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不壞,三姑六婆其實是保守社會的挑戰者
(內容/林保淳,編輯撰稿/一刻鯨選)
逢年過節,最怕三姑六婆聚在一起閒話家常,很多事情被傳來傳去,最後假的都變成真的。對於這樣的描述,無論你是不是認同,或者感覺非常有既視感,無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或觀念裡,似乎經常聽到這個成語,而且大家都很清楚,這是一個極具貶抑的用詞。
三姑六婆原來指的是職業
根據記載,「三姑六婆」一詞,最早出現於元末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至今已經流傳六百多年之久。在一開始,指的是九種婦女的職業。分別是和宗教相關的尼姑、道姑、掛姑;以及跟市井相關的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
其中,三姑的尼姑、道姑很容易理解,就是女性出家人或者道教修道者;掛姑則是專門為人占卜、算命、看風水的女性。
所謂的六婆,一般人最熟悉的,莫過於替人說媒、作媒的媒婆。至於其他的五個,牙婆是做人口買賣;獅婆是靈媒;錢婆是經營妓院的老鴇;藥婆是販售草藥,尤其墮胎藥;而穩婆熟悉女體,負責產婦接生,也有部分在衙門服務,專門管理女犯以及檢查女屍。
被賦予負面標籤的背景
這幾種職業,一方面在古代社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卻也反映出幾個共通點,那就是看在當時的人眼裡,認為是比較低階層的職業,光從業務範圍來看,不僅和神祕的巫術沾上邊,也有跟青樓相關,甚至直接屬於人口買賣。
另外,在保守的風氣底下,世俗眼光總認為婦女應該待在家中相夫教子,但她們的活動,無疑打破過去的傳統觀念,因為這些職業常常出入各家各戶,特別要和不同女性打交道,明顯不符合傳統價值觀。
也因此,在儒家主導的社會風氣中,便逐漸被貼上了負面標籤,就連在文學作品裡面,時常被塑造出壞人的形象。例如,《金瓶梅》當中的王婆就是典型的例子,她不僅是媒婆,也兼做穩婆的工作,同時在作者筆下,王婆被刻畫成一個貪婪、狡猾的人,最終還走向悲慘結局。
三姑六婆真的都這麼壞?
雖說三姑六婆大多背離傳統的儒家價值觀,加上她們會廣泛地接觸到社會各層面的外人,所以無論是在歷史或者文學中,往往被賦予負面形象。但她們的出現,某方面而言,也算是成功地挑戰了傳統的性別分工,並且運用自己的專業,突破以男性為主的社會,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
除了三姑六婆,古典小說還常見妒婦、佳人的塑造,通過這些人物登場,某方面也傳遞了某種文化觀念中的「潛意識」。
究竟這些婦女在古代社會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為何會演變出這樣的形象?就讓《三姑六婆妒婦佳人:古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有聲書,為你解惑!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三姑六婆妒婦佳人:古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精選影音
系列文章
廣告寵兒梵谷,跨世紀IP經紀的傳奇誕生
(課程評論/視覺藝術工作者、當代藝術收蔵 翁佳鈴,編輯/一刻鯨選) 收聽完趙孝萱老師一刻鯨選的《尋光之路:重新認識梵谷與他的藝術》課程後,真是讓同為梵谷迷的我有意外驚喜與收獲。我重新認識了一個充
神反轉!從瘋子恐怖情人變身暖男大叔?你可能不知道的梵谷
(課程評論/施小心,編輯/一刻鯨選) 入秋後,打算振奮自己開始傷春悲秋的情緒,於是賣力地要跟上podcast中財經網紅的振臂疾呼標的,跳入ETF紅河。然而,不知道是前額葉實在是太強大,在聽輝達的
學會不只看熱鬧的本事!美學導師趙孝萱,剖析尋光的梵谷
(課程評論/劉品毓,編輯/一刻鯨選) 梵谷——這位世人熟知的藝術大師,擁有著風格鮮明的作品和傳奇人生。長久以來,人們似乎認為已經熟知他的藝術,但趙孝萱精心設計的《尋光之路:重新認識梵谷與他的藝術》聲
皇帝竟被吃貨官員放鴿子!從文豪食記看唐宋美食進化史
(內容/盧建榮,編輯撰稿/一刻鯨選) 前往餐廳用餐,在吃美食之餘,如今不少人也願意在網路上留下自己的用餐心得。其實樂於分享對美食的喜好,不僅現代人如此,就連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也不例外。
旅行是無知的解藥!專訪吉光旅遊總經理林瑞昌,解密「完美行程」心法
專訪的場地在會議室,中間隔著長桌,我們之間實際上是面試官與面試者的距離。我面前的男人,抱著數本書靜置桌上,每本書還看得見數個標記的折角,一邊與我們抱歉待會兒也許會暫時離席與來賓Say個Hello。眼神
打破你的刻板印象!梵谷或許不快樂,但並非又窮又慘
(內容/林瑞昌,編輯/一刻鯨選) 高中是喜歡讀詩的年紀,洛夫、瘂弦、周夢蝶、鄭愁予,這些詩人的詩集,是陪我度過苦悶學生時代一片可以看見廣闊天空的窗。也嘗試過動筆寫詩,年輕時覺得文字修辭最美的詩人
梵谷真跡故鄉!宛如綠野仙蹤仙境的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
(內容/胡琮淨,編輯/一刻鯨選) 幾年前的一個夏日週末,我走訪位在荷蘭中部的庫勒穆勒美術館,那是一段美好的旅途,彷彿經驗一趟綠野仙蹤裡的美學童話。這個擁有全球第二大梵谷收藏美譽的美術館,位在荷高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