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會客室】從職場打工人到創業老闆,林育聖:擁有一個假期不是夢想,擁有一種生活模式才是夢想

《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作者林育聖。攝影/蔡若君
《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作者林育聖。攝影/蔡若君

大家對「每天來點負能量」這個粉絲專頁有印象嗎?2015年在到處都充斥著正能量心靈雞湯的網路世界,反其道而行開始了「每天來點負能量」,以厭世又犀利的吐槽風格,道出現實社會滿滿的無奈。這反而狙中許多人的心,讓大家看了捧腹大笑又心有所感,比許多所謂的「正能量」更療癒人心。

「不管你有沒有被討厭的勇氣,都改變不了討人厭的事實。」

「一整天累得跟狗一樣,你真的誤會大了。狗都沒你這麼累。」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只不過,有些人出生前就準備好了。」

「已經到了今年最後一個月,只要再堅持一下,你就可以再次完成一事無成的一年喔。」

然而,林育聖卻選擇在爆紅後急流勇退,宣布停更超過70萬人追蹤的粉絲專頁。「我的概念比較像是拍電影,不是像拍《變形金剛》一樣,我比較喜歡的是像李安導演那樣,拍《臥虎藏龍》紅了就結束了,而不是《變形金剛》拍了12345一直拍下去。我覺得在它受矚目的時候把它收掉,讓這個舞台告一段落,才能開創下一個作品。」所以林育聖創立了「文案的美」公司,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展現文字創作的趣味,並且透過電子報與讀者粉絲溝通,於今年推出新書《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收錄他和讀者之間52封關於職場、關於生活的對談。這不是一本說教的書,更不是什麼職場指南,而是林育聖以過來人的經驗和大家分享,那些他自己曾經走過的坑、撞過的牆。寫給那些在職場打滾、每天想躺下的你,那些還沒下班的人。

現實就是,付出和回報本來就不成正比

從職場打工人到創業老闆,林育聖在身份轉換中不斷學習同理他人。大家常在職場中覺得委屈了,可能是付出沒有被尊重,或是努力不被當回事。「我們的付出和回報本來就不成正比,因為沒有人承諾它是成正比的。我們會相信這些事情,是來自於對這世界美好的想像。大部分情況下,期待100次有一兩次被看見,就足夠讓我們繼續堅持走完歷程,畢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林育聖在《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聊到,許多因為熱情而做的人,最後都放棄了。我們很難靠著熱情走下去,最實際的就是依靠能拿到手的回報,也就是薪資。可若你的付出得不到老闆的肯定,那就追求自我價值,過程中所收穫到的經驗都會成為你的職涯與人生的資本。「我們那些努力不是為了別人而努力,而是為了自己。別人有回應的話是很棒的,沒有回應的話,自己也可以為自己的目標努力,絕對不要把自己的成長寄託在別人身上。不是不多付薪水就不去做,我覺得這樣滿可惜的,因為這損失的職涯是自己的。」

「我們應該讓自己專業,而不是不斷尋找自己的熱情。靠熱情堅持的人,最後都失望地放棄了。因專業一直做下去的,才能得到眾人的敬重。」

過去作為職場打工人,林育聖也聊到,曾經遇到和主管意見不合的溝通。「願意和你吵架的主管你要珍惜,這代表你們對彼此的信任,已經到了可以起衝突的地步,因為你不會去和一個陌生人吵架。再來就是你們彼此都有堅定不可退縮的立場,這時候才會出現激烈的碰撞。」林育聖表示,他後來抱持的職場哲學,就是盡量把主管的選擇往好的方向發展,即使它看起來只有50%機率,也能因著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達到60%、70%,才對得起這份工作。

而身份轉換到老闆,林育聖願意放手,把事情交給專業的人。「我在意的是他的工作表現有沒有符合他的薪資,而不在意他的個性如何。在堅持意見這件事上,既然他的工作能力是足夠的,那就照他的,不用特別煩惱。對我來說,請人來就是要節省時間,如果你要花時間管人,那代表你請的人的自主性不是那麼高。」

人生中會有「一千塊」的階段

不要害怕失敗,不要害怕試錯。「人是可以失敗的,失敗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沒有承擔失敗的資源。如果你有一萬塊,對你來說500塊就是挫折;如果你只有一千塊,那500塊就是滅頂之災。所以我們應該讓自己獲得更多資源去承擔失敗,以及做選擇之後的後果,不要讓自己落入窘境。」林育聖表示,每個人都會經歷「一千塊」的階段,過了這個階段,有能力和資源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去嘗試看看吧!

