮鬥的友人,覺得人生沒意義的柳君,倚賴服藥改變忿忿不平,「現在過得很好」;阿昶租賃朋友家客廳,立志存好錢就要回國。金錢作為數字,如同水庫水位,隨著荒年、大水來臨,不斷變更,阿昶終於沒有回國,而且因為荒廢工作會耽誤賺錢,在找代理孕母。兩個朋友,兩種不同的癮頭,趨向都一樣:如何從下位到上位。一種「同類」與否的辨識、偵測、跟蹤,讓一篇短文形成關係的探討、飢餓或飽足與否的自我認識,然後警覺到最深的無底洞,是在人的身上。
這時代的知性,人成為主體。
無底洞很深,天空則高闊,到了哪裡應該停止,心是那一把尺。「心」也林林總總,〈寵物與奴隸〉在金錢兩端衡量肉體,〈忘卻之淵〉記敘霸凌雙方,〈午休鋼琴師〉以演技上下欺瞞,在〈不是小人就是笨蛋〉作者提到,「努力這詞是很變態的,勉強自己塞進一個不合身容器的各種傷害。」
努力是主題,同時指涉癮頭來了,沒有人知道那是癮頭,看似輕鬆的故事肩負厚重探討,「屁啦」、「非常壞心」、「男人的嘴、騙人的鬼」等俚俗或者以「不肖」與「不像」等自嘲,成為修辭特色,並且讓行文與生活更近,與無底洞更近,於是某種領悟如天光乍來,真有種爆炸開來的感受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