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愛改編】利米/致終將長大的孩子們:《花甲男孩轉大人》

盧廣仲演出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好風光提供(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盧廣仲演出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好風光提供(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專欄「原著愛改編」:利米,駐站原創作家。是個不忠貞的原著黨員,對原作有愛、對改編亦不排斥的女孩。本專欄旨在介紹由原著文本改編的影劇作品,沒有太嚴肅的分析(畢竟我除了不忠貞外,更是不怎麼專業),只有個人心得的分享,期待提供讀者閱聽新視角。每月刊出2篇,敬請期待。

文/利米

寫在前面

回顧近年來臺劇發展,2016是逆勢翻轉的一年。「」的出現,《荼靡》、《天黑請閉眼》一路到《花甲男孩轉大人》的口碑爆發,由領軍的編/導/演人才,將臺劇開拓出更大的可能。身為不忠貞的原著黨員,就讓我用植劇場的「原著改編系列」,來結束這跌宕起伏的一年吧。

正式走入口碑保證的臺劇現場

本系列第一部《花甲男孩轉大人》,改編自楊富閔的小說集《花甲男孩》,由瞿友寧與李青蓉共同執導。之所以加上「轉大人」三字,主要是想表達出動態的成長變化,讓那群外表看似成熟、心智卻過於幼稚的大男孩,隨著劇情發展,逐步學會面對「尚未長大」的自己,並因著那份誠實,讓他們比過去的任何一刻,都更接近身為男人的定義。

由於邀請了原作者加入編劇團隊,《花甲男孩轉大人》的劇情大綱和角色初稿,皆是由楊富閔本人撰寫──在親爹的操刀下,毫無聯繫的九篇小說,被融會成一部鄭氏家族史,書中熟悉的地名,則匯合出一個架空的「繁星里」──可即便人物空間皆為杜撰,裡頭的人間依舊無比真實,而從部分的劇中設定如一姊、光頭欸、檳榔攤、繁星五號、廣播節目「唱歌乎你聽」等,能明顯看出原著概念的再現,當然也不乏像波野、素蘭嬌、環遊世界等翻玩後的意象,讓人看見作者告別故事多年後,反身回望書頁的新詮釋(當然,也從小說的部落格到劇裡的臉書粉專,體會到歲月實質的流逝。)

關於這部改編劇,如欲知曉更多花絮,歡迎至維基百科搜尋「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保證能找到超過一百分的整理(我查過了,真的很詳盡。)在這裡,我想聊一些自己看到的事情。

《花甲男孩轉大人》第一集開頭,小說裡二十二歲的花甲,搖身化為二十七歲的「鄭花甲」。當時,躺在床上看漫畫的他,有著比原作中更多的溫柔開朗,卻也有更多的挫折與迷茫。即將邁入第二十八年的人生,「就像一場不斷經歷失敗的旅程」[註1],可更令他不解的是:

「我一生下來也沒這麼蛇啊!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現在的局面?[註2]

《花甲男孩》書籍內頁。(圖/利米 提供)

尚未得出結論,一通病危的電話,將他緊急召回祖厝。事實上,原著的九篇故事,亦是篇篇緊扣著「死亡」打轉,在我看來,這份對死亡的異常專注,是為了釐清何謂「活著」,而當此基調被延續至戲劇裡,上至彌留的阿嬤下至迷惑的花甲,所有的「活著」似乎都是在「爭一口氣」,儘管,眾人也都被自己心底的那一口氣,吹得東倒西歪的。

儘管全劇主線是祖產糾紛,但這群人爭的與其說是財富,更是不想輸的自己。鄭家阿嬤五個孩子,鄭光輝、鄭光煌、鄭光仁、鄭光昇和鄭光好,合起來便是「輝煌人生好」。可惜聯名款取得響亮,少了小妹的四個大男人,輝煌人生沒有好。每當面臨爭執,不是自暴自棄、沉浸在情緒裡逃避,便是轉而攻擊他人、企圖將責任推卸乾淨,而當我坐在螢幕前,看著故事裡的男紙像群三歲小孩撲咬廝殺、拉扯出對方最深處的傷疤時,突然間,意識到一件事:

