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省錢反而花更多?20個希望年輕時就懂的理財祕訣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薩希‧布魯姆(Sahil Bloom)

1.節儉:很簡單,就是選擇你喜歡的東西。你可以奢侈地花錢—在不喜歡的東西上毫不留情削減支出。

2.提出3萬美元的問題,而不是3美元的:我們往往陷入微小的財務決定,這些決定對我們的生活其實沒有真正的影響,但我們因忙碌而變得渺小。你花在咖啡上的金額不會改變你的生活,但專注於3 萬美元的問題會。專注於投資費率、資產配置、薪資談判、房屋貸款利息和學生貸款利息。這些3 萬美元的問題最終將有所不同。

3.保持6到12個月的備用資金:在經濟好的時期,努力快速備用資金。單憑這一點就能緩解金錢的焦慮。

4.拿一定比例的年收入儲蓄和投資:設立自動存款到這些帳戶,這樣就能堅持下去。我的規則是10% 的儲蓄和20% 的投資,但你可以從5% 和10%(或任何你認為合適的數字)開始。

5.只花你擁有的錢:避免使用債。將信用卡當作銀行卡來用,假設刷卡時錢會從你的銀行帳戶中扣除,並且每月全額償還信用卡費。

6.提前規畫:有錢人總是在他們需要計畫之前先做好計畫。

7.買最好的,盡可能用久一點:有時買便宜的最後反而會花更多錢,花一點(或很多)錢買品質好的東西,最終其實會省錢。例如,我喜歡買高階電子產品,因為它們使用時間比較長;買一些高檔衣服,因為它們不容易破損;有一台頗為昂貴的相機,因為它們可靠。有些物品甚至可以傳給下一代。

8.把所有事情都當作測試:申請新的手機方案時,我選擇最貴的方案,並設定了行事曆提醒,在3個月後回頭檢視。在那段時間裡,追蹤我的使用情況,然後根據需要決定是否降級。除此之外,你應該對所有事情都這麼做:你的網路電視、Netflix、健身房會員、雜誌和線上訂閱等等。而且最好在續約的前一個月這麼做。如此才有掌控權,你會有足夠的時間來檢視當初的選擇,並決定是否要更換。而且,因為公司想要留住你這個客戶(記住,他們獲得客戶的成本通常要數百美元),他們更有可能滿足你的要求。

9.對自己節儉,對他人慷慨。

10.如果投資或獲利的機會看起來好得不像真的,就假設它不是真的。記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11.指數基金是近乎免費的午餐:最低的成本、較好的報酬、較低的稅賦、不費吹灰之力、較低的風險。我建議指數基金占投資組合的比重至少90%。

12.如果有人用一堆花稍的詞彙和行話向你推銷投資或賺錢的機會,千萬別買。快跑,跑越遠越好。

13.持續投資股票市場:在市場大幅下跌時,很容易恐慌並賣出股票。然而,在股票略微下跌或下跌時賣出股票,可能是你所能做的最糟糕的投資決定。不要試著判斷進場時機,每月自動將少量資金定時定額存入投資帳戶。永遠不要去看,別理會它。過去十年間,每月投資100 美元於標普五百指數,現在價值約2萬美元。讓複利自己運作就行。

14.假日時多給點小費。遇到服務業員工時(送貨司機、垃圾收集員、清潔工等),給他們一些小禮物。收禮的人會非常感謝你,這是一種簡單散播節慶氛圍的方式。

15.為自己制定規則:談到金錢,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沒有任何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教你該如何消費、儲蓄和削減開支。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個不好的理財習慣,請自己制定規則改掉它。

16.協商降低你的帳單費用:多數人不知道,打個電話就能協商帳單費用。事實上,你可以每月在汽車保險、手機方案、健身房會員資格(可能性較小但仍然可能)、有線電視和信用卡上節省數百美元。這也不難,你需要做3件事去協商費用和利率:打電話給他們;說「我是個好客戶,我不希望因為簡單的金錢問題而離開」;並問:「你能為我做些什麼來降低我的費率?」這通常行得通。

17.遵循30天原則來省錢:在購買任何非必要物品或衝動購物前,花30天時間好好想想。30天過後,如果仍然想購買,就去買吧!

書名:《人生的五種財富》
作者:薩希.布魯姆(Sahil Bloom)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出版時間:2025年7月3日

18.做有想法的消費者,而不是小氣的人:小氣的人計較東西的成本。有想法的消費者在乎的是東西的價值。小氣的人希望每樣東西都買在最低價格。有想法的消費者會希望在大部分東西上獲得最低價格,但願意花大錢在真正喜歡的東西上。

19.簡化你的財務錢賺得越多,越需要簡化你的財務結構。越能保持簡單,就越可以掌控,並變得更有決斷力。

20.對金錢的感覺與銀行帳戶中的數字無關:許多人認為,如果帳戶再多一千美元、一萬美元,甚至十萬美元,我們就會不再擔心錢,也就會喜歡錢。然而壞消息是:多大的數字都不能改變你對金錢的感覺。要真正喜歡金錢,你需要(a) 了解你心目中的數字,以及(b) 在關心的事情上毫不手軟地花錢(以及盡可能少在不關心的事情上花錢)來改善金錢心理。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人生的五種財富:設計你的夢想人生,時間、社會、心理、身體、金錢財富都豐收》。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商業周刊 商業財經 投資理財 理財 財務規劃 信用卡 儲蓄 書摘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父親總是不善言辭?想表達關心,記得將對話聚焦在子女的感受和想法上

收入有限、支出無限,租屋小資、三明治族群如何儲蓄理財?

空間有限的道理,也適用於我們的時間與大腦

【投票抽獎】盛夏蔬食上桌!「彩色瓜果炒十錦」吸睛又開胃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