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碗盤能說話!台南400年庶民史就在熱蘭遮博物館
迎接「台南400」,台南市文化局籌辦在熱蘭遮博物館展出近2年來,熱蘭遮堡及周邊區域與大員市鎮考古挖掘出土文物,約從17世紀至日治時期的2千件瓷器遺物,希望透過博物館展示,以文物講歷史,讓更多民眾看見隱藏在台南地底的豐富歷史與痕跡。
文化局表示,400年前荷蘭人於安平設貿易據點,建立熱蘭遮堡與大員市鎮,開啟台灣躍上世界的歷史契機。台南市政府與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合作,在安平地區(原熱蘭遮堡及其周遭區域、大員市鎮範圍)陸續進行調查研究及考古發掘工作。
這次博物館展出的新出土文物是2020年至2021年間所發掘文物,包括17世紀前中期來自中國價值較高且精細的「江西景德鎮瓷器(卡拉克瓷盤)」、以及較為粗製的「漳州窯瓷器」、17世紀中後期「日本肥前燒外銷瓷」、18世紀至19世紀前期的「福建窯青花瓷(如:靈芝紋青花碗、盤)」,還有日治瓷器「台製鶴紋碗」等不同年代的瓷器,出土位置於今安平區安平路與效忠街交界處東側、國勝路西側公園用地等處。
文化局指出,這些出土瓷類遺物反映安平地區作為台灣面臨外來勢力到來的衝擊與佔領的第一站,各歷史時期的物質文化及東亞、東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局面。從荷治時期進入世界貿易體系,成為中國輸出貨物轉運到歐洲與東南亞的樞紐,轉運超過400萬件中國瓷器抵達東南亞群島、中南半島及日本等地,17世紀中後期,鄭氏政權因受到清帝國的封鎖,而轉往向日本購買進口瓷器,日本也趁著海禁政策打進貿易瓷市場,因此日本的肥前瓷出現在此時期的考古遺址中。
在17世紀末到19世紀,清帝國對於社會的掌控力也反映在出口瓷器的品質上,在道光年後(1821年)國力衰退,大量出現胎土較灰暗、紋飾與釉料都較粗糙的低品質瓷器,而日治時期台灣製的直口膠板轉印鶴紋碗,是日本本土更精緻鶴紋碗的粗製仿款。
文化局說,來自這片土地下,不同年代、不同樣式的器皿碎片所代表的不只是單純的一個物件,而能帶領大家看見歷史面貌、生活日常及400年來的故事。
展覽將在9月23日距離2024年倒數第100日時開幕,以「熱蘭遮進行式」的概念,這片土地的故事不會停止,將透過學術的研究持續發掘書寫下去。文化局歡迎全國民眾屆時前往安平古堡園區內的熱蘭遮博物館參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