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文學獎/米街二三事—葉姿吟
琅琅悅讀「LOG IN 台南——0到400之間 文學之旅」系列活動,精選書摘及近五屆台南文學獎獲選作品,由【我們日常】、【我們記得】、【我們所在】三大主題,帶領您一同遊台南!
文/葉姿吟
我母親的老家在新美街。
新美街的位置座落於臺南市中西區,主要分成三段,前段在民族路和成功路之間,因是清朝販售米糧之地,故得名「米街」。民國六零年代,與民權路民族路之間的三義街(過去稱抽籤巷),民生路民權路之間的正義街(舊名帆寮街),三條街道合併,都命名新美街,若從最早的米街算起,新美街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母親出生的老家就在最前段的新美街巷弄中,另一端可直達西門路大舞臺,在母親小學時大舞臺是保齡球館,保齡球館旁邊是太平洋理髮廳,常聽她提起童年時和幾個玩伴常穿梭在新美街的巷弄玩耍。對她而言,相較於「米街」、「抽籤巷」這些稱呼,新美街有一個與自己搭不上的別名-「狀元街」。
不說不知道,清朝臺灣唯一一對「父子進士」施瓊芳與施士洁其實就出身米街。也許是地靈人傑,或者是新美街位於府城中心市區的地理環境,常聽母親說新美街的孩子們都很會讀書,在這條街上的男孩子讀一中、女孩子讀南女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直到今日,有些故事在多年後仍常常聽她提起。
我聽過印象最深刻的是母親老家對面的張家。張家家境並不富裕,甚至非常貧窮,但張家的孩子中,出了三位醫師、一位律師。民國 61 年,張家其中一位兒子大學聯考高中臺大醫學系,並為當年度的聯考狀元,據她描述放榜當天的情形:鄰長紅紙張貼後,記者絡繹不決的湧入小小的張家,因為位置不夠容納,只好拿出板凳擺到左鄰右舍家,當天的新美街可說是萬人空巷,平常不苟言笑的張媽媽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另一位住新美街最前段的阿娟,家中經營旅社。由於從古早的米糧商號聚集地到曾經興盛的批發業,新美街也就衍生出很多的旅社讓做貿易的人留宿,不過後來生意沒落了,旅社就變成了流鶯出沒的場所,阿娟家就是這樣,但即使在這麼複雜的環境下成長,阿娟沒有近墨者黑,仍是考上了省南女,大學畢業先做過小學教師,後來在公部門退休。
到了母親高中畢業出社會後,老家也搬離了新美街。時至今日,原本的老家早已拆除,曾經的老房子們紛紛活化再利用,改建成文青的老屋咖啡、甜品店、餐廳、特色民宿,成為我這一代所看到的新美街,昔日光景看似早不存在,卻又以另一種型式融合在這條老街中。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榮獲大學聯考狀元的張家兒子,在多年之後,他的兒子也以高分考上臺大醫學系,子承衣缽傳為地方佳話。
如果您來到臺南市,不妨走進這條赤嵌樓旁的小巷子裡,漫步於石舂臼及關帝港間,想像這裡曾經的風華歲月,喝杯咖啡,細細品嘗屬於這裡的故事。
●本文為「臺南文學獎第十屆」獲選作品。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