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貴的青菜!回顧那些年的兩岸物價差異

傳統市場示意圖。記者吳淑玲(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傳統市場示意圖。記者吳淑玲(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飛越千里看台灣】


文/石晨曦

吃是人生頭等大事。對於吃我頗有講究,並不是要吃什麼山珍海味、極品料理,講究的是吃得新鮮、健康,為了避免把高油、高鹽、高糖和各式科技凝鍊的調味品吃下肚,就得親手料理飲食。為了吃,每到一個新的城市居住,我第一個想要去的地方就是市場。

民國八十八年的夏天,我在三重迎來了第一個清晨,先生告訴我附近有一個,於是我把孩子放進娃娃車,推著去逛市場。我腦海裡想像的市場是在一個大大的棚子裡,裡面的攤販都由市場管理處統一管理,賣的都是吃食,依商品種類的不同,劃分出很多的區塊,有蔬菜、海鮮、豬、雞、牛、羊、各式熟食等,我在廈門居住時見過的市場大抵如是,可當我走進三重的龍門市場時,既定的印象注入了全新的元素,對於市場只賣吃食這件事也完全改觀。

龍門市場位於公園街上。是街道也是市場,它以藍天為棚,以陽光為燈,攤販分散於街道兩邊,中間供行人通行,摩托車與行人交織,看似混亂,可其中蘊含著當地人早已習慣的潛規則,人與摩托車在擁擠的市場中來來回回也不會發生擦撞。市場裡各式攤販混雜在一起。沒有依種類劃分出區域,菜攤的隔壁可能是賣魚貨海鮮的,肉攤的隔壁可能是賣衣服或五金鍋具的,這也立刻讓我意識到「傳統」二字的意義。它與有規劃的公有市場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實則是一條街道,兩旁的店面都歸私人所有,店主想要租給何種攤販是他的自由,正是這樣的自由造就了傳統市場活潑多元的樣貌。

市場裡攤商們的吆喝方式花招百出。其中一幕讓我記憶猶新,有一攤賣內衣的老闆是男生,他把女性的內衣褲穿在自己的衣服外面,站在他搭好的攤位上扭腰擺臀大聲吆喝:「一件一百,六件五百。」他的表演秀果然奏效,攤位很快就被一群婆媽圍住,生意特別火紅。

初次逛這樣的市場,覺得特別有趣,從頭逛到尾看個遍,才驚覺自己還沒買菜。剛來台灣有個沒刻意就自然發生的習慣,就是把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換算成人民幣,當時一元人民幣折合台幣三點三元。那些工業產品的價格看起來差距不遠,可菜價在我眼裡卻成了天文數字。豬肉一斤八十,折合人民幣二十四元。最便宜的青菜一斤都要三十,折合人民幣九元。而當時在我家鄉一斤豬肉才三塊錢,一斤青菜五毛錢就可買到。我無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勉強只買了一把空心菜回家。那天晚餐桌上只有一盤空心菜配白飯。當時的我從未出國過,不知道國外的消費如何,我笑稱那是世上最貴的青菜,因為它是我有生以來買過的最貴的青菜。

菜市場示意圖。記者陳炳坤(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先生說慢慢你就會習慣,果然我很快就習慣了這樣的菜價,因為無論多貴,我都必須要吃飯。我慢慢不再把新台幣換算成人民幣,活得像一個台灣人。我甚至迷上了傳統市場,蔬果魚肉、衣褲鞋襪、玩具圖書、鍋碗瓢盆,甚至一針一線在這裡都找得到,而且價錢都比商店裡的還便宜,對我這樣的小資族無疑是一大福音。很多流動攤販全台跑透透,今天在這個市場,明天又去那個市場,這種情形造成傳統市場裡每天都有不一樣的商品,逛不起百貨公司的我去傳統市場挖寶也是一種生活樂趣。

在台灣生活了很多年,也搬過很多次家,足跡踏過之處總能尋得一個傳統市場。疫情後很多人的消費習慣轉去線上,加上很多超市、賣場來搶客,傳統市場的生意較過去冷清了許多,但我相信無論競爭有多激烈,傳統市場都不會消失,它承載著很多台灣人的記憶,買菜就是要去傳統市場是很多台灣人根深蒂固的習慣。我做過多方比較,傳統市場的菜永遠是最新鮮、便宜的,在這萬物齊漲的高物價時代,它更是精打細算過日子的婆媽們的最好選擇。中午時分,攤商們急於出清收攤,那時去買菜會更便宜。

現在的我過著簡單的生活,沒有過多的購物慾望,不過每星期的休假日我都一定會去傳統市場逛逛,因為吃是人生頭等大事,而我喜歡自己煮食。

果菜市場示意圖。記者唐惠彥(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專欄「飛越千里看台灣」:石晨曦,來自、現居新北,駐站原創作家,著有《我在中國的二十年》。分享一個異鄉人來台灣從零開始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的之文化差異。每月一篇,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中國 台灣媳婦 新住民 兩岸 傳統市場 讀創故事 琅琅專欄 創,專欄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雙親因癌症相繼過世,獨生子女該如何面對將來?

《無言的山丘 》影評:文英阿姨演技辛辣,邊哭邊吃飯的情感張力十足

《變形金剛:源起》影評:成功讓你變回抱著玩具的小男孩

《雪水消融的季節》影評:導演羅苡珊的私密紀錄,療傷與放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