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母親節 癌症媽媽:我沒有機會罵你了

或許這是我最後一次陪孩子們一起過母親節了,真希望有機會跟他們一起度過。(圖/shutterstock)
或許這是我最後一次陪孩子們一起過母親節了,真希望有機會跟他們一起度過。(圖/shutterstock)


文/

母親對於子女而言,具有很重要的角色意義。從孩子呱呱落地後,母親便一肩扛起呵護與照料的責任。除了噓寒問暖,就學後陪伴並盯著學習過程,所謂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從孩子落地後,母親的一顆心便時時掛在孩子身上。即便已罹患重病,隨時都可能離開人世,那顆心依舊掛在孩子身上擔憂不已。

那日主治和我一起把小任姐這些年的治療過程整理成一份表格,因為家屬希望申請一份從初診斷到最後離世的診斷文件。時間過得很快,距離小任姐離開人世已達三個月之久,看著電腦裡的文字紀錄,腦海中又回到與小任姐初次見面的時刻。

雖然已是十年前的事情,但與她說話時的情景與經過卻歷歷在目,恍如昨日般清晰。印象裡最深刻的便是小任姐於治療期間,仍不時電話遙控並擔心小兒子的情況。起床上學了沒有?吃飯沒有?下課去補習了嗎?怎麼還沒有回家,人又跑哪裡去了?她身上掛著點滴管,手上的電話沒有停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正值青春期的小兒子。

牽著你的小手,教你走路。聽著你牙牙學語,教你說話。看著孩子逐日健康成長,便是母親最大的安慰與驕傲。(圖/pexels)

曾經某次住院期間,小任姐正在打化學藥物,電話響起後是小兒子的國中導師打來,說孩子吃過午飯後便不見蹤影。小任姐又急又氣,打了許多通電話想連絡有空的家人幫忙找孩子。偏偏先生正在南部出差,而大兒子正在成功嶺受訓,遠水救不了近火,小任姐只得央求主治醫師讓她先請假外出好處理家事。見她為小兒子憂慮的模樣讓人極為不忍,主治醫師交代她注意事項後准假,等為她先移除點滴管,她換好衣服後,我叮囑她注意交通人身安全別太心急,如果找到孩子也別急著責怪打罵。

望著小任姐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感慨與傷懷,孩子哪裡懂得慈母心?即便母親拖著病軀住院做化學治療,她在意且擔憂的不是即將鋪天蓋地而來的副作用,而是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小兒子;究竟要到何時孩子才會懂得母親對他的疼愛之心呢?雖然身為局外人,但我內心替這對母子的相處情況著急。尤其治療過程變數極多,原本以為握有充沛時間,卻有可能在下一刻便病情急轉直下,邁入人生最後一哩路。

正當我還思索著該如何幫助他們解開彼此心結,意外卻驟然降臨。這次小任姐因為腹腔內充滿復發腫瘤,導致腸胃道阻塞合併癌症惡病質而住院。一天天消磨下來原本就不胖的小任姐,逐漸變得皮包骨。而小任姐的先生陪侍在側,看著妻子日益消瘦卻無計可施,先生的臉上滿是愁苦。主治醫師試著調整營養策略,而我明白小任姐早已填妥放棄急救意願書,此刻讓安寧共照團隊介入,來了解這家人是否還有其他需要幫忙的地方。

小任姐看著我與護理師有點無奈地說道:「這麼快,居然要輪到我了。」嬴弱的手緊握住護理師,「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小兒子。」一旁的我清楚明白,還沒滿十八歲的小兒子,正值叛逆時期,以往也經歷過幾次的脫序行為。逃家、翹課等等,沒讓小任姐省心過。我暗自嘆息著,小任姐即將離去,而心中依舊放不下小兒子。

我問小任姐還有沒有想完成的心願或是想做的事情?只見小任姐思索一番後說道:「我能活過母親節嗎?」那時才四月中,我也沒有把握是否能幫小任姐撐過母親節。同時卻也好奇,母親節對她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小任姐感慨地說:「或許這是我最後一次陪孩子們一起過母親節了,真希望有機會跟他們一起度過。」

小任姐眼眶微紅地說道:「以後我的孩子們,就沒有媽媽了。」此句話惹得我與護理師感到心酸且眼睛微熱,我們能同感失去母親的傷痛,而母親放不下孩子的傷懷更是溢於言表。工作幾年下來,最令人傷感的便是眼見病人因病離世,留下年幼孩兒,無法陪伴孩子成長的痛,難以言語形容。

父母都想和孩子談天說地沒有隔閡,但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母親卻總是傷透腦筋又心力交瘁。(圖/pexels)

如果能讓小任姐和家人多聚會,藉此讓她把想說的話趕緊說出來;我告訴小任姐的先生,可以請兒子們常常來探望母親,希望藉此讓她沒有任何遺憾。

那天小任姐的小兒子出現在病床邊,他靜默地看著母親沒有說話一旁,大兒子則是緊緊握住小任姐的手,說著一些最近家裡發生的事情。突然小任姐望向小兒子淡淡的說:「弟弟,媽媽可能要走了,你以後要聽爸爸跟哥哥的話,不要讓爸爸傷腦筋。」

小兒子走到病床望著母親突然哽咽說道:「媽,對不起。」只見他邊道歉邊哭著,「我…爸爸有告訴我,這段時間妳很辛苦,對不起。」

小任姐向小兒子伸出手,只見他們母子的手緊緊牽著。「以後要乖乖聽話,我沒有機會繼續罵你了。」小任姐對著小兒子交代著:「長大了要對自己負責,以後媽媽不在,要聽爸爸跟哥哥的話,不要再叛逆了。」小兒子泣不成聲,也明白這是母親對他最後的期盼與交代。小任姐臉上流下眼淚,此刻與兒子們話別,算是圓滿了最後的心願。

天底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無時無刻擔憂著孩子的一切,無論孩子多大,或者已成家立業,在她的心目中,孩子始終如同剛呱呱墜地般脆弱幼小。正因為如此放不下,母親的心始終懸在孩子身上。如今已經九月份,小任姐已經離開我們三個月了,那份無法陪伴孩子繼續度過未來每個母親節的遺憾,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尖上。

你今天問候過母親了嗎?無論你身在何方,還是正在母親的身邊,一句簡單問候勝過任何金銀珠寶。外地的你撥個電話,問候媽媽是否安好,並告訴她你很好。守在母親身邊的你,記得看看她的身體是否康健,因為健康便是無價的財富。

那緹於醫院護理照護工作多年,陪伴許多病患走過人生低潮幽谷並重新面對人生,同時看盡人生百態與生命中的圓滿與缺憾;透過與大眾分享這些內容,希望藉由這些動人的故事,引發大眾迴響並反思人生的真諦。

●專欄「天使巡房」,每月與你有約:那緹,來自北臺灣,素日在醫院裡打滾,看盡人生百態,於巨塔中陪伴病患走過人生低潮憂谷重新面對嶄新人生。更多暖心互動內容,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癌症 安寧照護 護理師 醫師 天使巡房 那緹 創,專欄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人生最後一段路 但求好走而已

《春畫先生》影評:性別權力的反轉與較量

《哥吉拉-1.0》影評:劇本貧乏,日本神獸心虛的怒吼

兒子參加會考 彷彿我在應試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