如果你還處在職涯發展初期,也沒有足夠的資本揮霍,那就靜待時機累積本錢。若是到了能嘗試更多選擇的階段,就跟隨自己的心意,去追求想追求的事情。失敗了又如何,每一次的失敗又都會成為人生的資本。

「我面對失敗所學到的,並不是要調整心態,而是要擁有更多失敗的本錢和自信,永遠不要讓自己處於孤注一擲的場景。所謂的堅強,是能接住自己的失敗。所謂的強大,是還能夠接住別人的失敗。」

攝影/蔡若君

人生20、30、40的選擇

人生每個階段要考量的事情都不一樣,對於20初頭剛出社會的職場新鮮人,林育聖建議,要選擇並訓練出一個有自信可以說是技能的專業。「在年輕階段,我們對自己的技能好像都不是那麼確定,所以一定要練出一個你有自信能說出自己『會』的技能,最好有實際的案例或作品呈現。只要有這一部分,以後你做任何事都會有底氣,因為它可以延伸出你很多的職涯路線。」

來到30歲,林育聖認為應該要選擇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太年輕去選會有點好逸惡勞。選擇生活方式,就是選擇要什麼、不要什麼。」可以選擇繼續把事業擺在第一位,也可以選擇把家庭擺在事業前面,或是選擇過一個工作到位就行的生活,但有多餘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走到40歲,林育聖覺得應選擇想要和哪些人一起走過人生下半場。到了這個階段你已經看過非常多的人了,所以更重要的是,好好選擇陪在你身邊的夥伴,這會影響你未來幾十年的生活狀態。

「擁有一個假期不是夢想,擁有一種生活模式才是夢想。得到一份工作不是夢想,一直在做喜歡的工作才是夢想。」

今年的你有沒有更像自己一點?

林育聖談及,如果在生日當天透過電子報寄信給他,他就一定會回信。「裡面的內容都會有一段,我希望對方在每年生日的時候都想一下,今年有沒有更像自己一點,有沒有更回到自己一點,因為你值得所有的快樂。我希望這個快樂不只生日這一天,是一個禮拜、一個月、一整年,到明年生日一樣快樂。我們為了現實,把自己融進去很多不適合自己的環境中,但在生日這天能夠找回自己一點。不只生日這天,平常就能一直做自己要的事情那不是更好嗎?」

可是,人生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過想過的生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林育聖分享,其實從每天一件小事開始就可以了。例如喜歡做的運動、喜歡玩的遊戲,每天撥一小時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一天一小時,一個禮拜就有七個小時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一年慢慢拓展,就會活得越來越像自己,越活越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很多人會把那一個小時拿來被別人的娛樂給塞滿,一個小時放空或看YouTube就過去了,我認為應該是主動去做一些自己真的喜歡的事,而不是被填空而已。」

「如果想改變自己現在的生活與性格,就從每天改變一點習慣開始。」

攝影/蔡若君

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會說:「我要做自己。」拒絕職場「慣老闆」,或是那些職場中的不成文規定。然而對林育聖來說,「做自己」這三個字像是不願意改變缺點一樣,他認為更好的說法是「塑造自己」。「你一定會有一個想要的模樣,人一出來都是不成熟的,要各種捏,但你一定要捏成你想要的樣子,不要被別人捏成他的模樣。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捏出想要的生活模樣,過想要的生活。」

此刻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想活得更像自己一點嗎?若今天剛好是你的生日,那就想想,今年是否有更快樂地活出自己,不只生日快樂,而是天天快樂。林育聖說,覺得生活辛苦沒關係,因為你終究會習慣的。這份習慣不該是一味屈就現實,而是接納生活中的不如意,然後找到那一點改變的可能性。

●本文為遠流出版《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作者林育聖專訪。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琅琅會客室 林育聖 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