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獷派建築師》影評:美國夢之下的憂鬱個人史詩

《粗獷派建築師》。圖/環球影業
《粗獷派建築師》。圖/環球影業

遠鄉漂泊、懷奇才而踞底界,豈知前路充滿挑戰未知與辛楚?對於自己作品的要求以及那些苦思與實踐的痛苦過程一直是一個師)最難擺脫的天命和本我特質。

無怪長相如此的新科將這位天資縱橫、極度自我要求的創作者詮釋得如此迷人。(他早在伍迪艾倫《午夜˙巴黎》時便飾演過達利,相當有味)

而他第一座奧斯卡影帝便是29歲時的《戰地琴人》,或許安德林˙布洛迪就真的有那種藝術家共通的憂鬱氣質吧?

開頭有近乎五分鐘的一鏡到底,那黑暗與微光不斷相織交錯的類蒙太奇混亂影像、嘈雜的人聲與汽笛聲、漸漸鋪陳的音樂,在主角終於站上了甲板,猛然鋪天蓋地而現的明朗日景中,同時有著磅礡的「釋然」配樂與明示了這些移民距離只剩步下船的樓梯距離。

導演的鏡頭語言有諸多可玩味之處,除了開頭的這個手法,亦常常使用演員的走位和運鏡來強調主體客體或暗示各種潛在訊息。

比如主角與表哥和表嫂快完成一件大型的委託案,三人從左側步向右側,主角在最後面,鏡頭中陸續走過表哥、表嫂、最後是主角,而這時,鏡頭剛好停在主角臉的近景,他望著遠方、充滿期待,這一段運鏡明示了參與案子的兩人與強調了主導整個設計案的主角。

類似這樣的運鏡和走位於片中出現不少次,每每充滿質感、暗示與趣味。

「美國夢」從很久以前就一直存在於世上,當然它也具足夠吸引力,在近年中國崛起之前,美國就一直是世界的老大哥。

但對於追夢,有幾人能夠捱過未知的恐懼、辛楚絕痛的過程或各種強力的阻撓?

而主角除了極高天賦美感與嚴苛的自我要求外,他較常人脆弱許多的靈魂在一次次不斷寄情與躲避入毒品的世界中時,清楚呈現了藝術家與眾不同的軟弱異常特質和宿命般的易碎。

他一次次地重拾毒品,在當下讓觀者厭惡與同情,也讓這段追夢過程充滿精彩、苦楚與妙味。

筆者私心整理片中的幾個重點,分別是1、情感驅使行動 2、蝴蝶效應 3、留白

1、情感驅使行動

如「性格決定命運」此箴言一般,行動常發於情感,此片亦然。

幾乎所有角色的行動都是由情感出發…主角秉持對創作的熱情、對妻子與外甥女的愛面對挑戰;富人之子欲讓父親開心而邀請主角與表哥設計書房;主角的黑人摯友保持平凡人的低調與對友情親情的堅持與呵護;主角的表嫂與其不顯的情感和難明的原因誣陷了主角……而這些角色發於情感的行動,亦促成了下點所述的「蝴蝶效應」。

2、蝴蝶效應

這其實不算什麼重點,因為所有與真實世界,都是由一連串的蝴蝶效應形成,每個過去影響著下一秒,但還是想提一下。

主角來到表哥的家具行工作,設計了不少前衛的家具,以及參與主導了富人范布倫˙哈里遜之子的書房邀約設計案,卻因富人的暴怒和表嫂的誣陷,離開這個充滿發展機會的地方而屈身於底層的公共住家(此時他開始沉淪於毒品)。

但也因為如此,為他帶來了第二次大展身手的機會,雖然那源頭是富人盲從於記者報導其書房的膚淺和虛榮,卻將他從泥沼之中拉上了地面。

一點一滴的蝴蝶效應主導著往後的發展。

3、留白

想特別提一點,「留白」一直以來、從古至今就是一個非常有味的手段和技法,不論是在藝術、文學或其他任何創作,我對於留白亦一直有個特殊的迷戀,而在此片中,導演設計了三個留白,讓整部作品更添遙思和懸念。

其一是富人范布倫˙哈里遜對於主角妻子的性愛暗示與挑逗,在正常觀察下,那只是富人的一個友善舉動,但細細地品味他每一句對主角之妻的話語,卻微微地感受到一股極欲入侵的輕佻,但非常不明顯,這是第一個留白。

其二是後段富人哈里遜之子哈里對主角提及對於其外甥女的獸慾,爾後出現他接近外甥女,接著便切到外甥女與哈里一前一後出現在鏡頭前,沒有人能確知兩人是否有了魚水之歡,為第二個留白。

其三是接近結尾時主角之妻闖入富人家中一堆高端人士的晚餐,並當場控訴了富人強姦主角之事,而富人范布倫˙哈里遜也在這個極為羞辱、難堪的夜晚從此消失在世上,沒有人找得到他、也無法得知其下落,為第三個留白。

前段描寫主角與表嫂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感亦是一項奇怪但又無法逆轉的深刻情感;兄弟、表兄弟、摯友之間,總是會對對方的伴侶有種特殊的隱隱迷戀,這不卑劣(除非真的有所行動),只是非常奇怪且難解地存於世上。

而主角的藝術家吸引力、內藏憂鬱和天生的怪異特質,自然很容易吸引丈夫是個徹底商人的表嫂。

在中後段主角之妻與其外甥女終於來到美國,三人重逢,但妻子卻因為長期挨餓而骨質疏鬆,只能坐在輪椅上。

「因挨餓而生病」此點,亦輕描淡寫般提及戰爭極具重量的恐怖和無奈。

重逢後的第一次同房,妻子用手觸摸主角性器、欲挑起其性慾,他落了淚。

在這時主角有了第二次機會大展鴻圖,但自己深愛的妻子卻只能坐在輪椅上,他內心勢必非常痛苦;而妻子極欲重尋主角熱情與愛戀的急躁狀態竟讓人有些微的厭惡,但一直到了結尾,我們才明白一點…

