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雀/中美洲文學獎巡禮:以巨擘星光指引後輩

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斯圖里亞斯之名,1988年設立「阿斯圖里亞斯國家文學獎」,係瓜地馬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Gobierno de Guatemala,取自Guatemala.com)
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斯圖里亞斯之名,1988年設立「阿斯圖里亞斯國家文學獎」,係瓜地馬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Gobierno de Guatemala,取自Guatemala.com)

動盪不安,內戰不斷

中美洲地峽坐落在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在此曾孕育出馬雅(Maya)、阿茲特克(Azteca)等文明。自1523年起,中美洲地峽陸續淪為西班牙殖民地,伊比利半島的語言、宗教、藝術、建築、風俗、習慣、飲食等,隨著拓殖者而移入中美洲。經歷西班牙三百年的統治,中美洲地區終於在1823年宣布獨立,建立「中美洲聯邦」(Estados Federados del Centro de América,1823-1824);然而,卻因政治菁英治國理念不合,互生嫌隙,不僅陷入自由派與保守派之爭,也在聯邦分權與中央集權之間爭吵不休,各行政區甚至發動內戰,導致國家四分五裂,最後分裂成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五國。

貝里斯原本隸屬瓜地馬拉,係西班牙的屬地,但在十八世紀末葉淪為英國殖民地,直到1981年才獨立。至於巴拿馬,是連接中美洲與南美洲的橋梁,具有極佳的戰略地位,在殖民時期原屬於南美洲哥倫比亞的一省,於1903年脫離哥倫比亞獨立。廣義而言,中美洲共有七國,除貝里斯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之外,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皆以西班牙為官方語言。

中美洲各國長期處於動盪不安,內戰不斷,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成為美國水果公司的農作生產地,水果公司不僅控制了各國的經濟,也將手伸入政府,扶持獨裁者,美國軍隊甚至為了保護水果公司而多次派兵進駐,這種干預行為被稱為「香蕉戰爭」(guerras bananeras)。冷戰時期,美國以「區域安全」為由,脅迫中美洲各國政府反共,共產主義分子或被逮捕、或遭處決。為了生存,共產主義分子不是流亡他國,就是揭竿起義,改以游擊戰對抗親美政府。結果,戰雲彌漫數十載,譜寫二十世紀最驚心動魄的革命詩篇,超過三十萬的中美洲人死於內戰,如此殘酷數字,係堅決「反共」所付出的代價。

尼加拉瓜詩人魯本.達里歐(Rubén Darío)開創了拉丁美洲西語文學的現代主義風潮。(圖/取自維基)

文學巨擘的搖籃

長年內戰造成中美洲各國處於低度開發,然而文學成就卻不容小覷,堪稱文學巨擘的搖籃。從前哥倫布時期的口述文學到殖民時代的戲劇,再到現代主義詩歌與魔幻寫實小說,名家輩出。文人化苦澀歷史為絢麗文化,一部部精采的作品為國家社會留下珍貴的歷史記憶,不少作家聲名遠播,跨越國界,文學風格及寫作技巧不僅影響整個拉丁美洲,甚至令西班牙刮目相看,更驚豔了國際文壇,文學巨擘的名字紛紛被用來為文學獎命名,鼓勵後起之秀致力於文學創作。

尼加拉瓜詩人魯本.達里歐(Rubén Darío,1867-1916)開創了拉丁美洲西語文學的現代主義風潮,對拉丁美洲文學影響深鉅,被譽為「卡斯提亞文學王子」(príncipe de las letras castellanas),卡斯提亞語即一般所謂的西班牙語。瓜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1899-1974),以政治抗爭及社會衝突為創作背景,書寫出一系魔幻寫實小說,同時藉創作重建了原住民傳奇,儼然古代馬雅先知,透過小說文本為讀者述說了一則又一則的馬雅神話,不僅有「大舌」(El Gran Lengua)之美譽,並於1967年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宏都拉斯作家拉蒙.阿馬雅.亞瑪竇爾(Ramón Amaya Amador,1916-1966)本為美國標準水果公司(Standard Fruit Company)的工人,卻發揮文字力量,傳遞訊息及思想,並揭發政府的腐敗真相、抗議水果公司的經濟霸權,他的名字在拉丁美洲文學發展史裡占據重要扉頁。哥斯大黎加作家卡洛斯.路易斯.法雅斯(Carlos Luis Fallas,1909-1966)也是工人出身,他在美國聯合水果公司(United Fruit Company)工作時,對社會產生深刻的反思,而走向共產主義,進而投入文學創作,以親身經歷寫下在官方歷史缺席的篇章。薩爾瓦多詩人羅克.道爾頓(Roque Dalton,1909-1966)身兼散文作家及記者,並經常投入社會運動而兩度遭迫害,於是流亡他國,後來悄悄返國加入人民解放軍,最後遭暗殺身亡。巴拿馬先鋒派作家羅赫利歐.希南(Rogelio Sinán,1902-1994)著墨於超現實主義,為巴拿馬文壇樹立現代主義美學,開啟巴拿馬的前衛藝術。

