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凝視影中之影,金馬獎總是電影迷人之處

許鞍華(中)曾捧不少人登上影帝、影后,包括「桃姐」劉德華(左)、葉德嫻。(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許鞍華(中)曾捧不少人登上影帝、影后,包括「桃姐」劉德華(左)、葉德嫻。(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保持一種鼓勵的支持,一種溫柔而自由的態度,包容著每一部電影,讓喜歡電影的人能夠不會懷疑自己的判斷。

當有人問起我們「電影好看嗎?」

我們會相信自己,並自信說出「好看!」

作為一個華語世界裡公信力極佳的獎項,金馬獎走過了六十年,每一次金馬獎都有一個瞬間屬於影迷,我的瞬間就在第48屆金馬獎,因為這是讓我生命經驗裡初次體驗看到得獎瞬間的動人。

回看當時電影的入圍得獎名單,處處讓人讚嘆:

《桃姐》不矯情、不做作的呈現一種對生活的溫情視角,成為導演作品的大成之作。

《讓子彈飛》姜文將那幾年中國大陸的左右派意識衝突,用一種魔幻而幽默的方式完成一次寓言,直到現在都被海峽兩岸所津津樂道。

《賽德克·巴萊》在導演魏德聖獲得票房成功後,帶動好幾年台灣電影的湧出,這部屬於本土歷史的大製作也成為一次台灣電影史的路標。

《鋼的琴》小成本製作完成一次工人階級的群像,充滿另類想像空間使中國大陸獨立電影看見特別的道路。

如果說金馬獎是一年一次成果展,那麼2011年的金馬獎可能是影響華語電影未來深遠的一屆競技。

▲ 典禮之上

若將視角換到視線之外,得獎的典禮上,對於影迷,尤其是港片迷而言也是充滿戲劇張力。

電影《桃姐》囊括當年的數個重要獎項,包括:劉德華拿到影帝、葉德嫻拿到影后、許鞍華拿到最佳導演,不由得像看體育賽事看到自己支持的隊伍得分一樣開心。

葉德嫻作為老牌的香港演員,很多人沒想到當年她是以歌手出道,很多當時演唱歌曲《輕輕嘆》、《心肝房客》甚至有些時下流行的City pop,直到80年代專注電影,才有後來影迷的「媽媽形象」。

劉德華則是影歌視三棲的香港巨星,演出電影多面向,《無間道》、《投名狀》、《孤男寡女》、《暗戰》等多種類型經典電影,在票房與獎項都獲得成功的真正明星。

許鞍華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主將,並且將電影理念貫徹始終,《天水圍的日與夜》、《女人四十》、《千言萬語》等電影保持對底層的注視,是目前囊括最多最佳金馬獎導演獎項的導演。

但儘管三人得獎前本就擁有榮譽或名聲,但真正動容的部分,還是那段香港影人之間的情感。

當劉德華單膝下跪把獎盃奉獻給「乾媽」葉德嫻,那一刻我們能夠想到兩人曾經拍過的太多電影了,是《法外情》、《法內情》的母子情、是《與龍共舞》的搞笑互酸、是《廟街十二少》的江湖兒女。

港星葉德嫻(左)以「桃姐」摘下第4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劇中飾演他兒子,也是同年金馬獎影帝的劉德華(右)跪著頒獎,形成「母子」同台,且同屆獲獎的經典畫面。 記者陳俊吉/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桃姐》是由監製李恩林的真實真事改編,據導演許鞍華日後回憶,雖已鎖定女主角葉德嫻,但仍在尋找男主角,起初當許鞍華拿著故事去劉德華公司的時候,卻是先被公司內的人拒絕,直到劉德華看完劇本才同意認為「這個可以有」,並堅持出資主導,最終促成《桃姐》的完整性。

聽著劉德華得獎時的那句「我自己出錢拿獎」,不是一句豪言,而是桃姐這部集體創作本身確實是充滿溫度。

許鞍華在80年代,曾經在《投奔怒海》大膽啟用「新人」劉德華,使當時被TVB冷凍的劉德華第一次拍電影。

葉德嫻在90年代,曾經因為劉德華投資失敗,葉德嫻堅持伸出援手,為了幫劉德華四處籌錢,最後送上一張4千萬港幣的支票,過渡難關。

劉德華在2000年後,選擇大膽投資一部充滿細節的香港溫情電影,使得許鞍華、葉德嫻紛紛獲得金馬獎、金像獎、威尼斯電影節等國內外大獎。

正如,劉德華在得獎時的另一句現在看來頗具格具的發言:「曾經看過台灣電影最低迷的時候,現在是我們香港電影最低迷的時候,我也希望我們這群人能撐得過去,跑到跟你們一樣的目標」

金馬獎上我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相知相惜,以及電影工業領域裡「善意的循環」,典禮本身猶似一部電影。

