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巷弄──迴繞在台南市美術館二館

台南市立美術館二館(左)標誌性的碎形屋頂帶來的細緻光影,以及(右)挑高大廳和五角形的電梯塔。(圖/陳顥仁)
台南市立美術館二館(左)標誌性的碎形屋頂帶來的細緻光影,以及(右)挑高大廳和五角形的電梯塔。(圖/陳顥仁)

我們被時間說服然後變老

平台上的樹正在長高

──〈關於三角形〉,,2020

文/陳顥仁

繼上一篇(延伸閱讀:幸運──太陽照進臺北市立美術館的中庭)提到美術館的競圖案,不得不想到二館。相對於北美館的白管子,南美館的白盒子型態就來得更顯性,在都市尺度上即清晰可見,並且替盒子們撐了一支五角形的鏤空大傘,上面有無數細細碎碎的三角形。

在風風火火的殭屍展覽過後,我甚至已經無法清楚浮現台灣人對於南美館的想像。那是一棟台灣當代藝術的前衛堡壘嗎?還是台南在地文化的遊逛空間?我想起我在落成之後第一次踏進南美館,不如說,才剛踏進台南的領地,就已經被熱得一蹋糊塗,趕到美術館的正門口,匆匆拍下幾張照片就逃進有空調的大廳。所幸那還不是一個人滿為患的時刻。

美術館創造的平台成為都市的「巧合空間」。(圖/Unsplash)

當代美術館作為一個大型公共空間的指標,本身肩負的都市意義,往往大過於其所承載的展示、典藏等原始機能目標。尤其當重新回顧競圖時不同建築師的提案,更能感覺到其中趣味。相對於由坂茂、石昭永建築師首獎得標的提案,第二名則是由平田晃久、張瑪龍建築師聯合提出的提案,以「丘」和「谷」兩種清晰的建築形態,在基地上組合出高低錯落的建築空間,和地形、樹木與在地紋理結合在一起,重新連結回台南這座城市的街廓之中。而現在建造完成的提案,則是以碎形大屋頂為號召,以永續設計的角度切入,結合垂直堆疊的美術館、都市公園,並創造出大量的無管制平台區域,以坂茂的說法,這些地方都是「巧合空間」。

當所有的提案都將台南在地的建築型態轉化成為設計概念,霎時間好像就因為太過普遍而變得平凡無奇了。但究竟巷弄是怎麼一回事?每次到了台南,總要在不同的巷子裡面打轉,甚至因為太多人同時打轉,巷弄都快要擠成夜市,也不怪乎台南人視觀光客為寇讎,彷彿眼裡看到的是四年才會出現一次的一日足球迷。於是連這些觀光客似乎都有了級別差異,哪些是真正懂得走訪巷仔內趣味的識貨人,在哪幾條街上出現的只能算得上一知半解,最後被掃把掃成一堆的,大概就可以說是連「越位」都不懂,快快樂樂的外行人了。

屋頂的碎形構造特寫。(圖/Unsplash)

我想我永遠是那一堆快快樂樂的外行人,滑著一個台南朋友提供的飲食清單,從這間咖啡廳喝到那家咖啡廳,從台式小點吃到日式居酒屋。其實所有日常的感受都是建築的感受,在生活過程中切身的情緒反應,只要能被空間解決的,就算是建築的課題。對我來說,巷弄裡的快樂帶著一點遺憾、一點懷念,一種異化的尋常感,一邊想像著舊有日常的美好,一邊抗拒著日常生活複雜、不舒服的真實性。

那南美館二館裡面這些狹長、高聳的量體縫隙,對我來說還算是一種巷弄經驗嗎?我一直記得每當我搭乘客運抵達台南,背著包包,下了車迎接我的就是一堵長長的磚牆,還有上面紫色、白色的九重葛。還有那種無可取代,陽光曬在磚頭上的炙熱,彷彿還透著淡淡的味道,日子久了我也開始能感覺到不同城市確實也飄著不同的空氣,而台南的嗅覺也不斷悄悄地在替換更新。

轉眼一年分的專欄也來到了最後一篇,很高興我的空間記憶也能成為一種陪伴,因為我曾經在這些台灣的磚塊裡面看見過光影,但這些美妙其實都是來自於生活於其間,如你和我一樣困惑、迷惘卻無比真實的人。

大廳可愛的平面圖示意牌。(圖/陳顥仁)

台南市美術館二館開闊的幾何入口。(圖/Unsplash)

跟著【光與磚頭】散步看建築:

●2022專欄「光與磚頭」:陳顥仁,詩集《愛人蒸他的睡眠》作者,也是建築美學發掘者。從日常的店舖、到修復改建的古蹟,陪伴你細讀建築,體會空間詩意,漫談那些帶有生活況味的台灣特色建築及其迷人風采。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光與磚頭 陳顥仁 台南市美術館 建築 創,專欄 琅琅專欄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希望我20幾歲就懂的8件事!正在迷惘的你可以參考

雙親因癌症相繼過世,獨生子女該如何面對將來?

《無言的山丘 》影評:文英阿姨演技辛辣,邊哭邊吃飯的情感張力十足

《變形金剛:源起》影評:成功讓你變回抱著玩具的小男孩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