魯本.達里歐、阿斯圖里亞斯、羅赫利歐.希南……不少作家之名成為備受矚目的文學獎。至於受獎對象,有些獎項僅限於該國國民,為了提倡國家精神;有的擴及中美洲各國作家,實踐區域整合理想;有的則開放給國際社會,展現氣度與格局。

瓜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1967年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 Biografías y Vidas)

魯本.達里歐有「卡斯提亞文學王子」美譽

尼加拉瓜文化研究院(El Instituto Nicaragüense de Cultura)根據政府的文化政策,於1941年設立「魯本.達里歐國家文藝獎」(Premio Nacional Rubén Darío),以強化國家認同為宗旨。該國文化研究院於每年年初公告甄選活動,於當年10月截止收件,待隔年2月6日魯本.達里歐的逝世周年紀念日當天揭曉評審結果,同時表彰獲獎的文藝創作者。在文學獎方面,獎勵散文、小說、故事、詩歌、戲劇等創作;至於藝術獎,每年則以繪畫、雕塑或音樂三類輪流分配。

自2009年起,尼加拉瓜政府將國家文學獎更名為「魯本.達里歐國際詩歌獎」(Premio Internacional de Poesía Rubén Darío),參賽者不限尼加拉瓜籍,擴及其他西語系國家,獎勵以西班牙語創作的詩歌作品,而且作品尚未發表。勝出者可獲得證書、獎金5000美元,得獎作品並獲得出版。不過,自2009至2023年間,此獎項在2010、2012、2014及2017年未頒發;亦即,在這段期間共有九位詩人獲得此殊榮,其中四名詩人為尼加拉瓜國籍,其他五位的國籍分別是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古巴、祕魯及西班牙。

正如魯本.達里歐有「卡斯提亞文學王子」之美譽,而且是全才作家,除了詩歌之外,亦精通各類文體,「西班牙筆會」(El PEN Club Español)與及希亞.畢格馬利昂出版集團(Sial Pigmalion Publishing Group),於2005年設立了「魯本.達里歐國際文學獎」(El Premio Internacional de Literatura),每年表彰以西班牙文創作的詩人、小說家或散文家。雖然這個獎項設在西班牙,但不僅凸顯魯本.達里歐在國際文壇的地位,也令世界看到尼加拉瓜的文學成就。

「阿斯圖里亞斯國家文學獎」兼顧西文書寫與原住民語創作

在瓜地馬拉方面,該國文化暨體育部(El Ministerio de Cultura y Deportes)以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阿斯圖里亞斯之名,於1988年設立「阿斯圖里亞斯國家文學獎」(Premio Nacional de Literatura “Miguel Ángel Asturias”),係瓜地馬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每年頒給瓜地馬拉傑出作家,評審重點在於:作家畢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對國家文學有所貢獻、其作品不僅具原創性、且革新語文表達形式。獲獎者除了獲頒證書及獎牌之外,亦可得獎金50000給查爾(quetzales,註一),約6500美元,並由該國文化暨體育部出版得獎者的代表作品。截至2022年,共有三十五位作家獲得「阿斯圖里亞斯國家文學獎」。以文體而言,獲獎的作家幾乎耕耘多種文體,但也有以詩歌、小說或戲劇見長的作家,其中男性二十八位,女性七位。在年紀方面,丹提.利亞諾(Dante Liano,1948-)在1991年獲得這項殊榮時,年僅四十三歲,創下該獎最年輕的得主;該獎最年長的得主則為恩利格.華雷斯.托雷多(Enrique Juárez Toledo,1910-1999)、馬利歐.孟得霍德.托雷多(Mario Monteforte Toledo,1911-2003),兩人分別於1992、1993年獲獎,得獎時均為八十二歲。