《粗獷派建築師》。圖/環球影業

這世上最難得的之一,便是糟糠之妻。她或許已不比當年的甜美和絕麗,但永遠全心為丈夫設身處地著想和不斷用各種方法幫助他往上前進的柔軟堅強之心,卻是在繁華落幕後的夜裡,會悄悄地浮上心頭的熱血和重擊。

也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之一。同時也昭然若示了一點…真正苦過的人,才深明「向上」的重要性。

而身為努力生存的平民主角與妻子與富人范布倫˙哈里遜對比,正巧是襯托這個反派的齷齪與卑鄙的最佳呈出。

其中耐人尋味的一點是,片子中段范布倫˙哈里遜在一閃而逝的一個鏡頭曾說自己也從事過創作,那麼,接近結尾那個引人注目爆點的強姦主角,是否除了代表他欲以高姿態凌虐主角、證實自己的統治地位,亦是一個他深藏心中、深深忌妒主角才華的卑劣惡行?

而他在宴會上羞辱主角的橋段,或許也可稍微證實我這點觀察。

人在邁向夢想的路上,從來都不是輕鬆的。片中的每個角色都讓人驚嘆於其演技,包括黑人摯友從頭到尾保持謙遜、血性又不卑不亢的普世大眾氣質;主角之妻用盡全身力量幫助主角的滾熱人妻天職;甚至連幾乎沒有台詞的外甥女都藉由眼神和細微的表演呈現一個天真木訥的女性。

而主角的招牌八字眉和精準收放自如的演技亦透露出這個自我堅持、懷才而內裡脆弱的建築師天生藝術宿命中的火熱追尋及憂鬱自歛氣質。

於此必須致敬兩位片中的最大反派---范布倫˙哈里遜和其子哈里,分別是資深演員蓋皮爾斯和喬歐文。

蓋皮爾斯完美詮釋這個惹人厭同時又極具魅力的無情老年富人范布倫,雖然覆以惡之外衣、卻以其精湛深入角色的自然高姿態讓人極端著迷;而飾演其年輕之子哈里的喬歐文,完全洗去《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正義純然的熱血年輕漢子之 姿,以其精準咬字、深層的音線和一股隱隱的輕佻滲出居於高位、冷酷以及倨傲的冷質。

這是一個奇才建築師在建築中投射情感、在混世裡追尋立根之地與超越自己的過程,以及建築本質上那惠於人民、同時融合藝術與設計與透著冷酷精準的設計本我,卻包覆了人類情感所致之各種行動要素的血肉,誠然豐富至極。

富人范布倫大張旗鼓地發起的建築計畫雖隱含著其好大喜功之虛榮,卻也能讓主角大展身手、並將其出身的包浩斯精神在美國生根---亦在世上留了個有重量的足跡。

過程中不斷遭遇的困難讓這場浩大巨型的創作充滿荊棘,也同時揭露一點…「合作」的風險與難度。

兩個同領域與各具能力(美感與設計經驗)的人,通常很難克服合作過程中的齟齬和衝突,像諸葛亮和周瑜、歐尼爾和科比、片中主角與另一位建築師等。

雙導演在世上鳳毛麟角之例,便可見一斑。

而在片中出現的諸多建築和主角所設計能讓陽光透過屋頂在地面上照射出一個十字架的建築,讓我開始思考…沒有一個建築是沒有目的性的,從原始人的山洞、蒙古包、高梯度屋頂,到現代建築,只是目的性從必需變成一個同時解決問題又具思想性、引人遙想感受的媒介。

包浩斯是一場現代早期盛大的設計活動,影響深遠。

而這傳奇學校以及各個風雲輩出的大師,如高第、柯比意、萊特、安藤忠雄、貝聿銘等,再加上片中持續出現設計草圖的近景,總深深地打動與刺激著每位設計師的專業魂和夢想。

筆者早期亦研讀於平面設計,從事過一陣子的soho,對於「設計」總是有股深埋心中的熱情,但若要提及台灣環境對於「美工」的不友善,可能太過鄉愿,但事實上是,有個已失聯的朋友移居美國,是個半路出家的設計師,卻也可以在累積人脈之後撐起一整個家庭的重擔。

那麼台灣的設計師呢?

藉口跟埋怨總是虛無,但環境的確嚴苛,是個眾人的困境。或許該放大來看,任何領域都有無限的空間、但也是一場苦行的修練。

這塊土地上仍有著孜孜矻矻漸漸累積能力、人脈、作品、不斷突破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平面設計師等,在那些耀目奇炫的作品不斷問世之時,他們也在努力朝為台灣帶來美感之夢想前進。

總之,「設計」那運用美感、經驗、邏輯與動腦的每個苦樂創作過程、以及完成後有如自己孩子的作品滿足感,的確是吸引所有設計師義無反顧投入其中的火爆熱點。而我們,也會在時代的潮流裡繼續實踐自己的任何

本文為【文生創作】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粗獷派建築師》。圖/環球影業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建築 電影 影評 美國 藝術家 憂鬱 影帝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不跟天才擠窄門,躺平反而走進理想人生?

《刺心切骨》影評:曖昧陰沉形式刻意,人間凶器不是劍,是曹佑寧

90歲母親釋懷了 一聲「寶寶」化解我們20年心結

《罪人》影評:音樂能喚鬼魂,用藍調召喚歷史傷痕太屌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