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毅/耳鳴是身體的警報器

多年前,我還是一名在部隊服役的職業軍官。那時,我被分派到一個需要二十四小時輪值的工作,我做事細心,但個性容易緊張,大約三個月後,我開始感到耳朵脹脹的,聽不清楚自己的聲音,嚴重時甚至能感覺到耳膜隨著心跳震動。

某個深夜值班時,這些症狀讓我難受得無法專心工作。上網搜尋病因,皆是腦瘤、腦血管病變等難以根治的絕症。夜深人靜,愈想愈害怕,忍不住打電話給結婚三年的妻子。

電話一接通,還未開口,巨大的與恐懼就讓我崩潰大哭。妻子非常緊張,安撫我直到情緒稍微平復,我才詳細告知她狀況,一邊哭一邊說:「我很愛妳和兩個孩子,不想就這樣死去,我想看到他們長大……」之類的喪氣話。妻子讓孩子跟我講電話,本是想讓我冷靜,最後卻一家四口在電話兩端哭成一團。

想了一整晚,隔天請了假去醫院檢查。醫生判斷不像腦瘤,應是內耳出了問題,隨即轉診到耳鼻喉科,診斷結果是耳小骨硬化症。醫生表示可以開刀置換人工耳小骨,但恢復情況因人而異,要我仔細考慮。

後來我決定要開刀。手術麻醉讓我睡了幾年來最好的一覺。術後右耳包紮了三個月,期間聽不到耳鳴,以為已經治癒,然而三個月後,耳鳴聲竟又漸漸響起。雖然失望,但我更加重視身體健康,除了規律運動,也把耳鳴當成一種警報器。當耳鳴聲變大,便是在提醒:太累了,該休息了。

身體出狀況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家人的重要性。願大家身體健康,珍惜所愛與愛你的人。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心情點滴 壓力 健康意識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凌明玉/來鄉村逛逛看

【靜心之道‧徵文優勝作品】陳純純/山中取靜

梅子/約書亞樹國家公園之旅

山姆/後座有愛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