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鬼怪、傳說、生死」 洞悉人性細節中的魔鬼──專訪故事工廠編導黃彥霖

黃彥霖求學期間曾陷入迷惘。攝影/江建泰
黃彥霖求學期間曾陷入迷惘。攝影/江建泰

專訪/陳慧貞

「找到對的位置」轉彎處看見美麗風景

畢業於學研究所,黃彥霖高中時期就被家人送去澳洲唸書,在長輩的建議下就讀澳洲國立大學會計統計和亞洲研究,但眼看著身旁同學們從推理過程中找到成就感, 他卻始終如在深淵、痛苦不堪,「課堂上完全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偶爾聽懂了,居然還覺得很驚喜」,最後認清自己並非數理腦,大學苦撐1 年就決定休學返台,直到考上台大戲劇系,揭開他踏入戲劇大門領域。

在人生的轉彎處,不妨放慢速度,找到對的位置可以看到更美的風景,返台考大學已是20年前的事,對黃彥霖而言,至今仍記憶猶新,「以前考數學,從沒考超過30分,連老師都叫我數學不用看了,要我專心在文科,結果考大學時我居然考了80分,現在回想,根本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我覺得是奇蹟,唸戲劇系第一年,我就覺得是被放到對的位置,終於找到好像屬於我的地方。」

黃彥霖在排練過後對演員們提點留意事項。攝影/江建泰

然而表演領域何其大,黃彥霖研究所畢業後,也經歷過一段摸索期,以為會從事舞台設計,卻因緣際會當了演員,幾年後,「我發現不太對勁,開始覺得很窮,看到身邊從事表演的學長姐30幾歲了,怎麼在啃麵包,手頭變得很緊...」,他開始有種拔劍四顧心茫茫的危機感油然而生,某次,朋友邀他一同創作短片,這部作品也是2011年台北榮總器官捐贈宣導影片《打勾勾》,上傳到短短兩周即破 60萬點閱,那也是他第一次寫,尤其影片底下留言回饋,帶給他的震撼力更大,發現「原來『創作』是可以跟人對話」。

在陸續接到許多影視、廣告及短片邀約後,2015年,黃彥霖受藝術總監黃致凱邀請參與「鬼點子劇展」,創作首部編劇作品《你必須醒來》,2018年故事工廠創辦人、執行長林佳鋒邀請他加入劇團,從此正式成為駐團編導。

黃彥霖分享人生轉折與創作歷程。攝影/江建泰

透過傳說與奇談 洞悉日常中的幽微人性

黃彥霖的興趣是搜集各地的神話傳說與鄉野奇談,在故事工廠官網中關於他的簡介「期待能以神話的口吻描述生活日常,用日常的筆觸書寫當代人神話。作品擅長描寫各種人性的幽微面,從中看見溫柔的光」,他細數以往作品,其創作靈感都來自於對某件事、某句話感到好奇、想釐清,議題的探討與生活,也是他多部故事的主軸。

例如「《Space Boy》星空男孩」的起源,來自於黃彥霖想了解自閉症的世界,從自閉症家庭故事中,理解人與人間溝通的問題與可能性。《天后》則是以知名藝人假死展開的懸疑故事,隨著偶像與粉絲、被扮演與扮演者在兩視框移動、彼此凝視,重新找到各自的生命定位;黃彥霖說,《天后》劇作的產生,源自於多年前聽到長輩突然分享一個觀點「母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照顧孩子過程中,才發現愛上這個遺傳自己骨血的孩子」,當時這句話帶給他極大的震撼力,而《天后》則是他經過10年時間,才理解一個母親發現不愛自己孩子,所自我產生恐懼、憤怒與不解,彼此因為愛而找到和解,有了關於「怎麼樣才能夠完美」的故事。

來到《媽,別鬧了!》舞台劇版,黃彥霖說,以前也聽過所謂「母女相愛相殺關係」,但他始終無法理解如此又黏又緊密的濃烈情感,會帶有不穩定性甚至毀滅的關係,在《媽,別鬧了!》舞台劇版中,他似乎找到答案,同樣以已逝父親視角,黃彥霖嘗試有別於原著、影集版的切入方式與「穿越」設定,以刻畫人性細膩手法,讓這齣喜劇增添奇幻色彩,他分享:「創作,不是因為我懂我講,如此就會像傳教,這是宗教家在做的事情,藝術家是因為不懂,所以我寫,透過創作、寫作、編導,靠近那些我想理解的事物。」

故事工廠編導黃彥霖。攝影/江建泰

黃彥霖給未來想從事創作者建議「多看、多閱讀」,多看書、影集、舞台劇,他分享道,常聽許多年輕創作者提出:「我想做一個很屌的嘗試。」,殊不知其實早已有人做過了,或是幾百人或是50年前一堆人做過,「因為無知,所以覺得自己的創意是創新的,其實對我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警惕。」,堅持永遠走在探索的路上。黃彥霖導演最新作品《媽,別鬧了!》舞台劇全台巡演中,:https://storyworks.tw/t07Tevjq

故事工廠第20回作品《媽,別鬧了!》MOM, DON’T DO THAT!,即日起至8月全台演出中。圖/故事工廠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故事工廠 台大 戲劇 補習班 表演藝術 劇本 YouTube 舞台劇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閱讀的萬種風味:專訪葡萄酒吧「LANDED」創辦人與推介9本配酒書單

走入藏身民間的繪本基地 四大繪本聚落與產地大揭密!

奧斯卡最佳動畫《再見機器人》同名原著漫畫 夢與現實交錯間體會生命中的遺憾

「海廢不再是無用之物」從澎湖海廢與再造藝術反思生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