「阿斯圖里亞斯國家文學獎」曾發生一段插曲,亦即,該獎於2003年頒給溫貝托.亞卡巴爾(Humberto Ak'abal,1952-2019),他卻拒絕領獎。溫貝托.亞卡巴爾係馬雅後裔,屬於其中的基切族(Quiché)。起初,他以西班牙文寫詩,在1980年以後便改用母語(基切語)寫作,並親自將作品譯為西班牙文,以利讀者閱讀。瓜地馬拉人種以馬雅後裔為大宗,而瓜地馬拉的馬雅語系又可分為二十二種,基切語只是其中一種,除了馬雅語系外,尚有新加(Xinka)、加利富那(Garífuna)等原住民語。早期出版社對於以原住民語書寫的作品興趣缺缺,直到 1993年,溫貝托.亞卡巴爾才找到出版商願意發行他的詩集。誠如前面所言,阿斯圖里亞斯儼然馬雅先知,年幼時受到原住民傳統的潛移默化,馬雅文化種子在他心中悄悄萌芽,日後藉文學創作抨擊獨裁政府,並透過文本引領讀者認識馬雅文化;然而,他在大學時代對原住民問題了解不深,導致論文《印地安人的社會問題》(El Problema Social del Indio)出現偏頗論點,溫貝托.亞卡巴爾對此頗不諒解,因而拒絕領取以「阿斯圖里亞斯」為名的國家文學獎。

其實,「阿斯圖里亞斯國家文學獎」除了褒獎作家以西班牙文書寫之外,也鼓勵作家以馬雅、新加、加利富那等原住民語創作,顯示出該國重視本土文化。2023年1月26日,瓜地馬拉文化暨體育部發表聲明,有意將「阿斯圖里亞斯國家文學獎」改為每三年才頒發一次,因而引發該國文壇一陣錯愕,認為新規定拉長頒獎時間,將埋沒更多作家,必定造成遺珠之憾。

為飽受戰亂摧殘的土地注入文化活力

中美洲在政治上雖然分裂成七國,但各國有共同的歷史與文化,彼此之間也有濃厚的民族情愫。中美洲七國為了促進區域整合,強化中美洲公共高等教育,於是與位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共和國合作,於1948年成立中美洲大學高等教育理事會(El Consejo Superior Universitario Centroamericano,簡稱CSUCA)。中美洲大學高等教育理事會除了推動八個會員國的高等教育之外,亦極力推廣文學而設立多項非常態文學獎,適時表彰中美洲各國作家。例如,為了紀念魯本.達利歐百年誕辰,推出「中美洲魯本.達利歐詩歌獎」(El Premio centroamericano Rubén Darío);在阿斯圖里亞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之際,公告「阿斯圖里亞斯中美洲小說獎」(El premio centroamericano de novela 《Miguel Ángel Asturias》);這兩個大獎皆由薩爾瓦多籍作家曼利歐.亞爾格達(Manlio Argueta,1935-)一人先後奪冠。

至於巴拿馬,該國政府為了紀念現代主義詩人里卡多.米羅(Ricardo Miró Denis,1883-1940),而自1942年起,一年一度舉辦全國文學大賽,至今已有八十一年歷史,堪稱巴拿馬歷史最悠久的文學大賽,分為小說、短篇小說、散文、戲劇和詩歌五類文體,目前由巴拿馬文化部主辦,五類文體優勝者可各得獎牌、證書、獎金15000巴爾柏亞(Balboa,註二),相當於15000美金,並由巴拿馬文化部出版得獎作品。先鋒派作家羅赫利歐.希南即在1942、1977年兩度抱回小說獎,也在1948年贏得詩歌獎。羅赫利歐.希南辭世後,巴拿馬科技大學(La Universidad Tecnológica de Panamá)為了紀念他,而於1996年4月創立「羅赫利歐.希南中美洲文學獎」(El Premio Centroamericano de Literatura Rogelio Sinán)每年按照小說、短篇小說和詩歌三種體裁順序,輪流表揚中美洲傑出作家,得獎者獲頒證書、獎金10000巴爾柏亞,以及由巴拿馬科技大學出版得獎作品。

與拉丁美洲其他地區相較之下,中美洲深陷政變、戰亂、貧窮、落後的泥淖之間,文學巨擘卻以銳利的筆觸,刻意經營敘事技巧,革新韻文格律,藉文字詮釋自己的史觀和見解,將記憶銘刻作品之中。中美洲各國文化相關部門適時為這片飽受戰亂摧殘的貧瘠土地注入文化活力,鼓舞文壇,文學巨擘的名字儼如璀璨星光,指引後輩持續朝文學之路前進。

註一:給查爾(quetzal/quetzales):即「鳳尾綠咬鵑」,屬於咬鵑科,為瓜地馬拉國鳥,其名被當成貨幣單位。

註二:巴爾柏亞(Balboa):巴拿馬貨幣單位,與美金等值。貨幣名稱取自發現太平洋的探險家巴斯科.努涅茲.德.巴爾柏亞(Vasco Núñez de Balboa,1475-1519)。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際文學獎巡禮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蔣勳/金牛座

聯副/張維元紙本膠彩〈花.私語〉

詹澈/包袱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