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挑戰虛擬載體創作能量與實體想像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為了實現未來美術館的新頁,回應時代多元的藝術面貌,於今年推出新型態平臺「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TFAM Net.Open)」,試圖透過線上展覽「卷積」挑戰虛擬載體上的可能性,以回應當代科技對實體展演空間以外的想像,同時連結線下計畫「共域」多場活動,一方面提供觀眾多元參與和協作的管道,貼近的創作核心;另一方面凝聚關注前瞻科技與藝術發展的社群,成為機構、策展人、藝術創作者、工程師、科學家及製作團隊等角色匯聚與共創的樞紐。此平臺邀請大家一同激發思維、展開對話,嘗試以不同角度來想像美術館的未來性。

自2022年臺北藝術園區擴建工程正式動工,並預計於2028年底啟用。北美館新館作為本館的延伸與拓展,不僅規劃在建築設計和硬體設施上進行升級,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在軟體內容上更肩負著對未來藝術發展的探索和實踐使命。因此,對應到北美館本館原有的臺灣近現代美術史常設展示與研究的定位,新館則將深入挖掘當代藝術、新媒體或科技藝術、現場藝術、跨領域合作等領域,並積極拓展更多元的觀眾與社群。王俊傑館長表示:「科技已成為人類文明發展不可或缺的命題,但它深度介入的影響又以不同複雜層次顛覆對世界的想像。我們期待透過此計畫讓專業社群與大眾攜手協作和交流,共同挖掘科技的多樣化,並探索未來藝術發展的無限可能性。」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上展登入畫面截圖。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線上展覽「卷積」(Convolutions),三件委託新作正式上線

開放網絡計畫之線上展覽,邀請柏林KW當代藝術中心策展人納迪姆.薩曼(Nadim Samman)合作策劃,以「卷積」(Convolutions)為核心命題,委託紐西蘭/德國柏林藝術家西蒙.丹尼(Simon Denny,1982-)、加拿大藝術家喬恩.拉夫曼(Jon Rafman,1981-)與臺灣藝術家鄭先喻(1984-)等三位於此平臺發表全新數位創作,以回應當代科技對實體展演空間以外的想像,策展人指出:「當代生活正經歷著所謂的卷積時刻,我們很難辨別自己處於真實世界或幻象中,或是同時存在?」「卷積」一詞意指某種複雜或混亂的狀態,抑或人工智慧領域中,涉及圖像識別、視覺和文本生成等工程技術。本展作品以不同型態的科技能量創造真偽莫辨的混亂感,例如由電腦運算生成的虛擬世界或產生錯誤訊息,藉以反思生活中真實與虛構間日益模糊的邊界。

鄭先喻作品《不是你喜歡的今天》對當代社會中的虛假信息傳播機制上提供了戲劇性的反思,新作透過軟體技術,探索個性化信息服務和生成式人工智慧對自我判斷真實性的影響。西蒙.丹尼作品《元宇宙景觀:拼貼》從早期區塊鏈遊戲的景觀圖像汲取靈感,打造由多個數位領土所拼貼組成的元宇宙,並引導參與者成為領土居民、與原生機器人對話,以及鑄造穿越領土的通行護照來展現NFT的交易機制。喬恩.拉夫曼作品《S.S. Lacuna:序幕》在人工智慧生成的宇宙中,以道德混亂的末日情境為背景,邀請玩家遊走在文明末期的世界。隨著劇情展開,透過點擊互動,探索自身選擇與各個角色情節的因果關係。在線上展覽推出的同時,藝術家喬恩.拉夫曼也將於美術館地下樓F展間,以電影裝置特別展示同系列作品之前傳,以利觀眾能有更完整的作品體驗。

線下計畫「共域」(Commoning),四場線下活動輪番登場

開放網絡計畫之共域計畫,為北美館於地下樓E展間輪番上場的四場線下計畫,以「共域」(Commoning)爲核心概念,匯集在地關注數位科技藝術的策展人、藝術家與社群機構,連結大眾公民,透過系列主題活動,重新思考藝術創作者/群體、公眾、美術館的共有未來,一同勾勒對於明日藝文生態系的想像。

