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熱帶雨林回望文明!植物科普書暢銷作家 胖胖樹:寫一封給植物的情書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2018年3月,植物書籍《看不見的雨林》橫空出世,銷售至今累積破萬本,作者王瑞閔與其筆名「胖胖樹」迅速撼動科普界,此後幾乎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完成全系列5本書,並以近百萬字的篇幅,寫下一封又一封給雨林植物的情書,字裡行間均承載著一位男孩的夢想──為臺灣留下一座世界級的熱帶植物園。

書名:《看不見的雨林》
作者:胖胖樹 王瑞閔
出版社:麥浩斯/城邦
出版時間:2018-03-13

撰文|邱璟綾
攝影|莊震烽
圖片|王瑞閔提供

雖以「胖胖樹」為名闖蕩江湖10多年,但胖胖樹本人一點也不胖,身高1米8的他,沿著臺中綠川緩緩走來,看上去更像是雨林裡衝出樹冠層的巨大喬木,猶如拔地參天的「龍腦香」。

「因為月盈則虧,所以我希望自己永遠保持半月的狀態。」在王瑞閔心中,人生多數時候並不圓滿,他以「半月」期許自己,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謙虛而不自滿。於是2007年4月,他開了第一個部落格「胖胖樹的熱帶雨林」,秉持著知識無價的理念,他將窮盡一生蒐集的熱帶雨林植物,透過網路慢慢地帶到世人眼前。

胖胖樹從雨林植物看見植物如何在臺灣扎根及其與人類歷史的連結

在三合院打造植物方舟

在旁人眼中,王瑞閔是一個眼裡只有植物的奇人,不只家中露台、屋頂種滿奇花異草,甚至還租了一塊地,架設圍籬和監視器,呵護上千株跑遍全臺蒐集而來的珍稀植物。

30多年來,他固執且頑強地守護童年夢想,起點則源自於老家院落的一方菜畦。那年王瑞閔才6歲,他回到位於雲林水林的番薯厝,和祖父母一同生活。他不太講話,也不怎麼和同學相處,大多時候不是躲在房裡讀《小牛頓》、《漢聲小百科》,就是在野地四處探索,實踐書中收獲的知識。

閱讀,為他對大千世界的探索揭開序幕。他到牆角挖樹苗、草、花,到荒野蒐集果實、種子,阿嬤甚至讓出一方菜園,供他嘗試種植生活中蒐集到的各種植物。小小年紀的王瑞閔熱愛與自然科學有關的一切,在阿嬤的菜園旁,一點一滴打造「植物方舟」,而他「環遊世界的植物園」夢想,便從這裡開始。

1994年的暑假,小學5年級的他陪媽媽到中興大學工作,意外撿到一本鄭元春所著的《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鑑》,「這是我的第一本圖鑑,開啟我的植物自學之路,也是帶我踏進植物世界的啟蒙書。」2017年夏天,他帶著當年那本撿來的圖鑑坐在台下,30多歲的他興奮地像個孩子,以熱切的眼神,遙望台上侃侃而談的鄭元春,在心底感謝這位不曾謀面、卻引他進門的老師。

「在網路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是閱讀開啟我的好奇心,讓我體驗到追求知識的愉悅。」王瑞閔笑說,在那之後,只要存下零用錢,他就會買植物圖鑑,日日翻閱、查找,渴望認識與植物有關的一切。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他注意到自己喜愛的動植物,剛好都以熱帶雨林為家,這項發現使他深深著迷,慢慢將夢想中植物園的範圍縮小到「熱帶雨林」。

於是,隨著夢想在心底成長茁壯,王瑞閔立志未來就讀植物相關科系,打造一座熱帶雨林植物園。國中畢業那年暑假,他去花市買了一棵麵包樹,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株樹苗成為他的植物園起點,陪他走在圓夢的路上,從陽台走到屋頂,再到如今一片占地數公頃的綠園。

胖胖樹不只家中露台、屋頂種滿奇花異草,甚至租了 一塊地呵護上千株珍稀植物

吉貝木棉的召喚

從小閱讀,他便發現臺灣有這麼多種熱帶植物,原產地卻都來自其他國家,「我想知道,是誰、在何時、又為什麼把這些熱帶植物帶來臺灣?」但小時候沒有人可以回答王瑞閔的問題。直到夢想的驅使下,王瑞閔如願進入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問題終於有了著落。

於是圖書館的浩瀚書海,猶如第2個導師,只要不在教室,王瑞閔幾乎都窩在圖書館,爬梳一頁又一頁的文獻,抄寫並陸續考證熱帶雨林植物的學名、原產地、特徵與引進人及時間等資料,為飄流來臺的熱帶植物拼湊出它們的時代背景。

「要做一個這麼大的夢,不只需要熱情,還需要錢。」為了籌措資金,王瑞閔在2008年研究所畢業後投入房仲業,將豐厚收入盡數用在植物保存,同時走遍全臺,就為了目睹過去只在文獻中留名的珍稀植物。

當旅行的原因變成「植物」,對王瑞閔而言,一切彷彿變得更有趣了。他可以一日來回 4、500 公里,只為了去看一棵龍腦香;在大雨中苦苦熬著,只為了看一眼布氏黃木;別人到步道踏青,他則四肢並用趴在山坡,調查野地裡的活古蹟;甚至遠赴亞馬遜叢林,在熱帶雨林裡與植物一同呼吸。

