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館新書《寫字療疾》 搭配特展延伸疾病文學的療癒力

(右起)本書主編暨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李欣倫、作家栩栩、成功大學不分系/醫學系人社科合聘副教授吳易叡展開精采座談
(右起)本書主編暨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李欣倫、作家栩栩、成功大學不分系/醫學系人社科合聘副教授吳易叡展開精采座談

臺文館今(15)日舉辦「以書寫療疾─《寫字療疾:臺灣中的疾病與療癒》新書發表會」,由本書主編暨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李欣倫、作家栩栩、成功大學不分系/醫學系人社科合聘副教授吳易叡展開精采座談。長林巾力特別感謝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林秀蓉、臺南護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許劍橋、遠流出版公司副總編輯陳瓊如、遠流出版公司林芳如、成功大學醫學系人社科教授王秀雲、生理學科暨研究所特聘教授湯銘哲、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醫師李貽峻等各界貴賓到場共襄盛舉,現場亦吸引不少讀者參加。

林巾力館長表示,這本書是從臺文館現正展出的「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與療」特展,延伸對於臺灣疾病文學的探索,不只關注文學與疾病,也將視野擴及至疾病背後的臺灣社會和歷史背景。這本書不僅能成為認識疾療文學的一塊敲門磚,未來也將透過行動展走入校園,讓臺灣文學扎根於教育之中。

林秀蓉教授指出,展覽或許有時間性,但此書讓它有永續性、延續性的意義,並引用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提及:「每個降臨世間的人都擁有雙重公民身份,其一屬於健康王國,另一則屬於疾病王國。」大家都想擁有健康王國的公民身份,但我們終究會走向疾病王國。當面臨前所未有的疾病時,身為疾病者該怎麼辦?林秀蓉再分享美國作家鲍德温所說:「閱讀就是辦法,文字就是解藥,它具有療癒的力量。」這次展覽目的是讓我們觀賞展覽以後,內心充滿光明跟希望的療癒力量。感謝這本書,讓我們有一個深度與廣度的閱讀。

許劍橋副教授說,他身處在培育南臺灣第一線的照護人才,為著這樣的使命,書寫有關災難救援的部分,並提及如果醫療文學在文學之中屬於邊邊角色,那裡頭的護理書寫可說是邊邊中的吐司邊存在,而女性、嬰兒用品在救災中常是物資最缺乏的,這反映了性別敏感度的不足。護理書寫作品就像護理工作一樣瑣碎,但卻是缺一不可,在追求自我療癒的時候,不妨對療癒我們的人表達肯定與感謝。

湯銘哲教授表示,寫字是千古事業,它可以治療所有困難的事情,但不能「治癒」並與大家分享5月出版《讓泡泡龍的夢想起飛:成大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的全人醫療實踐》,書中記錄的這種病很辛苦,我們怎麼寫字療癒呢?如果沒辦法治癒,可以用關懷的方式,包括畫展、走入病人的家中,更笑稱差點把變成文學館!而將文學與醫學結合成書,相得益彰,讓更多人得以看見努力的成果。

李欣倫副教授於座談中分享,疾病背後總有光亮的地方,書封特別選用彩色的,代表面對死亡、恐懼,勇氣會從內心生出,面對黑暗的疾病當中,會有彩虹出現在病者與陪伴者身旁,那是疾病的回饋跟禮物。作家栩栩說到,文學可貴的地方在於,它不一定能治療或達到什麼,但它在同理與共感上能給予最深的撫慰。吳易叡副教授則根據自身專長與醫學的身分,說明了此書五大單元的分類是跟著現代化的分類。

「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與療」特展正在臺文館展出至112年10月29日,每個人或多或少正在面對或曾面對自己與家人對抗疾病的經驗,過程也許有痛苦,有血淚,也有溫馨的片段,但不論如何,都要勇敢的面對,歡迎觀眾都能從展覽中找到隻字片語產生共感及生命的另一個出口,自我療癒找到力量,也同時有能力療癒別人。除此之外,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你我都會變老,伴隨許多老而病的樣態,包含生理及心理的疾病,觀展完,鼓勵大家主動去關懷身邊的親友,用積極正向的態度走向光明。

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林秀蓉致詞。圖/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

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致詞。圖/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

臺南護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許劍橋。圖/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

。圖/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

展覽資訊

「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與療」特展

時間:即日起至112年10月29日

地點:國立台灣文學館-展覽室D

臺文館現正展出「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與療」特展,即日起至10月29日,鼓勵大家正向面對疾病,也主動去關懷身邊的親友。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立臺灣文學館 文學 醫療史 醫院

逛書店

延伸閱讀

8/1原住民族日!攝影中心以「我的原聲視角」喚醒大眾認知

北美館2024TFAM年度個展 以長照、烏俄戰爭等4大議題切入探討

10大博物館暑假推薦展覽:故宮北院、奇美博物館、高美館、國美館等看展情報大集合

文資級書藝首次來台灣!橫山書藝館「美術館裡的書」一窺韓國現當代書藝創作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