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聰/日本書市的救世主?──漫談「本屋大賞」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獲2006年本屋大賞,改編電影隔年上映,擄獲18億日幣票房。(圖/安寧照顧基金會提供)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獲2006年本屋大賞,改編電影隔年上映,擄獲18億日幣票房。(圖/安寧照顧基金會提供)

常常聽說「編輯是作者的第一個讀者」,那麼一本書從離開作者身邊,到抵達我們手上之前,究竟經過了多少讀者?距離我們最近的,倒數第二個讀者是誰?

最想放在自家店頭銷售的書籍

日本眾多文學獎當中,本屋大賞在台灣也非常知名,幾乎能與日本文學獎中最受注目的雙璧「芥川獎」、「直木獎」相提並論。

「本屋」就是日文中書店的意思,因此本屋大賞又譯作「書店大獎」。2004年四月發起的本屋大賞,今年正好碰上二十周年的大日子。從這個獎項的名稱我們可以知道,和芥川獎、直木獎等文學獎不同,本屋大賞並不是請知名作家、編輯、教授等權威人士評選,而是由日本各地販售新書的書店店員,投票選出他們心目中今年度「最有趣」、「最想推薦給客人」、「最想放在自家店頭販賣」的書籍。除了當年度出版的新書之外,本屋大賞也設立「發掘部門」,從過往出版的書籍當中,選出超越時光,現在重新閱讀也能咀嚼出滋味的好書。

芥川獎重視的是作者的文學之眼是否從人生、社會中捕捉到獨特的東西,或是有趣的創作技法,簡單來說就是優秀的純文學作品。直木獎重視的是小說的娛樂性,作品的時代性,總之就是好看的大眾文學。本屋大賞的目的非常清楚,他們的官方網站上白紙黑字寫著,2003年盛夏,一群「素人」各自拿著寶特瓶裝綠茶與麵包,聚在一起討論,如何振興日益衰頹的出版市場。也就是說本屋大賞是書店店員面臨出版市場走下坡的危機,站出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所創設的獎項。

書種繁多,但銷售金額欲振乏力

書市衰退議題這些年在台灣也吵得沸沸揚揚,特別是電商興起後折扣戰的是非。出版社當然受傷慘重哀鴻遍野,獨立書店經營者也跳出來講話。也就是說,和台灣所面臨相同的問題,二十年前的日本書店店員已經開始注意到了。出版市場連年走下坡,銷售額減退不僅衝擊出版社、通路,對於市場終端的書店來說也是攸關死活的問題。

另一個讓人有既視感的問題是,NPO法人本屋大賞實行委員會在2005年八月成立時,向東京都廳繳交的「趣旨書」中提到,2004年日本書市新書出版數超過7萬種,而且年年創下新高,根據日本《出版指標年報》的資料顯示約為1994年新書出版數的1.53倍,然而銷售總金額卻從2000年正式跌破一兆日幣,緩步盤整萎縮到2021年的6804億日幣。台灣也面臨到相似的問題,根據國家圖書館在《110年台灣圖書出版趨勢報告》中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的新書出版量超過5萬7千種,創下新高,較2020年成長64.69%,然而實體與數位書籍銷售總金額與前年度相比僅成長5.28%,可見出版市場上雖然商品種類繁多,消費者不怕買不到書,但是銷售金額卻沒有隨著新書出版數量呈等比例成長。

NPO法人本屋大賞實行委員會認為,資訊爆炸的年代裡,光憑出版社單方面提供的資訊,消費者還是難以判斷哪本書是他們會感興趣、想閱讀的。因此,最了解商品(書籍)也最了解消費者(讀者)的便是出版市場第一線的書店店員。本屋大賞就是書店店員超越各家出版社的藩籬,也超越商業利益,單純的以「最想推薦給客人」的心情為出發點所創設的獎項。

只要書店店員就有投票資格

然而書店店員真的如同他們自稱的,只是一批「素人」嗎?

「素人」一詞來自日文,在台灣也廣為使用。根據日本出版社小學館所出版的字典《數位大辭泉》的解釋,素人指的是「對於某件事缺少經驗、不成熟的人。不具備某項專業所需要的技能或知識的人。又指並非以此為職業、專業的人」,而素人的反義詞是「玄人」,指的是「熟練某項技藝的人。以某件事為職業、專業的人。專家」。因此,判別素人、玄人的標準,在於是否具備某種專業,或者是否從事某種職業維生。書店店員雖然不以著作出版營生,但廣義來說也算是出版業的從業人員之一。所以NPO法人本屋大賞實行委員會說自己是一群素人,只是自謙而已。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來,書店店員也確實不是寫作專家、出版專家。只要是書店店員,就具有本屋大賞的投票資格,哪怕在書店打工的工讀生、時薪制的兼職人員,他們的一票也跟書店專職人員一樣,票票等值。跟知名作家、出版社編輯、文學院教授相比,書店店員和讀者物理上的距離、品味上的距離可以說是不能更近了。這層意義上書店店員說自己是一群素人,好像也名實相符。

