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鈞毅/回望時代的回音

《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書影。(圖/聯經提供)
《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書影。(圖/聯經提供)

推薦書:盛浩偉主編《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

一百年前看起來很遠,但實際上不過是幾代人。而那些記憶,至今仍有機會從時光的倖存者記憶中獲取──雖然,是越來越難了。但幸好我們仍有書寫,自「書寫」這個概念被提出,其難解的成分一如所有古文明的謎。文字自身的變形,字詞之間的組合,排列形構而成的章句,事物總能從其中成形。而閱讀,更可以說是書寫此一心智活動的另一種互補──或者說,再創作──閱讀延展出的是比書寫更遠的路徑(儘管偶爾會有狹窄化的傾向),隨著書寫,我們都能走上一段,思索那些原本不屬於自己的經驗。

這套書提供的歷程之豐富,其一部分的意義也在於此,它渴望面向讀者,傳遞那些曾經有過卻也曾經淹沒的,百年前人們的經驗。創作團隊的方向清晰,以文學作品為本,拉出數條從日語世代跨入華文時期的創作者,其生活與創作路徑,而這些路徑又會與日治時期的許多重要議題相碰:大至族群議題、社會運動與政治倡議,小至個人情感的安放與詩歌的煩惱(對當時而言都是新的),每一條路都有前人踏過的足跡,百年後的當代,我們依然在這些議題中,反覆磨合與碰撞──所有的問題都是在問「為什麼」與「如何解決」,而如果我們發現,許許多多的問題,早在百年前就有過蹤跡,會不會能夠更早一點發現事物的核心?

我這樣的揣想,或許太過樂觀,而對兩本書的體量而言又過於龐大,但好奇的讀者或許能夠從中發現:現實、生活,與文學本就是多體匯合,百年前的作家們對「文學」的期待既是小心翼翼地呵護,又是毫不講理地將理念灌注在這個脆弱的概念之上。其中,相信是許多難以釐清、言明與找出解答的困惑,而將文學視之為傳遞夢想的方法,即使語言更換了(從日語到華語)、時代轉變了(從日殖初期到後期、戰爭前期到後期,再進入國府時期),自己的生活頓入困難時,作家們心中掛念的困惑,仍在他們眼前遞嬗的時代風貌中,逐漸地擴大,終於成為每一個書寫者心中無解卻又放不下的謎。

懷揣著謎團而有了書寫的動力,每一個作家自身都是永遠的猜謎者。

這套書試著為讀者提供這些作家心中的謎團──關懷核心──的樣貌,以文獻、研究與記述安放撰述的磚石,搭起了百年前作家們曾經的理想、生活環境、生活困擾與心中有愛時的煩惱,讀者能從中見到那些曾因歷史煙塵而被掩蓋,近幾十年才又重新出現的聲音,屬於我們曾有過的聲音;而那些謎團,其面貌近得彷若從未從我們的政治、生活與社會中離去。

不過,撰述並非還原這些聲音,歷史無法還原,而非虛構書寫在書寫上的位置,更像是從當代人的思考向屹立良久的山巒放聲大叫,再側耳傾聽經由青草、綠林、峭壁所折射而來的回音。這一套回音值得留意的還有一點,書名以「冒險」為題。

冒險是個開朗的詞,乍看是讓悲喜都變得輕盈,但我認為,這使得過去的「冒險者」們曾經遭遇到的,雖是僅需幾行字便能交代脈絡的規模,卻幾乎是以他們的人生為代價的巨大挫敗,變得更有一點悲喜交加的況味。非虛構的篇章允許我們可以停駐在他們出發前一刻的開朗,又回首他們挫敗之後的面容──我們都是後來者了,但在這一批書寫中,我們卻擁有了與它們共同思索、哭泣,以及夢想的共感機會。

書名: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文學冒險卷】+【作品選文卷】)
作者:李璐、陳令洋、洪明道、蕭詒徽、張詩勤、何玟珒、翟翱、蘇致亨、李時雍、Nakao Eki Pacidal(那瓜)、王詩琅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時間:2023-07-27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文學研究〉 聯經出版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聯副/廖繼崇油畫作品〈觀音山回顧-2〉

蕭宇翔/失去春天的春天街

連明偉/死妖精修成活菩薩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