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迷幻未歇的青春浪潮,詩意魔法般的劇場不思議──羅伯勒帕吉×機器神《庫維爾1975:青春浪潮》
文:劇場狂粉的日常 / 吉米布蘭卡
該怎麼介紹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呢?這位集編導演一身、同時遊走於影視與劇場的大師,其獨特迷人的劇場美學,讓他被賦予「劇場魔法師」與「劇場當代達文西」的美譽。但總覺得這些稱號還是很模糊與遙不可及。或許從粉絲角度切入,更能理解我們這群劇場狂粉們對於他再度來臺的興奮之情,因為連金馬影帝莫子儀都是羅伯勒帕吉的迷弟啊:「……對我來說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今天莫子儀如果有什麼演出撞到羅伯勒帕吉的演出,那就是先推掉,這是唯一正解。」(註1)
繼2018年的《887》(註2),暌違五年,羅伯勒帕吉再度帶著作品《庫維爾1975:青春浪潮》訪臺。誠如劇名小標,這是一部講述躁動與惶惶不安的青春期作品。故事發生於1975年的加拿大,在已經不復存在的庫維爾(Courville)小鎮,正是脆弱還等待塑型的青少年西蒙,在面對身體變化、同儕互動、家庭異變、性向認同,乃至於社會政治的動盪局勢,如何安放自身手腳與心靈,找到情緒與困境的出口,迎來混亂後可能的和解與平靜。
不管是改編自導演在魁北克童年記憶的《887》,還是此次處理消逝過往的《庫維爾1975》,勒帕吉對於「記憶」的書寫總是恢弘大器又細膩動人:看似再日常不過的生活規律與無聊瑣事,結合當下的歷史事件和社會氛圍,自然而然地將個體與集體連結,營造出小我被時代巨輪不得不推著走的淡淡無奈與哀愁。然而,看著劇中小人物的傷痕、掙扎與奮鬥,觀眾反而能從中獲取希望與前進的微光。藝術家不只是呈現作品,更是以具人性關懷的角度,記錄歷史。
若只是歷史紀錄者,勒帕吉不會這麼吸粉。有好的故事,必然要有相對應適切的呈現方式。我永遠記得2015年在愛丁堡藝術節看《887》首演,走出劇院後,一路不停地跟同行友人熱烈討論舞臺上的種種:那只充滿魔法奇幻的大皮箱是怎麼打造的?燈與電又是怎麼拉線的?怎麼可以轉個立面就又是另一個世界?這回的《庫維爾1975》也沒讓人失望,舞臺效果甚至從水平立面延伸成垂直立面,這該是與勒帕吉這些年與歌劇、馬戲合作有關。
不同於水平鏡頭挪移的劇場電影畫面,歌劇與馬戲有著更多垂直意象—前者是聲音的高亢詠嘆(screaming),後者則是身體極限的向上挑戰—彷彿透過各種人類能發出的能量與上帝連結。因此,《庫維爾1975》在舞臺的調度有了過往從沒看過的垂直移動。
舞臺是一座比劇場寬度再窄一點的升降式雙層平臺:下層臺透過道具的簡單變更擺設,成了主角西蒙或救生員馬蒂厄的房間;上層略為傾斜的斜坡臺則搭配投影,佐以平臺的方形開孔,多功能的呈現出城鎮街道、家中餐桌、戶外瀑布,甚至是學校泳池與另一個地面房間。
為了讓觀看的感受是真實不歪斜的,所有的道具都是等比例縮小,場景的設計也採透視法,利用人類的視覺錯覺自動導正。比如說,下層房間兩側的木頭隔板是越往舞臺深處越小;洗衣機、乾衣機、瓦斯爐等家電也因應擺放位置而做成傾斜的版本等。
在衛武營場次的演出節目單裡提到:「臺上腳色由受日本文樂(人形淨琉璃) 啟發的人偶飾演……勒帕吉認為將青春期的記憶與情感注入無生命的戲偶,較能誠實訴說並昇華這個故事。」所以,故事一開始就由一名穿著橘色囚服的男子於舞臺箱外現身,接著踏入舞臺內,代表進到回憶裡,自然臺上所有人偶的聲音臺詞都由此名男子獻聲扮演。
原來男子是成年西蒙,回想著慘綠的年少歲月:胸口抹滅不去的燙傷疤痕讓他自卑羞於袒露身體,連游泳都要穿著上衣;向他求愛未果且憂鬱無處安置的女性友人,隨著瀑布流往了另一個世界;對於相同生理性別的男體,僅能意淫卻不能表露於外的慾望,更將他推往孤獨不被理解的深淵。生理渴望張狂的勃發,與心理無法言說的壓抑,猶如兩道強力熔融的火燙岩漿,使西蒙既是充滿憤怒與不解的哈姆雷特,也是呆然於車頭燈前的鹿(註3),終至崩壞燒燬,荒蕪一片。
勒帕吉雖然在作品裡大量使用現代科技,但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依舊是帶領著劇場的觀眾們,在有限的鏡框舞台裡,無所拘束的馳騁想像。一隻看不出是真是假、投影在木頭牆面的蝙蝠影子,是少年西蒙烙印在胸口的傷痛,也是揮之不去的夢魘(註4),甚至是到了故事後段,唯一一次偶與真人的交換,就是真人演員穿上蝙蝠俠裝,失手殺害了實是親生父親的叔叔。蝙蝠意象的安排一路幽微沉潛,等待最後宛如核彈爆發,無可收拾。
超級英雄的殞落更象徵青春不再、男孩一夕長大,也同步互文劇中提到的莎翁悲劇(註5)。此外,即便劇中有著大量的場景變換,卻幾乎不見完全的暗燈換景。不管是偶與真人的切換、少年與成人的心境轉變,透過靈活的調度與類電影剪輯手法,詩意地將前後場戲流暢連結,觀眾得以無礙地遊走於西蒙的精神城堡裡,一探其生命關鍵的時刻。
勒帕吉在座談裡打趣提到,自己其實沒有參與過什麼選角,也沒有人找他演戲,一直以來他就是 Prove himself by doing his things – 好好的孵化醞釀創作來證明自己,將自己在地的故事帶到世界,再從世界觀眾的反應去理解與轉譯。保持敏銳(sensitive),培養判斷素材的能力;擁抱未知,相信先有混沌(chaos) 才能產生宇宙(cosmos);於平淡無奇中發掘隱藏的宏觀意義,也能於時代洪流裡微觀人性的迷惘與搏鬥,溫柔地提醒我們有更多開放的可能性。
備註:
1.莫子儀的影像推薦,實際上小莫也真的有到衛武營看演出。
2.《887》是勒帕吉取材自身經驗、自編自導自演的獨腳戲。
3.車頭燈前的鹿(deer in the headlights),因為鹿的眼睛一次進了大量光線,所以暫時失明,無法動作,比喻面對重大事故時無法思考與動彈。
4.西蒙小時候因為翻倒瓦斯爐上的滾燙油鍋,導致印有蝙蝠俠的T-Shirt圖樣轉烙印在胸口上。
5.《庫維爾1975》裡,西蒙的女性友人蘇菲,將莎翁的十四行詩借給西蒙做為學習英文的參考。但實際上《庫維爾1975》與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Hamlet)》有眾多類似之處:哈姆雷特的叔父謀殺丹麥國王—哈姆雷特的父親,並篡奪王位,娶了國王遺孀,王子哈姆雷特遂進行一連串復仇行為。
●本文為 AQ廣藝誌 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