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奏樂5-3】江佩津/A線列車

按鍵上的肌肉記憶
一年初始,在大霧的圍繞下結束一天的工作,歐洲北方短日照的冬天,下午五點就已經天黑。經過近一個月的出外度假,久違地從樂器盒裡拿出薩克斯風,彷彿聽見它在說著:「來練琴吧。」
從簧片盒中取出一片簧片,把它放入嘴中,感受到些微的苦味,同時開始為頸管的軟木塗上軟木膏,將吹嘴裝入頸管,接著用束圈將簧片裝上吹嘴,調整完吊帶,感覺到手上沉甸甸的重量,準備得差不多了,慶幸自己還記得這一切步驟。用電腦播出降速後的〈Take the 'A' Train〉,試著重複聽見的旋律,心想疏於練習的自己大概會忘記怎麼吹奏這首歌,但還來不及經過大腦的思考,手指便自動按下琴鍵,一個接一個地再現出熟悉的旋律,我不禁深深佩服起肌肉記憶竟是真實存在的,過往幾十、幾百次的練習依舊留下了痕跡。
圓一個童年未境之夢
當被問起為什麼在出社會後才開始學薩克斯風,只因為小時候的自己並沒有學習音樂的機會,一直以來,總有著這樣的印象:鋼琴、小提琴這些與音樂有關的才藝是有錢人家才能擁有的資本。小時候的我,時常在經過樂器行與音樂教室時看著裡頭與自己同齡的身影,想著為何那不是自己。
如今,終於長大成人,享有了獨立與自由,小朋友才做選擇,現在的我可以什麼都要。我對自己說:我已經是個大人了,我可以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因此,幾年前報名了課程,踏進與自己一樣都是成人的教室中,一起從看懂五線譜與理解基礎音階開始,在幾個月的練習後,買下了一把屬於自己的薩克斯風,並在心中暗暗發誓絕不會放棄它。
在帶著這把屬於自己的樂器抵達異地開始生活時,上網搜尋了一陣,我找了一個來自立陶宛、在荷蘭教音樂的老師,試著用英文學會樂理、節奏,如今也持續了超過一年,學會了幾首歌曲。
先是綠野仙蹤的〈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然後是耶誕節時應景的〈Jingle bell〉,以及經典的〈Take the 'A' Train〉,乃至於BTS的〈Butter〉,都能夠順利地吹奏出來。
在生活間隙裡的不棄
只是日子中總有其他優先事項,工作、生活、煮飯、運動,工作繁重的季節,回到家時,已經沒有力氣再面對重複的音階,一面擔憂著會忘記所學的一切,浪費了每一次的課程費用,一面也對被自己閒置在一旁的樂器感到抱歉。
期間一次與同事的閒聊,聊到自己還真是過著月光的生活,同事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看起來薩克斯風的學費並不是必要的吧。」的確,看起來這只是個嗜好,是隨時都可以被割捨掉的非生活必需品。
也許是真的,但我並不想這樣,彷彿放棄如此容易。那個站在樂器行裡羨慕著其他同齡人的自己,想必不會希望我就這樣選擇了放棄。
距今九十二年前,1932年9月10日,紐約地鐵A線在第八大道首次行駛,從市中心橫跨十二英里,直到曼哈頓頂端的英伍德(Inwood)。現在,A線列車持續著日夜運行,是紐約地鐵中最長的路線。
打開琴盒,我拿出薩克斯風,應當是冰冷的觸感,摸起來卻有種熟悉感,琴身在吹奏之下逐漸變得溫熱,在琴聲的包圍下,彷彿在告訴自己:「可以的,你也可以學會音樂的。」由自己嘴中吹奏出來的琴音,好好地擁抱了童年時的自己。
●作者簡介:
江佩津,生於高雄。曾獲Can Serrat Residency Grant、文化部美國聖塔菲藝術學院駐村。著有《卸殼:給母親的道歉信》、《修復事典:被留下來的我們,不用急著好起來》;合著《暴民画報:島國青年俱樂部》、《結痂週記:八仙事件─他們的生命經驗,我們不該遺忘》。
●看更多音樂故事:【彈奏樂5-2】馬場克樹〈半百後的走唱人生〉
【彈奏樂5-4】王又立〈六月茉莉〉
【彈奏樂5-5】黃珮迪〈指尖歲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