「我常覺得,是植物引領我走到它們面前。」王瑞閔感性地說,2013 年他在高雄文化中心看見 3 棵高大筆直的吉貝木棉,讚嘆之餘卻突然意識到,自己離夢想愈來愈遠,「當下感覺像是受到樹的召喚,隔天我便辭去工作,45 萬的久任獎金都不要了。」

胖胖樹覺得自己受到植物的召喚,吉貝木棉讓他想起最初的夢想

寫下給植物的「情書」

彼時的王瑞閔已是年薪百萬的超級房仲業務員,卻為了植物離職,甚至耗盡畢生積蓄,幾近斷炊。在那段青黃不接的時期,王瑞閔曾嘗試投履歷到社區大學,也和咖啡店毛遂自薦演講機會,甚至寫了各種版本的企畫書,尋求企業贊助,通通碰壁。

「所有人給我的建議,我想過也做過了,但怎麼走都沒有路,真的很孤單。」家人、朋友覺得他在胡搞,沒有人願意和他對話,夜深人靜時,他將無處可說的夢想全化為文字,透過部落格與臉書,寫下一篇又一篇給雨林植物的「情書」,其中甚至有許多植物的照片與資料,都是經由王瑞閔整理,才首次出現在網路世界。

2017 年,王瑞閔已絕望到打算將植物託孤到全臺各大植物園時,一位朋友鼓勵他出書,苗商也建議他出一本果樹圖鑑,方便銷售種苗。他心想:「有了版稅,是不是還能再撐一段時間?」然而,他捧著書稿卻乏人問津,直到遇見伯樂,劈頭告訴他:「別出什麼果樹圖鑑了!想寫什麼儘管寫,賠錢我都幫你出。」

那一刻王瑞閔意識到,終於有人看見他十年磨劍的決心,於是立即重擬大綱,以夢想中的植物園規劃為藍圖,草擬一系列、共5本的「熱帶植物誌」。接著,以1年1本的速度,帶領讀者從《看不見的雨林》出發,接著《舌尖上的東協》《悉達多的花園》《被遺忘的拉美》,最後走入非洲,以《利未亞的禮物》完成雨林書寫的最後一塊拼圖。

「熱帶雨林是文明的起點,從雨林植物回望文明,會發現歷史的背後都有植物。」王瑞閔認為,隨著閱讀量與知識量不斷累積,自然與人文的界線不再涇渭分明,於是他從雨林植物看見臺灣史,再透過植物與歷史、地理、文化事件千絲萬縷的交會,從臺灣放眼更寬廣的世界。

學習龍腦香的「樹之道」

即使已出版5本書,系列著作獲獎無數,但王瑞閔初心不變,依舊是那個熱帶雨林植物愛好者「胖胖樹」。無論寫作或閱讀,他總會想起童年捧著《小牛頓》雜誌驚嘆連連的自己,「所以我的目標是讓所有看得懂文字的人,都能明白我在講什麼,科普文學不能孤芳自賞,才能讓知識傳遞到更遠的地方。」

王瑞閔相信,書籍擁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每當照顧植物之餘,他喜歡閱讀各類書籍,近期令他愛不釋手的,是游旨价所寫的《橫斷臺灣》,與蔡適任的《蔡金麥與我》。

近期令胖胖樹愛不釋手的書籍為《蔡金麥與我》(左)與《橫斷臺灣》(右)

「要認識自己的土地,就必須離開,從外地回望故鄉。」在《橫斷臺灣》一書中,王瑞閔看見臺灣高山植物與泛青藏高地的關聯,再從植物看見臺灣與世界的獨特連結;在《蔡金麥與我》書中,則透過流浪的人類學家與撒哈拉耳廓狐,從相遇、相處到相忘的故事,看見人與自然最純粹的關係。

對萬物不求回報的愛,某種層面像是王瑞閔對雨林植物始終如一的情感。對他而言,胖胖樹的使命從來不是「蒐集」物種,而是保留植物背後的文化意義與生態價值,而一座熱帶雨林植物園,就是將滿腔理想具象化的最佳解答。

書名:《蔡金麥與我:一隻撒哈拉耳廓狐的故事》
作者:蔡適任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時間:2024-05-24

「這段過程必定坎坷,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很多事情需要時間醞釀。」他用大半輩子實踐兒時夢想,直到近期在嘉義買下一片逾3.4公頃的土地,終於可以安放多年蒐集的上千種植物。他形容,一路以來就像是經過漫長歲月,在不見天日的雨林底層緩緩生長,直至衝破樹冠層的雨林王者──龍腦香。

從樹之道體悟人生,但王瑞閔從來不將自己視作植物的主人。他淡淡地說,「終有一天,我會比植物早一步離開,我能做的就是在有生之年,為臺灣留下一座永續經營的文化植物園,然後找到下一個園丁,持續為這些植物說出它們的故事。」

●本文摘選自所發行雙月刊《》雜誌175期:2024永續發展論壇,授權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香遠傳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閱讀 歷史 科普 文學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臺南古都竟有1600座廟宇?盤點孔廟、天后宮等大有來頭的神明宮廟與百年古蹟

香港發揚光大的小吃「馬來糕」 竟與英國殖民史有關

舞步中,探索客家文化記憶:專訪君舞蹈劇場團長 謝宜君

從臺北到北斗,仕紳畫家余德煌的北斗紀事──名單之後#143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