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機器人能和諧共舞?8月台大遊心劇場《黃翊與庫卡》邁向99場演出
看過人與機器人一起和諧共舞的畫面嗎?2012年黃翊開始發想創作《黃翊與庫卡》,這是一部人與德國精密機械臂「庫卡」(Kuka)共舞的作品。由於結合現代舞蹈和機械科技難度甚高,甫推出就得到各方矚目,之後在世界巡演也得到相當好評,堪稱台灣科技表演藝術的里程碑之作。今年《黃翊與庫卡》演出即將邁入99場,8月1至4日於台大藝文中心遊心劇場演出。
作為編舞家和程式設計師的黃翊,從童年對機器人的喜愛中汲取靈感,為工業機器人「庫卡」編寫程式,使其在舞台上展現靈魂。作品透過精準、靈巧的編排,呈現細膩而溫暖的生命對話。自2012年發表第一階段以來,該作品獲得了台北數位藝術節首獎。2015年,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完成全版《黃翊與庫卡》,於紐約3LD科技藝術中心世界首演,並獲得《紐約時報》高度評價。
「最難的是一開始!」黃翊回想首演至今的過程,最深刻的感觸,當年外界對「科技表演藝術」定義和名稱仍有疑義,概念也相當模糊。如今科技表演藝術的發展,從製作門檻、資源、技術方面更顯成熟。黃翊特別感謝廣達、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的大力支持,讓這一切得以完成。
教「庫卡」跳舞需花費大量時間,1分鐘的動作呈現需要花10幾個小時編寫程式。作品中,舞者與「庫卡」彷彿照鏡子般,互相模仿,人類動作變得機械而制式,而「庫卡」卻變得像人類般靈巧。跟夥伴「庫卡」同台共舞的十幾年,黃翊感性地說,「他是我很重要的夥伴,這些年遇到很多變化,經歷疫情等等,對個人來說,堅持著初衷與理想,庫卡也一直都在,為了創作而努力下去。」
隨著科技進步,黃翊不畏挑戰,掌握最新的技術,人與機器人共舞的形式有所改變、互動性更強。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表示,當年由於看準這部作品構想「奇貨可居」,第一時間就承諾對這部作品的全力支持,讓「庫卡」得以長久與黃翊相伴。以它目前的成就和肯定,証明當年的慧眼和決定是正確的。現在成功的不僅是作品本身,也是對整體「科技表演藝術」概念的鞏固奠定,示範了科技藝術的「表演性」,也成為後來許多後進作品觀摩仿傚的對象。就這個貢獻來說,黃翊可說居功甚大。
八月邁向99場演出,黃翊預告下半年將達到破百場的里程碑,持續帶給觀眾現代舞與科技智慧的對話,重新思考「人」與「機器」的關係。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展演資訊:
《黃翊與庫卡》
時間:8月1至4日
地點:台大藝文中心遊心劇場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