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再婚與新弟妹的衝擊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陰影

面對父母再婚生育新弟妹,孩子會有種被遺棄的痛苦,只想爬離眼不見為淨。(圖/莫一凡 提供,使用Midjourney
面對父母再婚生育新弟妹,孩子會有種被遺棄的痛苦,只想爬離眼不見為淨。(圖/莫一凡 提供,使用Midjourney

心與事】


文/毓航

父母離婚對學齡孩子的衝擊是一波波接連不斷的,從被迫跟父母一方分開居住開始,他們可能經歷轉學、被隔代教養、思念見不到的父母手足、周末移地換人照顧等難受的情境。但培培說:「我痛苦的最高點是爸爸娶了新媽媽,然後生了弟弟。」

「那時候,他們買再多的玩具給我都沒有用,我就覺得我是多餘的。」16歲的培培已經加入幫派,「媽媽要我認真讀書,不要管大人的事,但是我一點都唸不下去,我一度想把爸爸殺死。」他說:「後來進入宮廟組織,裡面很多跟我一樣的人,我有了同伴,才比較不在乎了。」

原生家庭對兒童心理的影響極大,許多偏差的社會行為追根都可溯源到父母離異,尤其的父母如何處理關係,絕對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社會化的過程。

我離婚時三個孩子歸父親撫養,各自在幼稚園、國小及青少年階段,年齡愈大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調適爸爸再婚又生了新弟妹的事實;但最小的孩子從懵懂到排拒,求學階段顛簸坎坷,心理的創傷像黑洞永遠都填不滿,幾乎就是個問題兒童。慶幸的是,我跟他的繼母保持良好溝通管道,一起面對處理。尤其,在她懷孕時,協商讓孩子回來跟我住,這是讓他從高處墜落被接住的關鍵。

我記得接他回家住時,他覺得被爸爸和新媽媽遺棄了,習慣縮在床的一角,也無心唸書。他不是想自暴自棄,而是無能為力,記得他問我:「媽媽,我成績不好,妳會不會像爸爸一樣討厭我?」

受傷的孩子躲在自己的黑洞裡,需要有人帶領他們走出來。(圖/fox.Chang 提供,使用Midjourney)

誠懇溝通、持續關懷、穩定教養

如果你是那個要再婚添新生兒的父母,請對孩子維持一貫的教養方式,不要忽視不耐煩,但也不要存彌補心態。最好的模式是讓孩子能夠對你說真話,把疑問、焦慮和不滿都能面對面溝通出來。在他們吐露心聲時,千萬不要扼殺他們的意見,能把對大人的怒氣發洩出來,他們才能正視自己的未來。

允許孩子有個避風港

不要苛責孩子,在不是溺愛的前提下,讓他擁有一些喜歡的物品或活動,這也是一種療癒和抒發。讓孩子擁有一些自由的空間和時間,他會像小樹一樣發芽茁壯。那時我的孩子面對升學壓力,卻喜歡打電動,畫畫,我在旁邊焦急得不得了,但知道那是他的發洩管道,他的心理狀態和品德比起升學成績更重要。後來他選擇3D動畫的相關科系,生命真的找到出口。

注意同儕、建立親師防護網

父母離異的孩子往往不擅於情緒管理,在學校常得面對人際關係及霸凌問題。大人必須與老師保持聯繫,注意同儕關係,適時出手保護。熱誠溫暖的老師往往是孩子的救星。記得有次我到校跟孩子的新班導溝通他的家庭狀況,希望老師多包容多關懷時,那位年輕的女老師把孩子叫過來:「他字寫得很漂亮,很認真喔,我好喜歡他。」孩子躲在老師背後,以為老師要說他壞話,聽到老師這樣誇獎他,苦著的一張臉瞬間放鬆融化,而習慣聽老師抱怨或敷衍的我,眼淚都快要滴下來。

有狀況的孩子,分外需要老師的關懷帶領;祖父母或叔伯姨舅也是防護網的一環,適時帶開跟父母產生衝突的孩子,給予關懷,讓他們有機會可以療養恢復。

孩子在青春期後注意力會回到自己和同儕身上,對父母離異或是有新弟妹的情況將不再那麼注意,熬過國高中時期,一切都會豁然開朗。

我那令人擔心的孩子現在已經24歲,挺拔獨立,不復過去那副小可憐畏畏縮縮的模樣,突破不敢主動交朋友的罩門,會規畫人生進度;跟父親的關係改善,爸爸住院開刀,他會自告奮勇去醫院陪病。

最近他想起以前,很感慨的跟我說:「媽媽,我有時會後悔小時候不認真唸書,我其實可以讀得很好。我現在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

他熬過來了,我不禁想起培培,深切體認有能力的話,我們都應該適時接住受傷的孩子,讓他們都能度過茫然無助不由自主的日子,找到生命的契機。

●專欄「離婚心與事」:毓航,讀創故事駐站原創作家,著有《說時依舊》、《白晝之月》,離婚單親中年女子。與你分享離婚後的心境,以及你可能未曾想過的新世界。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離婚 再婚 親子 分手 夫妻 創,專欄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法外情》影評:通俗煽情的狗血劇 親情糾葛渲染力十足

《愛情城事》影評:港台星光熠熠 描繪十段情愛百態

90%的上班族,都能從不喜歡的職場裡「立刻退休」?

結婚在即發現卵巢腫瘤 我們的愛情還能堅持下去嗎?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