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任澆灌,讓孩子長成參天巨木。

書名:《不只是說故事:喚醒孩子的內在力量》
作者:李苑芳
出版社:幼獅文化
出版日期:20220801
書名:《不只是說故事:喚醒孩子的內在力量》
作者:李苑芳
出版社:幼獅文化
出版日期:20220801

文∕李苑芳

當我在信誼基金會幼兒圖書館,面對著二至八歲的孩子說故事時,經常會營造一些機會,讓小聽眾們一起走入故事的時空,並發表他們的意見。此時場面經常是熱烈且有趣的,許多平常聽不到的想法,立刻像決堤般的這裡、那裡,一個接一個的迸出來。在場的家長們聽了不是瞠目結舌,就是笑翻了天,那應是我們最愉快的時刻! 我非常喜歡那樣的互動方式,可以給孩子許多思考的自主性以及發表意見的勇氣。

而今在校園圖書館的一角,不同於信誼乖寶寶的對象,運用相同的鼓勵方式,會有什麼樣子的結果呢?

可能會有很多的假設,但是「擔心」應是最多的猜臆吧? 不過我卻相信那會是對孩子最好的說故事方式。

剛開始孩子們拘泥於怕說錯話、怕被指正的舊有經驗裡,不太願意發表自己的想法或參與討論;因此,更多的鼓勵和讚美是必須的。

「對喔,噴火龍哪有錢去買祕笈,我怎麼都沒有想到呢? 你的反應真快耶!」立即的回饋和反應,促使熱鬧的對話接踵而來,一個個的聲音在小小的嘴巴裡擠來擠去。

「哎喲! 我的耳朵好痛喔! 好多聲音都要進來,擠得我的耳膜都快破了。」我笑一笑說:「我聽到有人說青蛙跌到垃圾筒裡去了,那是怎麼一回事?」

孩子在愉快的引導下,慢慢的學習到什麼是「等待」。

有時性子一急又搶話進來,我會用眼神示意他:「等一等,我們先靜下來聽聽看別人說什麼?」

每當孩子在發言時,我一定會以非常專注的態度,認真的傾聽著,無論他在說什麼,我都將它視為非常重要的一句話。

我希望透過這樣的互動關係,讓孩子感受到「尊重」的意義。

團體的默契,往往是在交錯的對談中培養出來的,彼此的互信關係也在這之間逐漸的發展出來,因大家是以自由形式發言,孩子們可以自己去協調彼此間先後的次序。

這時候,如果大人能耐住性子在一旁觀察、等待,不要太干涉孩子的決定,他們就會在一次次的錯誤中找出一條可行的路。

站在一個成人的立場,把自主權還給孩子,不也是在提供他們另一種成長的學習環境嗎?

但是我們卻常常因為「不信任」而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為孩子設定一套「最佳的」單一的方式,期待調教出相同規格的產品,以利於管理。而孩子也在動輒得咎的情況下,凡事只求避免犯錯,因「怕被罵」而裹足不前,成為一個十足被動的小孩。

導致我們如果給孩子一個「期待」,我們反而可能會得到許多「藉口」;當我們送孩子一句「責備」,孩子就可能會還給我們一些「抱怨」。可是,當我們將「信任」交給孩子時,孩子所回報給我們的,可能是一個強而有力的「行動」。

因此,為什麼我們不能讓孩子像森林中的小樹一樣的自由長大?

我們能不能只充分的給予陽光和水,讓他們自自然然的長成一棵棵獨特、雄偉的大樹!

因為,在飽受呵護、修剪的庭園中,是找不到任何一棵衝出雲霄的神木啊!

●本文摘自出版之《不只是說故事:喚醒孩子的內在力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幼獅文化 親子互動 親子教養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