這個故事裡,始終沒有「父親」。

花甲曾在劇中說過:「阿嬤什麼都會,但好像永遠沒辦法把兒子教好。[註3]」乍聽這句話,我只覺得對阿嬤不公平,教養孩子本非母親一人的責任,然而下一秒我便回過神:是啊,正是這句偏頗的指責,暴露出父親角色在劇中的失能。一個男人,即使結了婚、有了孩子,不代表就能成為父親──因為,若要成為爸爸,心底的男孩必須先長大──偏偏鄭家四子的父親,本身就是長不大的孩子,導致四個男孩只能看著缺席的身影憑空臆想,再一個個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然後入獄的入獄、忙事業的忙事業、扔給老婆管的給老婆管、喪子的就十年走不出來,導致第三代的花甲花明花亮,也得不到關於父親的答案。

走筆至此,想起花甲第一集開篇的自問。身為被阿嬤帶大的長孫(也算是「沒教好」的兒子之一了),他這二十八年累積出的「蛇」,除了自身性格,有沒有可能也是源於父親的失格?

「花甲男孩轉大人」中主角「魯蛇」的形象,彷彿是現代年輕人的縮影。好風光提供(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請別誤會我的意思,如果可以,沒有人希望生命中的父親缺席。我想表達的只是,自己透過此一「失能」設定,看見「父親」之於成長的重要性。花家眾人爭的那口氣,看似是為著面子,其實所有的努力,都是想取得「另一個大人」的認同:老一輩的光輝想當個好人被社會接納、光煌想當個大人物受人景仰、光仁想當個老闆博取尊重、光昇想當個校車司機去贖罪、花好則受夠外界對她大齡未婚的關注,至於小一輩的花慧花甲花明花亮,一個為愛離家一個前途迷茫,一個期待被肯定一個渴望做自己,每張表面叛逆或私下叛逆的臉孔,都有著亟需指引的惶然。此時,若能有一個父親,帶著沉穩的笑容告訴這群人:「你們已經夠努力、做得夠好了。」一句溫情而篤定的話語,就有機會換來平心靜氣,不再讓眾人強逼自己像鬥雞般去爭取,也不會再下意識將遺產的數字,換算成難以量化的自我價值,還有那份求而不得的愛。

當然,即使沒有父親,每個人終究會長大。就像輝煌仁昇組合,紛紛在劇末破蛹成長了,只是留在身上的烙痕,畢竟是血淚斑斑的。如果年少時的他們,能有一個「父親」陪伴走過那段崎嶇,提供安全感、給予價值肯定,並親自示範成熟大人的模樣,那麼,他們或許能在「轉大人」的過程中少些迷惘,被迫破碎的程度也將不再一樣。

說到底,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擁有屬於父親的引領,和一份轉大人的幸運。

書名:《花甲男孩》
作者: 楊富閔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5月1日

●礙於篇幅,更多《花甲男孩轉大人》的未爆彩蛋,歡迎至FB粉專「利米 古家榕」中翻找,也可在FB搜尋欄輸入「阿貓有事嗎」進行挖掘。

註:

1.《花甲男孩轉大人》第一集台詞

2. 同上。

3. 同上,但原台詞開頭是:「一姊」什麼都會(阿嬤在劇中被稱為繁星一姊),為便於讀者理解故改成阿嬤。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阿嬤 劇場 台南 讀創故事 植劇場 王小棣 創,專欄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寶林案」談護理師的盡心盡職

《搬家》影評:碎裂無聲的成長

兩岸人民不同的運動喜好

大甲媽祖惜福之旅 「第一位」用手推車遶境的人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