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暗角落裡開出的花──從5部慈善救濟事業電影探討人性

(組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組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文|翁稷安  

圖|目前勉強

面對社會這樣龐大的有機體,在政府的力量外,也需要民間自覺的投入,才能有效的運轉。慈善團體的公益事業就是最好的例子,主動照顧官方無暇或無力顧及,又或者一般人未曾留意,甚至刻意漠視的暗角。這些團體運用不同的手法,為處在苦痛中浮載浮沉的人們,給予救援和支持,以及對抗現實的希望與力量。

這些團體的背景各不相同,有的出於宗教,有的是單純的民間組織,關心的族群也各自有異,但出發點則是殊途同歸:將惻隱之心化為實際行動。這些從人心良善出發的善舉,不僅跨越人己隔閡,有時甚至超越國界,也見證了人類這個物種超越私利的正向可能,以此為起點, 我們也才能期待更為完美的社會,會在不遠的未來等待。

2014

《愛無止盡德蕾莎》

(The Letters)

 本片依據德蕾莎修女的生平拍攝,她可說是20世紀慈善形象的化身。1910年出生的她,18歲就自願前往印度傳教,並在1940年代末全心投入加爾各答當地的慈善工作,進而成立仁愛傳道修女會,用印度社會底層所穿著白棉粗布改製為修女服,標誌著要為貧苦人們的使命。之後更將影響力推廣到國際,照顧各地身處在貧窮或不幸中的人們。在她身後,她創辦的修會仍持續各樣的善舉,2016年,她得到天主教會正式封聖。

 本片將焦點置於德蕾莎修女早年在加爾各答的經歷,描寫她如何決定投身照顧窮苦人民的經過,尤其在過程中面對的心靈轉折。從平易近人的視角,看待一位身處異鄉的年輕女性,為何選擇這條艱苦的慈善救濟之路,以及內心所面對的掙扎,和之後如何覓得身心安頓的醒悟。

 世間本無完人,德蕾莎修女難免也有大小不一的爭議,然而,但她對窮苦者的付出和奉獻,證明了人心的與力量。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1958

《六福客棧》

(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1950年代末,好萊塢還在美好的黃金年代尾端,大概也只有在那樣的年代,才會想要以二次大戰時在中國傳教的女性傳教士艾偉德生平為藍本,改編成,並且還能獲得奧斯卡提名。

 艾偉德出身英國工人階級,1902年出生,1930年自費前往中國山西陽城縣傳教。她在當地創設了「八福客棧」,宣教之外,也收容了許多孤兒。她最知名的事蹟,是在中日戰爭時,當時已入中國籍的艾偉德,因憎惡日軍的暴行,救助了許多中國難民和傷員,並且在1940年帶領94位兒童,經數十天的步行,安全撒離到西安。戰後,英國出版了她的傳記《小婦人》,在無法入境中國的情況下,她改在臺北創建艾偉德兒童之家,並在臺灣病逝。

 電影由知名女星英格麗.褒曼飾演女主角,中年褒曼精湛的演技無疑是全片的魅力所在。整體劇情雖約略變動艾偉德生平細節,且難免流露東方主義的情懷,但其中開設旅店傳教行善,並帶領孤兒撒退的情節,仍呈現得真摯又感人。

2000

《讓愛傳出去》

(Pay It Forward)

 所有的慈善事業之所以能成立,最初的動力都來自於人性的良善,「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兩千多年前的觀察,在21世紀的今天,依舊深刻。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同理和同情,而每一個善良的付出,又將激起更多善意的共鳴,促成社會共同體裡每一個人的完善。

 《讓愛傳出去》就是一則訴說人心美善的故事,一則社會課堂上的作業,老師希望學生提出能改變世界的想法,一位單親媽媽撫養的學生,想出的提議是以自己為起點,幫助3個人,不求任何回報,只希望這3個人再去幫助3個人,將善意傳出去,產生連鎖反應。隨著故事的推進,不只看到善意無遠弗屆持續傳遞的能量,也看到每一份對他人的付出,最終都會幫助到自己不願面對或無法

處理的悲傷。

 每個人或許都是孤獨的存在,唯有藉著善與愛的交互給予,才能消去那附著在我們身心的陰暗。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1993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樂善好施」從來就不簡單,需要克服重重難關,先是對抗內在貪婪的人性,擴展有限的同理能力,再割捨並分享物質生活的舒適和富裕,最後也得面對往往和付出無法對等的回報。這些難以向外人明言的艱辛,都能解釋為何人們對行善者都給予推崇和稱讚。

 假設,在你身處的時代,行善不只辛苦,更是於法所不容,引來殺身之禍時,要如何堅守普世的良善價值?這無疑更加考驗人性。

 敘述的經典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用最極端的情況,傳達人類行善的決心。當世間的價值已然扭曲,主人翁仍願意賭上一切,經由層層掩護,只為了讓非親非故的人們免除慘遭殺害的命運。在舉世昏暗中,仍能堅守內心的良善,如此一般人難以想像的選擇,不只是一則行善的事蹟,更是對人性的謳歌。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2009

《攻其不備》

(The Blind Side)

 《攻其不備》是一則充滿基督教情懷的真人真事,17歲的黑人少年麥克.奧赫,因家庭的貧窮和破裂,被迫在寄養家庭的體制內流浪。他有著高大的體型和運動能力,被高中美式足球校隊所相中,但缺乏親人的照顧和指引,以及基本的生活的條件,導致成績低落,也對自己沒有信心。在意外的機緣下,他遇上女主角,一位典型中產階級白人家庭的母親,她發現奧赫無家可歸,於是將他收留在自己的家中,並待他如同親人,提供三餐溫飽和指導他的學業,也為了他在不同的場合據理力爭,保護奧赫。

 最後,女主角夫婦決定收養奧赫,讓他正式成為他們家庭的一員。在女主角一家溫暖的照料之下,奧赫逐漸開發出自己在美式足球的潛能,也藉此申請到大學。之後進入職業隊,不僅獲得富裕的生活,也成功和球隊一起奪下超級盃的冠軍。

 這樣從無到有的人生轉折,幾乎就像是童話故事,也說明了藉由人的善念和付出,在陰暗而絕望的世界,依然會綻放出不可思議的光彩與希望。

※本文出自國立臺灣歷史《觀‧臺灣》第55期「成為幫助別人的人」。

We Can Help:臺灣扶助事業x基督教芥菜種會特展

特展展期:2022年7月27日至2023年5月28日

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地址: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詳細資訊:點閱看更多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博物館 展覽資訊 納粹 屠殺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電影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弱視訓練變好玩了!〈一目視界〉結合解謎情境的幼兒早療書

吉伊卡哇爆紅、成衣復古當道!推薦台灣圖像IP必關注的日韓五大趨勢與方針

北港朝天宮廟會、草木花果都描繪:東洋畫畫家施玉山──名單之後#139

領先半導體30年的外銷奇蹟!新竹大型佛像匠師:雲崗木雕室的宋雲章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