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李知灝/「南畫家」伊坂旭江與他的詩文創作

在畫室中的伊坂旭江。《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9月28日,版5。
在畫室中的伊坂旭江。《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9月28日,版5。

文/李知灝(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兼圖書館藝文中心主任)

伊坂旭江 入選 臺展第1回(3件)

伊坂旭江,本名伊坂新之助,出身秋田縣士族,[註1]少時曾授業於名畫家寺崎廣業。在臺期間曾輾轉於臺北、嘉義、、高雄等地任官。1909年5月,擔任民政部通信局雇員,翌年7月通過「臺灣總督府普通文官試驗」。1917年轉任覆審法院書記,1920年8月轉任臺南地方法院書記兼供託局嘉義出張所會計主任,1923年轉臺南地方法院書記兼供託局高雄出張所所長。[註2]1930年退休後返回日本東京,1933年一度回臺訪問故舊[註3],後返回日本本土居於福岡、橫須賀等地[註4]

伊坂旭江在臺期間,畫作曾多次見報,今天的藝術史研究者,將之歸類為「南畫家」。甚麼是「南畫」呢?

伊坂旭江,《皇澤》,1927。

日本藝術史上所謂的南畫,係「以中國文人畫的作畫理念為規範,攝取以南宗畫為首的明清繪畫的各種樣式」,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繪畫風格。[註5]明代文人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以唐代佛教禪宗分南北宗比喻,認為唐代山水畫也分南北宗,北宗從李思訓父子的著色山水向下開展,南宗則從「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的王維開始起步。

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盛行於幕府文人之間。跟西畫不同,南畫強調氣韻、意境等概念,透過繪畫來反映文人的理想世界。在日治時期的臺灣,南畫在題材上也突破傳統的山水花鳥,出現具地方特性或現代事物之描寫。

伊坂旭江,《伯牙待成連》,1927。

從1915年伊坂旭江在《臺灣日日新報》上刊載的作品看來,可以發現當時他的作畫題材仍多為傳統南畫的山水花鳥。後來,在臺灣的官展舞臺上,這位畫家只於1927年首回臺展提出《皇澤》、《伯牙待成連》、《不老長壽》等三幅作品。不過,《皇澤》一作,似乎展現了突破傳統南畫的新變。這幅畫描繪臺灣本地的村落飄揚著日本國旗,據伊坂旭江自述,這幅畫「是在看到本島村落節慶樹木連綿國旗飛揚的情景時有感而畫的,如果能在畫的背後,多少顯現一些在皇澤的披被下的恩惠及太平的情景,那就太好了」。[註6]這番話顯現了伊坂旭江在政治傾向上擁護皇權的立場,連帶使其畫作呈現出不同於傳統南畫的題材與畫面。

伊坂旭江,《不老長壽》,1927。

除繪畫外,伊坂旭江也創作漢詩與俳句,作品見於《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並與知名文士如日本的豬口鳳庵、石上三年、臺灣的魏清德等人交遊唱和,名顯於當時。如《臺南新報》在1925年就曾刊其〈秋山〉詩,呈現南畫「詩中有畫」、詩畫兼修的功力。詩中寫道:

時雨一過金氣濃,欲燃紅葉映青松。偶移吟杖前山上,畫意詩情各萬重。[註7]

詩作描寫秋天登高望遠,紅葉映襯長青松樹的景象如現眼前。而詩人優游其間,更向前山走去,又能看到那些不同的美景呢?詩末留下多重的想像空間,就如同南畫中的留白,讓讀者想像詩人所見之景致,呈顯出詩畫交融的情境。

伊坂旭江旅居嘉義期間,林玉山先生曾師事之,學習花鳥禽獸、四君子(梅、蘭、竹、菊)等傳統南畫之題材,琢磨繪畫技巧,並體驗南畫文人詩畫兼修的重要。

也因為南畫文人詩畫兼修的特性,讓我們能透過詩作,更深入了解畫家的心緒。從部分作品中,可看到伊坂旭江在臺期間對於長期居於基層難以晉升有所感嘆,並且對日本本土產生思鄉之情。如此心緒在其〈乙丑帖〉詩二首中即可得見:

燈下苦吟忘素貧,公餘戲筆樂天真。未看宦海風波定,柏酒間迎乙丑春。

遠遊二十幾星霜,故國山河不得忘。每遇令辰深客恨,無心兒女喜春裝。[註8]

詩作中自述,作詩、作畫雖可排遣他在職場上的鬱悶之情,卻無法排遣他對日本故國河山的思念。或出自對故國的鄉愁,伊坂旭江在1930年退休後即返回日本本土定居。伊坂旭江本身是佛教日蓮宗之信徒,退休返回日本後曾繪製日蓮上人畫像,「分贈於知己,大小凡百二十枚」。[註9]傳言其後出家為僧,不知其所終。[註10]

#名單之後033

參考資料與備註:

[1] 「文官普通試驗合格者」(1910年07月23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3009a003。

[2] 〈諸羅特訊‧法曹異動〉,《臺灣日日新報》,192312年4月1日,第6版。另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3] 〈無腔笛〉,《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29日,夕刊第4版。

[4] 見「昭和乙亥春聯帖」,《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月17日,第4版與「昭和丁丑春聯帖」,《臺灣日日新報》,1937年2月5日,第3版。其中伊坂新之助之標示分別位於「福岡」與「橫須賀」。

[5] 森正夫,〈從明末清初中國的“文人畫"到江戸時代日本的“南畫"─關於它的時間間隔─〉,《成大歷史學報》,33(臺南)

[6] 〈アトリヱの-伊坂旭紅氏と片山仙羽氏〉,《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9月28日,第5版。譯文參見邱琳婷,《1927年「臺展」研究──以《臺灣日日新報》前後資料為主》(臺北: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頁174。

[7] 《臺南新報》,1925年10月09日,第5版。

[8] 〈乙丑春聯帖(其二)〉《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1月20日,夕刊3版

[9] 〈無腔笛〉,《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29日,夕刊第4版。

[10] 參見莊伯和,〈中國傳統繪畫移植臺灣的新品種林玉山〉,《雄獅美術》,100(臺北,1979.6)頁10-11。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日本 臺南 春聯 陳澄波 閱讀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蘇軾到李榮浩都被圈粉!大唐彼得潘「李白」的傳奇與魅力

台幣500元改鈔遭熱議!盤點英鎊民選改鈔流程與設計巧思

冬天食物必有薑?讓人愛到涕泗橫流的美食:番仔薑麵線

令人驚嘆三大布達佩斯的圖書館 從書海探索匈牙利文化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