「共域」之一由策劃團體鄭文琦與吳其育共同推出「群島之海:在我們時代的網路化藝術社群」,自4月20日至5月19日連續五週將分別邀請一位策展人搭配一位藝術家,以島嶼所構成的海洋系譜出發,透過演說表演、影像放映、研究型桌遊與〈香蕉幣〉遊戲等,反思各科技媒介在藝術實踐的能動性,邀請觀眾一同思索虛實整合如何深入創作思維及影響藝術呈現方式。

「共域」之二由臺灣加密藝術團體眾聲道(Volume DAO)推出「GM,開路: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計畫,自6月1日至6月23日將透過區塊鏈技術提供觀眾參與藝文活動的「在場證明」,也透過專題演講、圓桌論壇、工作坊和讀書會等系列活動解密加密技術的運作與原理,鼓勵以實際行動增進未來藝術生態系中,藝術機構及公眾的互動與參與。

「共域」之三由臺灣數位藝術中心推出「VR圖書室計畫」,自7月13日至8月11日將打造一個專屬XR展演與活動的場域,一次體驗多件國內外年輕創作者的作品,一方面突顯臺灣在VR與XR創作等議題上的獨特和多樣性;另一方面,透過觀演機制期望積累對於未來VR圖書室與時俱進的研究和發展。

「共域」之四由臺灣獨立策展人黃祥昀推出「www.反轉資料庫.commons」,自6月1日至11月30日規劃一系列線上活動,透過開源文化、現場/行為藝術、網路/網絡藝術的交往碰撞,探索數位時代中的資料庫概念,思考與想像機器學習遺忘和開源文化的未來。同時,黃祥昀也規劃展覽「卷積」多場線上公眾活動,以藝術家對談及工作坊等形式,讓觀眾更進一步瞭解數位科技對藝術家以及藝術產業的影響。

展期間相關活動及訊息請參見北美館官方網頁(www.tfam.museum)與關注北美館臉書粉絲專頁(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或請參考展覽網站(https://tfam-netopen.xyz/en/home/)。

線下計畫「共域」

地下樓E展間 (2024.04.20-08.11)

線上活動 (2024.06.01-11.30)

「共域」之一(2024.4.20–5.19)#鄭文琦+吳其育|群島之海:在我們時代的網路化藝術社群

「共域」之二(2024.6.1–6.23)#眾聲道Volume DAO|GM,開路: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

「共域」之三(2024.7.13–8.11)#臺灣數位藝術中心|VR圖書室計畫

「共域」之四(2024.6.1-11.30)#黃祥昀|www.反轉資料庫.commons

更多展覽詳情見官網資料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媒體體驗會現場。線上展覽「卷積」(Convolutions)策展人納迪姆.薩曼(Nadim Samman)致詞以AI生成技術影片呈現。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媒體體驗會現場。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上展覽「卷積」(Convolutions),西 蒙.丹尼(Simon Denny),《元宇宙景觀:拼貼》(影像截 圖),2023。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上展覽「卷積」(Convolutions),西 蒙.丹尼(Simon Denny),《元宇宙景觀:拼貼》(影像截 圖),2023。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上展覽「卷積」(Convolutions),喬恩.拉夫曼(Jon Rafman),《S.S. Lacuna:序幕》(影像截圖),2023。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上展覽「卷積」(Convolutions),喬恩.拉夫曼(Jon Rafman),《S.S. Lacuna:序幕》(影像截圖),2023。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共域計畫「共域」(Commoning),伊旺.艾邁特與蒂妲.沙琳娜,《橫血之地》(影像截圖),2024。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共域計畫「共域」(Commoning),李奎壁,《乙酸異戊酯》(影像截圖),2023,圖像由藝術家和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共域計畫「共域」(Commoning),吳其育、鄭文琦,《南方墾殖合作社》,研究性桌遊、參與型表演,2024。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共域計畫「共域」(Commoning),吳其育、鄭文琦,《南方墾殖合作社》,研究性桌遊、參與型表演,2024。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計畫統籌蘇珀琪與參展藝術家、眾聲道和臺灣數位藝術中心代表合影。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北美館 藝術家 數位 創作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大師珍貴手稿來了!《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海外巡迴首站明年1月台灣搶先登場

11月推薦必逛展覽:故宮《大美不言》、北美館《喧囂的孤獨》與草間彌生、大英自然史博館泰坦恐龍特展陸續12月登場!

奇美博物館12年研究《畫師們》六大體驗、58件典藏 揭開古尼德蘭藝文圈的創作秘辛

南科考古館特展「千年俯瞰400」原住民考古認識西拉雅族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