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與相遇──國定古蹟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與它的真實

國定古蹟路思義教堂預計2022年11月首度封館進行大修繕,工期為期1年。記者林佩均/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國定古蹟路思義教堂預計2022年11月首度封館進行大修繕,工期為期1年。記者林佩均/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在黃色的丘陵上,匍匐的

一隻穿山甲

仍舊用牠的頭和尾連結著地底的

──〈穿山甲〉,,2021

文/陳顥仁

今年三月的時候剛剛舉辦了一個「打開路思義」的活動,趁著六十週年的整修,教堂的裡外大規模的架設起假設工程,而且鷹架不能碰到,在動人的雙曲面上,再次展現了一次現代主義的魔法,報名活動也老早就額滿收單。於是前後看著社群平台上大家戴著工地帽,在那麼接近天幕的教堂頂端,看著圓弧形的邊窗、精巧的線天,還有金黃色的乳丁琉璃瓦,在時間的遷徙裡褪成深淺不一的顏色。

讓我想起我也曾經上去過一次,因為教堂挑高的空間,冷空氣都下降聚集在座位區,但隨著鷹架的高度上升,慢慢感覺到熱空氣貼在自己的皮膚上,在距離天窗一隻手的距離處,陽光燦爛,汗水沿著帽帶汨汨滴落。從上頭往下看,聖壇在鷹架的遮蔽下顯得零碎而小,雙腳一陣痠軟,只能一刻短暫冒充神的視角。聽說在早上約莫十點左右,陽光會交叉以一個十字打在聖壇的正上方,我沒有真的目睹過,就像生命中那些只能耳聞的神秘時刻,我們終將用一生的時間傳頌它。

路思義教堂內部鬆餅狀的格子樑系統。(圖/陳顥仁 提供)

這次「打開路思義」的活動裡,同時有一個展覽在教堂一側的舊音美系館舉辦。同在那一片陽光過剩的大草坪上,但常年舊音美系館都被藍綠色的鐵皮圍籬包裹,時間在裡面反覆被消化、溶蝕而後重建。它同時也是我當時畢業設計的基地。在我短暫的大學時光裡,意外地闖入幾次,看著那些斑駁的牆和油漆,我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熟悉感。或者像是一個失落的夢。從裡頭看見路思義的頭頂,還有被牆框出的天空,有幾次我到的時候剛下過雨,如今牆上掛著輸出的大圖,還擺著一個路思義的模型,彷彿這幾十年來的變遷,在隔天早上就會被太陽曬乾,只留下一圈水漬的範圍。

也許不多人知道,路思義教堂和舊音美系館都出自陳其寬建築師之手,在路思義教堂的身世成謎之後,舊音美系館倒是完整保存了陳其寬的基因。以倒傘狀的結構出發,最後發展出教堂的雙曲面板牆,在台灣現代主義建築的脈絡裡,的校園裡其實意外地花團錦簇,在一時一刻成就了山坡上的異國。從校園整體規劃,到第一期、第二期的校舍,甚至到更後來舊音美系館、舊建築系館,以及路思義教堂,以一個彷彿修道院的距離,眺望著山下的都市中心。但隨著都市不斷擴張,東海大學也成了都市與非都市土地的邊界,修道院成了夜市,夾娃娃機店一度淹沒再退卻,工業區的廢氣在春天填充滿相思樹林的頂端。

我後來總是帶著一種奇妙的情懷,看著被當成標誌的路思義教堂,出現在各式各樣的文宣上。建築有時候跳脫出它自己,成為城市的指標。路思義教堂的容納人數大概兩百席,當時的東海大學師生大概四百人左右,樹還沒長大的文理大道上,學院裡是稀稀落落的知識人。如今東海大學已經容納超過一萬五千人,長度橫跨三個BRT站。從以前的中港路上經過大門,我也老覺得我是錯過了,但在那些終其一生的聽聞裡,我很高興我們曾經在這裡、以這種方式相遇。

畢業設計時基地模型上的路思義教堂與舊音美系館。(圖/陳顥仁 提供)

自舊音美系館看見路思義教堂的頂端。(圖/陳顥仁 提供)

跟著【光與磚頭】散步看建築:

●2022新專欄登場:陳顥仁,詩集《愛人蒸他的睡眠》作者,也是建築美學發掘者。從日常的店舖、到修復改建的古蹟,陪伴你細讀建築,體會空間詩意,漫談那些帶有生活況味的台灣特色建築及其迷人風采,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建築 東海大學 台中 教堂 創,專欄 琅琅專欄 陳顥仁 光與磚頭 國定古蹟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一個時代的瓊瑤記憶 牽動兩岸的青春情懷

《魔法壞女巫》影評:昂貴華麗過度堆砌,音樂劇改編難題?

《破·地獄》影評:香港近年最感人的電影之選

《影后》影評:退下光鮮亮麗的舞台,她們只是努力奮鬥的一般人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