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之道‧示範作】林佳樺/收放之間

我在中學任教,每天不是在備課、出題、處理班務,便是在前往這三件事的路上。兩坪左右的書房地板被橫躺的書本、考卷、作業、抱枕、瑜伽墊壓得喘不過氣,牆壁因掛畫、懸吊的多件外套而顯得負重累累,雖然充滿著生活的氣息與溫度,但要寫稿,或者與學生、家長溝通時,眼前密實實的空間與多處路障讓人心躁,思緒受拘束地無法伸展。
截稿日愈是迫近,緊張讓我的寫作愈是龜速;學生課業不理想,如何有效規勸又不傷及自尊?家長與某師有誤會,我這班導如何讓雙方理性柔性地溝通?有時子夜時分LINE的傳訊聲如心湖投石,磊磊擊來課業壓力、親子齟齬、同儕霸凌、性騷等重量,我無法立刻想好對策及拿捏的力道。煩躁的火苗愈燒愈旺,每個問題都想在迷宮中尋找出口,眼前擁擠雜亂的房間卻造成不斷在迫近的視覺效果。
「不要胡思亂想了」這句話對我而言只是標語,紛雜思緒如萬江奔騰,望不見盡頭,只有手邊做著大致重複、機械性的動作才能轉移腦內的雜念。
將瑜伽墊、抱枕收在房間牆角,書籍作業本按高矮順序立在書櫃,桌上散亂的粉撲、彩妝用具、捲髮器、鏡、梳讓它們整隊回到原本的行伍,垂掛的衣物放入紙袋計畫送洗。
當物件返回原本的位置,房裡的灰塵便無所遁逃,吸塵器是追捕塵埃的超級英雄,微小、難以用手清除的毛屑都逃不過被追捕的命運。清掃時,將意念專注在手中整理的物件,心神便不太會飄來飄去。
這是我要寫稿前,或處理班務的靜心方法。並非要求房間要空無一物,太空曠的屋子會讓我萌生擺飾的慾望──這面白牆放個大抱枕,空曠桌面擺個文青小物或盆栽。湧生布置的想法,心便無法沉靜。
心情是多麼容易被有形無形之物堵塞啊。
我經常將房間想像成腦內的空間,右側雜物參差,整隊順好;左櫃有個可做腳底按摩的滾輪,礙眼,移到櫃裡。整物掃穢時,彷彿腦內雜念的囤置區也大肆梳理了一番,該放該收,還留一方清淨。平時堆疊、囤積的空間露出了留白,原本視覺上看起來的窄仄彷彿鬆鬆地呼口長氣。
我也吐了口氣,心底輕盈了起來,恍似清出部分空間來容納世間的一草一木。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