▲ 典禮之外

對於影迷而言,金馬獎除了是影人明星的盛會,對我而言,金馬獎的另一個意義在於影迷的同樂會——比如金馬影展。

當時的我剛剛開始加入「看影展」的行列,記得搶票環節還需要到便利店的IBON去操作,比起現在網路搶票麻煩許多。

但是到了搶票時,看到便利店裡也在IBON前等待的陌生人,也會內心莞爾一笑,暗暗判斷:「啊,這也是一個喜歡電影的人」。

影展不光是讓入圍得獎名單的多部電影進入眼簾,也讓影迷的我在金馬影展片單上終於親眼看到大螢幕的《發條橘子》、《計程車司機》,又或者讓我腦海中始終縈繞著旋律的《愛是曾經》,那些或實驗、或經典、或迷人的電影都深深影響影迷。

2011年左右的金馬獎同時在我看來,也是金馬獎最後能充分表現兩岸三地同時競技的電影時刻。

當時尚未發生中國大陸禁止電影來台參賽的狀況,使兩岸三地的大製作、獨立電影都能引入影展內,那些看到社會底層、創造螢幕奇觀、具備實驗精神的電影,都餵養著影迷。

金馬獎及其影展成為兩岸三地最能夠激勵人心的獎項,無論對影迷或影人而言都是既自由且溫柔。

導演許鞍華。記者徐世經/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徐世經

▲ 鏡中之鏡,影中之影

受到拉康影響的第二電影符號學,曾經指出影院機制與觀影心理的討論,有三個關鍵詞:認同(自戀)、窺視、戀物,影院能讓人放棄行動、凝視螢幕,最大程度再現鏡像階段。

容我引用北京大學戴錦華曾將電影時刻形容為「鏡中之鏡,影中之影」,如果說電影是鏡像折射出現實,那麼電影獎項則是凝煉出關於電影的故事

每個人都會有一部電影讓自己對電影獎項印象深刻,我由衷喜歡第48屆金馬獎的《桃姐》,除了用樸實無華的鏡頭捕捉平凡卻又深刻的生活。

看到《桃姐》這部電影獲得金馬獎鼓勵而開心,也有一個關鍵——因為這也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

許鞍華在裡頭自我調侃著電影人的辛酸與「狡猾」,比如:飾演監製的劉德華與洪金寶、徐克在裡頭對著投資方「演戲」,爆氣互罵來換取投資人追加電影預算,以換得一部電影的完整。

又或者劉德華帶著葉德嫻看自己的「電影首映會」,鏡頭對著兩人牽著手離開現場有這麼一段對話:

葉德嫻:「我剛剛看到很多人起身,我以為他們去廁所,結果卻沒看到他們回來了」

劉德華:「電影不好看,不如早一點走,免得看到我們尷尬」

葉德嫻:「電影不好看?好看!誰說不好看的?」

劉德華:「好看?我看到你睡著了喔」

葉德嫻:「我眼睛有點乾澀嘛」

葉德嫻作為長者表現出一種雖看不懂但溫柔鼓勵,兩人最終在一陣相互吐槽嘻笑後,鏡頭漸漸隨著兩人漫步向前而漸行漸遠。

我覺得這個段落也許每個電影人、影迷都遇到過,曾經有一個瞬間遇到一部你不理解的電影,或者一部電影不被受眾理解,王家衛曾經因為拍出《阿飛正傳》被觀眾破口大罵、姜文也曾自嘲自己再也不幹「包餃子餵狗」的事情。

但一個真正喜歡電影的人,都會選擇溫柔的慢慢咀嚼那些鏡頭與敘事。

因為電影本身是一面鏡子,折射關於我們對生活的看法,那些現在不懂的事未必以後都不懂。

金馬獎保持一種鼓勵的支持,一種溫柔而自由的態度,包容著每一部電影,讓喜歡電影的人能夠不會懷疑自己的判斷。

當有人問起我們「電影好看嗎?」

我們會相信自己,並自信說出「好看!」

● 一睹更多作家私藏回憶:「」邀你一起重返改寫華語電影未來的瞬間!立即閱讀更多文章

作者簡介

塵世的一個賤人,依靠嘴賤評論開了一粉專,從足球、電影、感情等無一不談,相濡以沫,笑忘於江湖。

臉書專頁:不負責任評論


關於「如果金馬是架時光機」

電影的魔力從不停在THE END字幕出現的那一刻,它的光芒也不因獎季結束而黯淡。適逢金馬60,「」推出「如果金馬是架時光機」數位專題,邀請不同領域的作家、評論人,暢談印象最深刻的金馬事件,他們將以親歷的點點滴滴,「每週一」邀您一起墜入記憶的汪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金馬獎 如果金馬是架時光機 不負責任評論 閱讀專題 琅琅悅讀 許鞍華 琅琅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什麼是「南洋呆」、誰深入阿里山採集上萬種植物標本?漫畫《霧之森》解密台灣日治時期的登山史

香港電影浮沉錄/《填詞L》黃綺琳導演專訪:維持獨有的文化、想法,會是港產片邁向下個階段的基礎

解碼遊戲之外的文化內容!你所不知道的《黑神話‧悟空》與團隊成功之道

用作品悼念家人與家族!編舞家余彥芳的客家印象與對消失的提議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