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透明時間──穿越台中國家歌劇院的曲牆洞穴

(左)傍晚透光的歌劇院與戶外水池廣場。
(右)曲牆空間與管線、設備、窗戶五金的複雜混合。(組圖/Unsplash)
(左)傍晚透光的歌劇院與戶外水池廣場。
(右)曲牆空間與管線、設備、窗戶五金的複雜混合。(組圖/Unsplash)

我見過你的毛孔

像熱陶瓷

城市正龜裂

城市的藍色周而復始

──〈神在黑色的房間〉,,2020

文/陳顥仁

我最近一次踏入,是為了看瑞克.米勒的《爆發年代X》。在約莫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看一個演員獨自在舞台上穿越二十五年的時光,所有指標性的人物來了又走,儘管他們多是我不認識的,但有時候看戲有去的地方,在於可以穿透故事,而直接感覺到裡面的躁動。

回想起來,我第一次進入歌劇院很有可能是看2017年人力飛行劇團的幾米《地下鐵》,當時的同學買了一張票臨時去不了,我接下了她的票,開始了我後來反覆回到劇場看戲的日子。更後來是2019年雲門2的《毛月亮》,演出下午兩點半開始,當天早上的我還在系的大評圖室評圖,剛好我抽到早上的棒次,下午就既緊張又期待地翹課了,同學們沒搞懂、當然我也沒搞懂,我的人生裡這些零星出現、點狀的小叛逆。宿命似地一路騎車往西屯,看了一齣我到現在也很難忘的舞蹈作品。

歌劇院真正落成啟用,是2016年的事了。自2005年伊東豊雄贏得競圖起算,也是十年有餘,在不知道會不會真的蓋好的情緒裡,我進到了東海建築系,間接地從在工地的學長姐身上,得知這座仿生山洞的最新消息。懵懵懂懂,對於一個沒有實務經驗的建築系學生來說,難蓋跟很難蓋彷彿只是一個字的差別,至於營造廠是否會因此倒閉也彷若都市傳說。我們待在一個現代主義的白盒子裡,晝伏夜伏,踏出系館大門幾乎恍如隔世。

歌劇院中驚人的懸挑空間與旋轉樓梯。(圖/Unsplash)

由上而下俯瞰歌劇院的空間趣味。(圖/Unsplash)

關於曲牆的工法、用鐵絲網灌漿等等,知道的時候都是後事了,看著結構塔跟吊車的施工照片,甚至都不曉得在距離我們幾公里的地方,發生過這麼一件動人心魄的事。後來我仍不時光臨,即使是為了去附近的新光三越,我也還是會特別走進去晃一圈,我承認我對這件事著迷,對於彎曲的牆、對於牆後面的行為,額頭上就貼著不可救藥的標籤。後來才知道文青的罩門在於悖離真實。我有本事愛上一層皮,但不一定有本事愛上核心的骨頭,甚至是包圍著核心的一切,複雜的真實。

常聽人抱怨起不同劇院的椅子很難坐,甚至是劇院後台的動線不佳,讓前頭的觀眾坐得不安穩,後頭的演出為了上下場左支右絀。這都是真實。也常聽見不同建築媒體中,對於獨特空間造型、都市設計意象,甚至不同劇場之間的串流和活動可能大加讚美,一棟新的表藝場館落成,就是又一次建築里程碑的突破。這也是真實。所有的真實並行不悖,衝突兼容並蓄,混合在一起之後爆炸四散,成為鋪設在彎曲牆面上不同的消防管線、逃生指示。如此刺眼的安全。

(左)歌劇院牆上彷彿與城市連動,溝通內外的呼吸孔。
(右)自都市的視角看見歌劇院一隅。(組圖/Unsplash)

不過文青沒有不好,嚴格來說這也不算預防針,因為真實裡也包含著毫不真實,那些逸散在空氣中的泡泡,將永遠飄在這座城市上頭,把整座地基往上拉升。而在最上端的氣泡、和最底層的筏基之間,周而復始、不斷對流循環,一整座城市的透明時間。

跟著【光與磚頭】散步看建築:

●2022新專欄登場:陳顥仁,詩集《愛人蒸他的睡眠》作者,也是建築美學發掘者。從日常的店舖、到修復改建的古蹟,陪伴你細讀建築,體會空間詩意,漫談那些帶有生活況味的台灣特色建築及其迷人風采,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光與磚頭 台中國家歌劇院 陳顥仁 音樂劇 建築 創,專欄 琅琅專欄 藝術 文青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變形金剛:源起》影評:成功讓你變回抱著玩具的小男孩

《雪水消融的季節》影評:導演羅苡珊的私密紀錄,療傷與放下

《邪惡勿語》影評:展現何謂「不要問,你會怕」的極端值

馬斯克的「慣老闆」心態 暴露「公司精神變態者」的特徵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