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哥雅》奧斯卡得主 巡禮浪漫主義最後的大師「哥雅」

《再見哥雅》從普拉多美術館(馬德里)到哥雅的豐德托多斯故居。圖/海鵬影業
《再見哥雅》從普拉多美術館(馬德里)到哥雅的豐德托多斯故居。圖/海鵬影業

卡葉爾人生的最後巡禮《再見哥雅》榮獲ARCA最佳影片大獎

「臺北文學・閱影展」五月即將登場,曾在坎城影展首映、引發影人懷思的名人紀錄《再見哥雅:卡葉爾與布紐爾的最後巡禮》(Goya, Carrière & the Ghost of Bunuel,以下簡稱《再見哥雅》)也獲選放映。

該片不僅在兩地拍攝,更一探名哥雅豐德托多斯(Fuendetodos)故居。劇情講述才華橫溢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劇作家尚克勞德卡葉爾(Jean-Claude Carrière),和他曾合作無間的天才導演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ñuel),之於一代畫家哥雅(Francisco Goya)生平、思想及畫作的最後巡禮,不僅義大利影媒跨讚「豐富燦爛!」,國際影媒更盛讚該片是「一趟引人入勝的追憶之旅」,勇奪ARCA電影獎最佳影片大獎。電影將於「臺北文學・閱影展」首映後,於5月31日全台正式上映。

尚克勞德卡葉爾(Jean-Claude Carrière)人生的最後巡禮《再見哥雅》榮獲ARCA最佳影片大獎。圖/海鵬影業

《再見哥雅》劇情縈繞著死亡、鬼魂與神祕感,許多關於哥雅、布紐爾和卡葉爾三人的奇妙巧合令人驚訝:哥雅和布紐爾同樣來自西班牙亞拉岡(Aragon)自治區,卡葉爾兒時的家又與哥雅的故居一模一樣,布紐爾還養了一隻和哥雅畫作中一模一樣的狗狗。

當卡葉爾於2021年2月突然逝世,電影《再見哥雅》既成為他的最後行旅,更是他對哥雅、布紐爾的雙重致敬,不僅獲選坎城影展「經典」放映,法國百年大報【迴聲報】(Les Échos)更盛讚該片是「一個半小時的藝術寶典!」

奧斯卡得主尚克勞德卡葉爾(Jean-Claude Carrière)最後人生巡禮《再見哥雅》。圖/海鵬影業

一趟人生與藝術的《再見哥雅》卡葉爾道別名畫《裸體的瑪哈》

哥雅和卡葉爾確實很相似。電影《再見哥雅》同時讚頌了這兩位跨世紀的天才,片中有著對畫家哥雅的最佳導引,也展現了劇作家卡葉爾的燦爛文采。拍攝《再見哥雅》期間,劇組收音的麥克風始終打開,好隨時捕捉卡葉爾旅行時的珍貴瞬間。學問淵博的卡葉爾,總能以最美方式描述事物。就像電影一開始,他唱著奧克西坦語歌曲,「讓我們在夜幕挖一個洞,看看明天是否迎來黎明的陽光」,意境純真而詩意。

《再見哥雅》紀錄電影《再見哥雅:卡葉爾與布紐爾的最後巡禮》(Goya, Carrière & the Ghost of Bunuel)講述卡葉爾和天才導演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ñuel),之於一代畫家哥雅生平、思想及畫作的最後巡禮。圖/海鵬影業

《再見哥雅》也是一部旅行電影,一趟人生與藝術的旅行,一趟哥雅與卡葉爾共享的旅行。導演荷西路易羅佩茲里內(José Luis López-Linares)為拍攝該片,與卡葉爾一起在西班牙度過了10天,並跟隨畫家哥雅的生活,從普拉多美術館(馬德里)到哥雅的豐德托多斯故居,透過攝影機跟觀眾分享哥雅的故事。

這趟旅行意義非凡,因為卡葉爾心中明白,這將是他最後一次造訪西班牙。電影最後,離情依依的他,在美術館裡向哥雅兩幅名畫《穿衣的瑪哈》(The clothed Maja)和《裸體的瑪哈》(The Naked Maja)道別,並許下再見一面的心願。電影《再見哥雅》透過這位奧斯卡得主卡葉爾、行腳畫家哥雅生平一景一物,引領觀眾去貼近、去思考,究竟是什麼改變了哥雅的人生與畫作!《再見哥雅》於5月31日全台正式上映。

《再見哥雅》離情依依的卡葉爾,在美術館裡向哥雅兩幅名畫《穿衣的瑪哈》(The clothed Maja)道別。圖/海鵬影業

一趟人生與藝術的旅行《再見哥雅》卡葉爾道別名畫《裸體的瑪哈》。圖/海鵬影業

《再見哥雅》名畫家哥雅豐德托多斯(Fuendetodos)故居。圖/海鵬影業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畫家 西班牙 電影 法國 藝術 旅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死侍與金鋼狼》天生絕配 甜蜜登雜誌封面

《56種喝采》德國影帝與自閉症兒子 征服全德國56場足球賽

超14部電影暑假上映《哆啦A夢》《蠟筆小新》歡樂來襲

《血繼》真實改編 家族屠宰業三代興盛之謎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