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原型人物竟是頂級香氛控?淺談文人的焚香品味

左:包拯容像、右:趙抃像。(圖/左圖《包拯容像》取自The 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右圖《古聖賢像傳略》取自UBC Library Open Collections)
左:包拯容像、右:趙抃像。
(圖/左圖《包拯容像》取自The 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右圖《古聖賢像傳略》取自UBC Library Open Collections

文/

在臺灣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包青天」中,能通鬼神的主角「包拯」是上真實的人物,然而影劇當中的故事,其實還融合了北宋另一位「鐵面御史」──趙抃(ㄅㄧㄢˋ)的形象,這也是影劇戲曲中稱呼包公斷案時「鐵面無私」的由來,換言之,現今大家熟知的包青天其實是包拯與趙抃的綜合體。

芬芳撲鼻的包青天

然而這樣鋼鐵般的廉吏,給人的刻板印象應該是生活單調、缺乏品味吧?其實不然,葉夢得《避暑錄話》中有紀載:「趙清獻公好焚香,尤喜薰衣。所居既去,輒數月香不滅。衣未嘗置於籠,爲一大焙,方五六尺,設薰爐其下,常不絕煙,每解衣投其間。」這段的意思是趙抃喜歡焚香,即使他搬家離開後,原來住所的香氣也會維持好幾個月,他的衣服不會收納在當時人們使用的衣籠之中,而是放在一種烘曬用的架子上,並在架子底下放置薰爐。雖然葉夢得已經明確指出趙抃喜歡薰香,但是他卻已然超越今天噴的概念,達到更深刻的「通天」內涵。

明代銅薰爐。高42.8公分、長23.7公分、口徑32.8*26.2公分(圖/故宮典藏文物資料庫)

真正的「通天」本領

《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也。」孔穎達解釋說:「謂積薪於壇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氣達於天也。」換言之,在我國古代的觀念中,這些隨著高溫氣流與氣味上升的意象,代表的是一種人與天的溝通。

《避暑錄話》同樣也有說明:「夫人神氣四體,誠不可不使潔清。孟子言西子(西施)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之,故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可以事上帝。」更是把焚香當作一種「淨化」的儀式,而在淨化之後,即使是「惡人」(指相貌醜陋)也能夠祭祀上天。如果結合《宋史。列傳第七十五。趙抃》中的紀載:「日所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於天,不可告,則不敢為也。」也許可以解讀成無論是為衣服薰香,或是露天焚香禱於上天,趙抃都在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廉明而潔淨的人吧!

生活與民俗宗教

然而並不是所有為衣服薰香都有這樣崇高的目的,在明代周江左所撰《香乘》中就有:「天晴...以青紫絲絛...施羅紈綺繡之服...絛下排金銀爐二十枚,皆焚異香、香至其服...曬曝衣。」可見古代為衣服薰香時有所聞,而這種曝曬衣服除霉與異味,又同時使其芬芳的方式,與現在家中玄關設置的電子汙衣櫃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至今也有許多香道愛好者,會在衣櫃內焚香(需注意引燃風險)或使用香囊,然而除了上述這些文人或是富家穿衣的薰香,就是大家熟知的日常焚香,例如蘇軾《一月二十九日斗首》一詩中:「酒醒夢回春盡日,閉門隱几坐燒香」或是明代陳繼儒《太平清話》:「焚香...一人獨享之樂。」甚至是在戶外的「夾道青煙鵲尾爐」,都可以體現出焚香時的心靈狀態或是應用場合,至於現代人最熟悉的焚香方式,則是在於宗教或民俗當中。筆者撰寫這篇時適逢中元節,大街小巷中多可見到在自家或公司門口祭拜燒香、燒金紙的場景,雖然目的不是自我潔淨,但卻依舊有著事鬼神的功能。

唐代長柄鵲尾香爐。(圖/故宮典藏文物資料庫)

焚香供佛的反思

「香」文化有著極為豐富精采的內涵,本篇僅能介紹極小的部份,但是香所代表的自我淨化與事上帝、鬼神,卻能在許多的小處中完整呈現。然而作為溝通或是清潔媒介的香,是否是真的達到初衷,有時也需要好好反思。蘇軾《書柳子厚牛賦後》一文中:「(海南)地產沈水香,香必以牛易之黎。黎人得牛,皆以祭鬼,無脫者。中國人以沈水香供佛,燎帝求福;此皆燒牛肉也,何福之能得,哀哉!」就提出了一項疑問,認為當時的中國人燒香供佛,其香的源頭是商人以牛與黎人交易得來,而牛則成為黎人祭祀時犧牲的供品,最終使得燒香成了燒牛肉,那不是與供佛人的心念背道而馳嗎? 如果焚香是希望去除人間的俗氣,卻使用目前昂貴的香並沾上金錢的味道,是不是也需要反思呢?

●「文房百寶」:送潮人,來自桃園,大學與研究所專攻工程科學與天文學,曾有多次翻譯科普書籍與演講、展覽經驗,喜愛古典文學、藝術與服飾等,平素裡也略有涉獵。期望能將自己生活體驗中,美好的、趣味的所學及感受,逐一向大家分享並多多交流。不定期發布,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宋代 文房百寶 歷史 送潮人 閱讀藝文 香水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閱讀的萬種風味:專訪葡萄酒吧「LANDED」創辦人與推介9本配酒書單

走入藏身民間的繪本基地 四大繪本聚落與產地大揭密!

2024白晝之夜「夜行動物派對」何曉玫舞團《極相林》以極致人體詮釋自然的宏偉與脆弱

奧斯卡最佳動畫《再見機器人》同名原著漫畫 夢與現實交錯間體會生命中的遺憾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