透明公開,展現多元自由價值

本屋大賞一年只舉辦一屆,遴選期間長達五個月,由日本全國的書店店員進行兩輪投票。第一輪投票每個店員可以自由選擇三部作品,實行委員會透過官方網站或傳真收集選票統計後,選出得票數最多的前十名進入第二輪決選。第二輪投票每個人也可以投三部作品,但是必須要讀完這三本書,排出名次,寫下推薦理由。第一名的作品給3分,第二名的作品給2分,第三名的作品得到1.5分。2022年的本屋大賞第一輪就有627位書店店員參與投票,第二輪決選也有392位書店店員寫下三本書的推薦理由,投下寶貴的一票。

芥川獎與直木獎的得主可以獲得一只懷錶,與一百萬日幣現金,相較之下本屋大賞的獎金並不高,獎品是一座水晶獎杯,和十萬日幣的圖書禮券。但是和其他重視專業權威的文學獎相比,本屋大賞非常透明公開,充分展現多元自由的價值,難怪能夠得到消費者的信賴,獲選的作品得獎後,銷售都能一飛沖天。

2003年,第一屆本屋大賞獲獎作品《博士熱愛的算式》。(圖/麥田提供)

初版只賣6500本,獲獎後狂銷100萬冊

不論是芥川獎、直木獎,還是本屋大賞,日本的文學獎都不只是一座獎杯、一筆獎金。台灣大部分的文學獎像是一部作品最後的封誥,從文學性等方面肯定作品,卻難以成為作品銷售上的起爆劑。但是日本的文學獎通常兼具作品出版行銷的功能。以韓國流行音樂K-Pop術語「信聽:因為相信所以聆聽」來說,樂迷因為相信某位歌手,所以不管他推出什麼作品都能相信、放心聆聽。日本的文學獎也讓日本讀者「信讀」,不只是權威性,而是相信文學獎的品味,放心購買閱讀,讓作品在得獎後銷售創下佳績。

芥川獎、直木獎像是韓國的偶像選秀節目,從各個經紀公司(文學雜誌)選出優秀的練習生(作品),經過一番龍爭虎鬥後終於出道,人氣爆棚。本屋大賞比較類似台灣的金曲獎,從已經發行的作品中遴選,得獎的作品也都能走出同溫層,讓更多樂迷嘗試聆聽。比方說第一屆本屋大賞的第一名,小川洋子《博士熱愛的算式》獲獎後大賣50萬冊,而後發行的文庫版更是發售兩個月後就突破100萬冊,打破新潮文庫的銷售紀錄。第二屆的大賞作品,恩田陸《夜間遠足》得獎後增刷又賣了20萬本。2016年第十三屆的大賞得獎作品宮下奈都《羊與鋼之森》初版才賣了6500本,得到本屋大賞之後狂賣100萬冊,宮下奈都一躍成為暢銷作家。

因為眾多書店店員參與,他們用自己真實的品味喜好選出的作品,市場也給予正面的回應,一部作品離開作者後的旅程,品味上、實體上都是由店員傳遞到讀者手中。

推動出版市場正向循環

本屋大賞的得獎作品,不僅能在出版市場取得巨大的成功,也在IP經濟(日本稱為mediamix,跨媒體發展)上獲得佳績。幾乎每一屆的大賞得獎作品都獲得電影公司青睞,改編成電影上映。也有許多前十名得獎作改編為電視連續劇、動畫、廣播劇、舞台劇等等。小川洋子《博士熱愛的算式》電影版日本票房賣破12億日幣,第三屆第一名Lily Franky《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電影版日本票房逼近19億日幣。台灣讀者也很喜歡的作品,湊佳苗《告白》是2009年第六屆的大賞得獎作品,改編成電影版光是日本票房就賣破38億日幣,在台灣也取得佳績。最近的得獎作品辻村深月《鏡之孤城》改編的劇場版動畫(動畫電影)在日本賣破10億日幣,在台灣票房也得到2000萬台幣的好成績。

本屋大賞的獎金才10萬日幣,以現在匯率折合新台幣還不到2萬5千元,和台灣的校園文學獎差不多,而且還是圖書禮券,只能拿去買書,不能貼補家用。但是得到本屋大賞的肯定以後,不僅小說大賣,改編成不同媒體的作品授權費用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作者口袋麥克麥克,經濟面能獨立自主,生活安定無虞才能專注創作下一部作品。本屋大賞推動日本出版市場的正向循環,作者有飯吃、出版社有飯吃,書店店員也有飯吃,本屋大賞養活了許多人,怪不得有人說本屋大賞是日本書市的救世主。

連結作者到讀者的最後一哩路

其實我們不應該期待某一個文學獎,成為台灣的本屋大賞,化身為台灣書市的救世主。畢竟2004年與2023年相差了二十年,時空環境不同,出版業面臨的挑戰自然也完全不同。更何況各國的讀者生態閱讀習慣都不一樣,我們不可能複製剪貼本屋大賞的成功經驗。我們不需要用貶低自我、貶低出版從業人員的努力,來抬高外國的文學獎。但是本屋大賞也許可以成為我們的他山之石。也許我們可以想想,在台灣,一本書離開作者來到讀者手中,一路上是否都有人照顧?本屋大賞的成功,就是一群書店店員,攜手搭起一座橋梁,連結作者到讀者閱讀品味的最後一哩路。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際文學獎巡禮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陳克華/一篇被拒絕刊登的評審感言

陳姵穎/以記者之眼還原關鍵現場

徐望雲/告別瘂弦,在深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