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研究古笨港史冊出爐 獲歷史定位化解爭議

北港文史耆老林永村將辛苦收藏的兩萬多件古笨港出土文物捐贈給雲林縣府,並由台日學者合作完成國內第一本笨港史跨國考證史冊。記者蔡維斌/攝影
北港文史耆老林永村將辛苦收藏的兩萬多件古笨港出土文物捐贈給雲林縣府,並由台日學者合作完成國內第一本笨港史跨國考證史冊。記者蔡維斌/攝影

第1本歷經20年蒐集並由台南藝術大學與日本跨國合作考證的「重返古笨港」史冊,今天開箱出爐,史界一起見證古笨港的定位,深感欣悅;史冊的完成除歸功考證團隊辛勞,北港文史耆老林永村將數十年來心血蒐集珍藏的2萬多片古笨港出土,捐給雲林縣政府,讓考證文史的重大工程得以完成,更為人稱許。

「一磚一瓦全是文史人士一片片辛苦追回來的!」投入笨港文史研究超過30年的75歲北港文史耆老林永村回顧手中收藏近3萬片出土文物的經過,感觸良深,今天看到出土文物考證終能付梓成冊,喜悅全寫在臉上。

他說,北港朝天宮前中央市場重建,挖出古笨港遺址,除有完整埋於地下的屋舍建築,遍地無數的瓷碗陶盤、磚瓦古物,令文史界欣喜若狂,當年建商全部丟棄,文史人士風雨追蹤,甚至遠赴20多公里外的棄土場,一一將文物再找回,或有自己出錢出力把被人挖走的文物買回來,合計收集近3萬件殘片。

2019年林永村有感文物管理不易,憂心大家苦心收集的文物再淪為「廢棄物」,決定把其中2萬6千多片完整的文物全數捐給雲林縣政府,縣府為讓珍貴古物標本有嚴謹的學術研究,自籌經費委託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盧泰康團隊,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堀內秀樹等日本學者跨合作,歷經4年深入整理研究編撰,終讓《重返古笨港》史籍得以出刊。

今天新書發表會,副縣長謝淑亞、文觀處長陳璧君、林永村、盧泰康以及東京都埋藏文化財研究中心主任調查員長佐古真也、石神井公園故鄉文化館長小林克、台大人類學系教授黃川田修等日本學者共襄盛舉,一同見證古笨港歷史開箱出爐。

「古笨港歷史篇章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陳璧君感謝耆老林永村的無私捐贈,也感謝考證團隊的辛勞,不僅梳理出笨港歷史的脈絡,甚至透過跨國合作,讓笨港史從國內擴及到整個亞東的歷史定位,深具意義。謝淑亞也說,目前縣府邀百餘名學者積極編研雲林縣志,「重返古笨港」的完成,對縣志及笨港文史的推展助力很大。

盧泰康說,古物經過台、日雙方學者精細測量、繪圖研究,反映出古笨港在清代的貿易與交流情況,揭示先民的生活樣貌、審美品味與物質文化的多重面向。「重返古笨港」為中、日雙語,分上、下兩冊,上冊「遺物編」涵蓋瓷、陶器、磚瓦、糖漏、骨貝類、金屬器、木器等基礎資料,下冊「研究編」收錄台灣與日本學者的研究論文。

盧泰康說,古文物見證歷史也傳達文化信息,反映先人的生產、生活、信仰,提供珍貴的文化遺產,期許透過這次的研究出版,讓笨港不再只屬於地方記憶,而是透過來為台灣說故事給全世界聽。

日本學者也讚許台灣官民合作貢獻歷史的成果,強調笨港史和東南亞史有密切關聯。林永村更欣悅地說,笨港史因北港溪自古以來河道多次改變,所引發的地理位置爭議,連帶影響「北港即笨港」的歷史論戰,如今從北港出土的大批文物經學者考證,不僅讓爭議多年的笨港史獲得印證,也可化解長久來的口舌之爭,意義遠大。

林永村欣悅出土文物考證編撰成冊,讓歷史會說話,化解多年笨港史之爭。記者蔡維斌/攝影
第一本台日史學合作歷經多年考登出版的「重返古笨港」今天開箱出爐,為台灣笨港史的歷史建立國際性地位。記者蔡維斌/攝影
多位日本學者也參與笨港史新書發表,看到小朋友舞獅技術成熟,感到北港歷史文化的深耕。記者蔡維斌/攝影
第一本台日史學合作歷經多年考登出版的「重返古笨港」今天開箱出爐,為台灣笨港史的歷史建立國際性地位。記者蔡維斌/攝影
第一本台日史學合作歷經多年考登出版的「重返古笨港」今天開箱出爐,各界熱烈參與,見證歷史一刻。記者蔡維斌/攝影
第一本台日史學合作歷經多年考登出版的「重返古笨港」今天開箱出爐,南藝大教授盧泰康強調,這為台灣笨港史的歷史建立國際性地位。記者蔡維斌/攝影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東京大學 遺址 文物 歷史 文化資產

逛書店

延伸閱讀

2024金馬影展《虎毒不》奪奈派克獎!一同回顧歷屆金馬獎香港電影新力量

高雄哈瑪星鐵道園區「鐵道音樂市集」15家創意鐵道便當限量嘗鮮

2024 Pinkoi Design Fest沉浸式聖誕市集鎖定「怪、速、準」禮物商機!七大主題設計品牌

北美館「2024臺北美術獎」公布!邱子晏《曼德拉記憶》勇奪首獎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